登陆注册
11209100000002

第2章 前言

拓荒者的足迹:我与文化蓝皮书(产业)的10年

眼前放着的这本书稿,是文化蓝皮书(产业)10年的总报告集成。整理这10篇报告,回顾中国文化产业改革发展的10年历程,脑海中浮现出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以来的一幕幕场景。

2000年10月16日,就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大战略)结束后的第二天,文化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这年冬,在文化部文化产业司的建议并主导下,文化研究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签订协议,决定共同主编《文化蓝皮书:2001~2002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转年春,蓝皮书课题组和编委会组成,各项工作陆续展开。6月,我按计划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做3个月访学。9月回国,在京仅停留3日即与建刚兄等课题组成员一起急赴上海交通大学,开始了紧张的“统稿”和总报告的最后写作工作。20多天后,我们课题组一行人带着编好的厚厚稿件,以及长达2.5万字的总报告打印稿,飞回北京。

记得在飞机上,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打开那一摞打印的手稿,几乎是第一次通读“总报告”的全文。一篇读罢,心情大好,北京城的灿烂灯光已经在机翼下闪烁。我与蓝皮书的10年不解之缘就这样开始了。

蓝皮书的10年堪称“凿空”和“破壁”的拓荒之旅。回想世纪之交的中国,新一轮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的“转型”发生了历史性的相遇,加入WTO成为深化改革开放最重要的动力。2000年10月中旬,文化研究中心成立,恰逢十五届五中全会闭幕,发展文化产业的重大战略首次写入了全会的决议,将我们带入了中国文化产业狂飙突进式的发展进程。这10年,理论与实践以难以想象的紧密程度联系在一起,我们都成为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利用这个机会,我想回顾一下“文化研究中心”与文化产业研究的“前世”,借以说明我们的学术路径。

1997年,为了应对全国蓬勃开展的“知识经济”和“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哲学所组建了“知识经济和国家创新体系”课题组。课题组成员除了我以外还有李鹏程、章建刚、李河等人。从3月到7月,该课题组经过4个月左右的紧张工作,形成了一系列报告。我们的结论是,知识经济是“高技术和高文化的联姻”,实质上是“文化经济”;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应该推动社会科学体制的创新,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公共政策产品。“知识经济和国家创新体系”课题组的研究,为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准备好了理论基础。

1999年,很大程度上是看到了上述研究成果,中宣部政策研究室向“知识经济和国家创新体系”课题组委托课题——“国际传媒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为出台“集团化改革”文件的前期调研课题之一。课题组委托我和刘钢研究员负责研究。对于国际传媒业的现状和趋势的研究令我们有机会切入本轮全球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领域,我们的主要研究结论是:数字技术和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推动了“传媒汇流”(即“三网合一”)的全球进程,引发了以“放松管制”为名的制度创新浪潮,全球传媒文化市场已经形成,世界级“传媒巨头”已经将国际市场瓜分完毕,中国必须认清形势加以应对。“国际传媒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研究为文化中心文化产业的研究开辟了理论进路。

1999年底,随着“入世”谈判进入最后阶段,有关的讨论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和国家创新体系”课题组基于以上研究意识到,在新一轮全球化形势下,我国“入世”所面临的挑战,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经济领域,更重要的是在文化领域。于是撰写了《加入WTO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冲击》一文。文章提出,加入WTO,中国文化将面临“文化产品”“文化资本”以及“文化价值”三重冲击,必须以国家战略加以应对。文章通过“要报”上报中央后,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关注,时任院长李铁映同志指示,成立文化研究中心,对这个问题做深入和跟踪研究。关于“入世”的研究直接导致了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

10多年过去了,回过头来看上述研究,依然感受得到当年理论创新的热度。

这是充满草创艰辛的10年。“入世”后的中国,利用新一轮全球化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通道,一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来袭才戛然而止,发展方式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终于在被动中起步了。在这10年中,中国的文化产业尽管在改革的强力推动下开始了体制性嬗变,但是却不时地落入了陈旧的发展方式的惯性逻辑,前进的脚步日益沉重。

中国的文化产业是一个“还处在转型过程中、总体图景相当破碎、发展前景却非常远大的产业”[首部文化蓝皮书(产业)总报告语],大潮初起,未免鱼目混珠、泥沙俱下,令人难以识别;理论思想还有待普及,未免议论种种,常常令我们身处逆境,腹背受敌;市场之门还未充分开启,体制建设付诸阙如,产业的巨大冲动却已按捺不住,未免令主政者首鼠两端,“一脚踩刹车、一脚踩油门”,政策的矛盾和摇摆几成常态。

