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7400000003

第3章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3)

《资治通鉴》的“资治”目的决定了它的取材特点,早在给英宗的奏疏中,司马光就明确说明了它的取材原则:“凡关国家之盛衰,系生民之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帝王所宜知者,略依《左氏春秋传》体,为编年一书”,“其余浮冗之文,悉删去不载,庶几听览不劳,而闻见甚博”(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08,8册,5050页。)。可见,《资治通鉴》是一部以国家政治为核心,旨在为帝王治国为君总结经验教训、提供历史借鉴的政治史。(参见柴德赓:《资治通鉴介绍》,29~38页,北京,求实出版社,1981。)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司马光生前就曾在经筵上亲自为皇帝讲读过《资治通鉴》,以后历代统治者也都把它作为重要的历史教材。

《资治通鉴》注重记载历史上治乱兴衰的事迹,对历代重要的政治措施、重要政治人物的事迹言行都详加记述,使人看到一个王朝是如何一步步地兴起,又如何一步步走向衰亡。为了真实地再现历史,从正反两个方面汲取经验教训,《资治通鉴》做到了善恶必书,既记载如汉之文、景以及唐太宗等历史上贤明的君主,也记载了各种昏君恶主;既记载历史上著名的宰相、大臣、谏官,也记载了很多欺君害政、祸国殃民的奸臣和贪官污吏,揭露历史上惊人的政治黑暗与腐败,用以警示当世的君主和世人。

《资治通鉴》大量地写战争,包括对外防御战争、汉族与周边各民族的战争、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战争以及农民战争。《资治通鉴》用很多篇幅写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如陈胜、吴广起义,黄巾起义,黄巢起义等,在记述过程中,对历史上的暴政统治以及贪官污吏对农民的欺压剥削有所揭露。

《资治通鉴》重视典章制度的记载,对前代正史诸“志”中关于礼仪、军事、刑罚、职官、食货等方面的内容颇多采录,如西汉除肉刑、东汉立石经、曹魏九品官人法、西晋罢州郡兵、北周创府兵制等等。《资治通鉴》对土地、赋税、钱币等经济问题,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重要的经济措施,一般都加以记载。如三国曹操行屯田制、北魏均田制、唐代租庸调法、唐代刘晏理财和杨炎创两税法等。同时,司马光保守的政治观,也一定程度地影响到《资治通鉴》的编纂,尤其是有关历史上变法改革的记载。如商鞅就变法问题与反对派甘龙、杜挚等人的辩论,《史记》的记载比《资治通鉴》详细很多;《史记》中所载商鞅“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一类的变法言论,《资治通鉴》中都弃而不取,从中透露出司马光个人反对变法的政治倾向。(参见王德保:《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第二章《司马光的从政经验与资治通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资治通鉴》虽然不载文人,但对与国家政治、王朝兴衰有密切关系的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方