翻检10年蓝皮书总报告,依然感受到中国文化产业宏大的历史尺度,只是时间感模糊了。每年的总报告秉承着同样的宗旨和叙述结构:评估形势,分析问题,预测发展,提出建议。这些报告提出的发展的重要性依然存在,问题依然存在,政策建议依然有效,只是实施的复杂性增加了。在第一部文化蓝皮书(产业)的总报告中,我们使用了这样的题目:“迎接中国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新时代”,充满着乐观的向往;而第10部文化蓝皮书(产业)的总报告的标题却是“寻找动力,重新起步”,尽管依然乐观,却似乎回到了起点。

教科书里总是说,历史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因此我们没有理由悲观。从历史的长周期来看,这10年可能只是惊鸿一瞥。第10本文化蓝皮书(产业)总报告是这样结尾的:“我们相信,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开通,中国的文化产业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必将创造新的奇迹。”

在开始下一个10年的时候,让我们好整以暇,继续前行。

作为作者写在前面的话,还有些情况需要认真交代。本书的内容是10年来“文化蓝皮书(产业)”总报告的集成,按照蓝皮书的工作程序,每年的总报告都是由课题组讨论,由我主笔完成。初稿完成后,往往还要送有关主管部门征求意见(我们称其为“对表”)。因此,本书的内容在一定意义上是集体创作的成果。他们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章建刚、李河、贾旭东、惠鸣、王艳芳等;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胡惠林、李康化、高宗仁等;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刘玉珠、谢锐、吴江波等;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韩永进,中宣部改革办高书生,北京市委宣传部孔建华等;原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齐勇锋同志等。

由于每年讨论和撰写情况都有所不同,无法逐一说明,仅将曾经参加工作的同志名字排列如上,一并致以谢意!但文中有错误之处,概由我个人负责。

在本书付印之时,我特别希望表示对我妻子的感谢。每年总报告的撰写都是艰难的跋涉,她总是给我最大的支持。

张晓明

2013年7月8日

同类推荐
  • 中华民俗全知道

    中华民俗全知道

    不同的地域环境孕育了不同的文化,进而形成一个民族标志性的性格与思想,而不同的文化与风情催生了博大深远、风格迥异的民间风俗。《中华民俗全知道》堪称中华民俗文化的大百科,容纳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精华,为读者展开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文化画卷。
  • 相声“三字经”

    相声“三字经”

    《相声三字经》是一本介绍相声历史和演变的书籍,它用一种说唱文学的语言与形式去演绎另一种说唱文学的历史。相声艺术博大精深,以“三字经”的形式讲述相声的发展史更是别树一帜。书中不仅详细地介绍了相声的表演技巧、语言习惯,还有相声界的大师、前辈等名人,还请来徐德亮为“三字经”的内容作注释,使内容更加贴近生活,便于阅读。
  • 民间风情:三百六十行

    民间风情:三百六十行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是我们再耳熟能详不过的话。社会百业,就是我们俗称的三百六十行。所谓三百六十行的行,最早似乎是指街巷所设的贩卖摊和商店的行列,这点可以在唐人小说文献中得以证明。传统的三百六十行,是我国农耕社会中的各行各业,特别是指人们赖以为生产、生活,即与衣食住行用等紧密相联的手工业、商业的泛称。
  • 菊与刀

    菊与刀

    日本,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地,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岛国,其造就了一场极度惨烈的世界大战,但也造就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伟大的经济奇迹。日本为什么会成为令人发指的侵略者? 日本的野心到底有多大,真的想吞掉美国吗?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被原子弹轰炸过的国家,是怎样迅速复兴崛起的?所有问题都能在这本鲁思·本尼迪克特编著的《菊与刀》中得到解答。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本尼迪克特用“菊”与“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以一个西方人的冷静视角,通览日本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此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其极大的影响至今不减。
  • 中国人性格地图

    中国人性格地图

    中国是个多省多民族的国家,每个省份的人都有自己的历史。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给每个区域的人的性格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出现了各具特色的人物特性,使今天的社会群体变得形形色色、丰富多彩,使我们的生活也充满了活力,也让960万平方公里的锦绣大地因此而变得更加精彩。
热门推荐
  • 本田雅阁

    本田雅阁

    他是一个油工,在揽活儿的人堆里,畏畏缩缩如一根蔫萝卜。然而谁也未曾料想,他竟会成为几条人命的凶手。赵匡胤的赵,老虎的虎,铸铁的铸。赵虎铸向薛力平介绍他自己时,薛力平已经在桥头上站了有一段时间了。薛力平是为了孩子念书才从偏远的村里搬到黑市的,一开始为了房租便宜住在城边。没多久,一个街道社区的办事员来薛力平的家登记基本信息,问几口人有无避孕措施分别做什么工作,薛力平一一作答:三口人,他、老婆、小孩儿,小孩儿是女孩,在附近小学念书,他做油工,老婆在饭馆里端盘子,父母在乡下种地。
  • 智慧谋略宝库1

    智慧谋略宝库1

    雄心勃勃的帝王将相、能言善辩的文士说客、善于经营的富商巨贾、巧夺天工的能工巧匠,《智慧谋略宝库》一书囊括。凭借智慧,运用计谋,达到事业或人生的预期目标,是生存的必须,是生活的必然。变幻无穷、克敌制胜的方法智谋尽在其中。
  • 最后一位大元素使

    最后一位大元素使

    元素使可以任意调用天地间的魔法元素,而大元素使则是世间万物的主人。唐德森是蓝月大陆的一位元素使,在经历圣战后成长为大元素使,所有神明都忌惮他的存在,还很弱小的他又该何去何从?
  • 我家师尊不好惹

    我家师尊不好惹

    【已完结】她是医学界的天才,一朝穿越,她破棺重生,当再睁眼时,却已不再是人前人下,医学界的奇迹……仙境山,风过枝蔓,他们不期而遇,而他却说:“女人,今后跟在我身旁,不许离开我半步!”闯荡江湖,他教她仙术,不想她却喊他一声师父!他微笑轻挑起她下颔:“乖,喊我一声夫君来听听?”她随手拍开他的狼爪疏离一笑:“师父!师徒有别,还望师父自重才是!”当不期而遇始终是一场命中注定,而倘若那一世的缘起缘灭终究是始于徒然,那么谁又会将此生用尽,来守候那一场誓死的爱恨交织?
  • 我们的作死日常

    我们的作死日常

    这是一个不知名的平行宇宙,以强为尊。大陆被分为五大国和一些连大国都不敢干涉的地区。由于五大国的国王都想统一世界,又不想发动战争,所以就形成了一条定律:只有集齐了远古七大神兽的国家才能统一世界。而我们的故事就要从这开始。我们的七位主人公,是来自看似强大但由于长期的不当统治和无休无止的奢侈生活对外炫耀,早已成为了一具空壳的仲炎国。为了自己的国家和家人,七位全国最有名年轻有为的勇士聚集到了一起,开始了接下来奇妙的冒险之旅。
  • 和领导沟通的艺术

    和领导沟通的艺术

    在职场中,那些拥有好口才、会说话的人总能给人以如沐春风之感;而那些不懂口才和语言技巧的人,时常会引起领导和同事们的反感,甚至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 一光年的距离有多远

    一光年的距离有多远

    卓小茵妈妈出生于老上海的名门世家,对女儿最大的愿望就是一定要做个淑女,嫁到有头有脸的人家,在妈妈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攻势下,虽然卓小茵最大的梦想是当一个出色的电影导演,但她最后还是进了女子学院。从此,天生就有男孩性格的她陷入了苦恼不堪的生活。
  • 做最得力的中层:带好队伍用好人

    做最得力的中层:带好队伍用好人

    把责任落实到位,做最好的中层,对上,中层是被管理者,需要掌握与上级有效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对下,中层是管理者,既需要树立自己的权威把工作做出色,在领导中绽放你的光彩
  • 系统三国之领主

    系统三国之领主

    “年轻人!吾乃曹操曹孟德,你可否有兴趣和我共同征战天下?”“不!不!不!我是有理想的,不和你合作!”龙宇高傲的摇了摇头。“这位小兄弟,我叫刘玄德,能否……”“不行,不行。都说了这座城至少五百万银两,少一分不卖!”龙宇伸出五个指头在刘备面前晃来晃去。“龙领主,末将赵云听闻您的大名,特来投效!”“不行…嗯?你说什么?行!行!行!快来快来!”坐看三国风云,侧看龙宇傲娇。躺看戏耍诸侯,卧看怀抱美人。横批:没毛病
  • 魂穿北越:残妃要休夫

    魂穿北越:残妃要休夫

    〖此文非女强文,不喜慎入〗手术室里的一场意外让她成了替死鬼,去了鬼府,一不小心还得罪了鬼君,被鬼君在背后放冷箭,成了名副其实的残废!女子报仇,十年不晚,这个仇她记下了!殊不知,在她进入那个残废身体的第二天,鬼君就被天君罚到人间做一世凡人……认了个神医谪仙当师傅,没想到这个美男谪仙师傅来头还不小,居然是妖界妖皇!嫁了个有权没钱的太子爷,两人互阴,互斗……最后,她一直想要的休书,居然成了他要挟她的把柄!月圆之夜,滴血为誓……那个被传得神乎其乎的铁骑令,居然是三百年前仙妖魔大战时,魔皇给自己留下的一线生机!月圆之夜,滴血为誓,魔皇现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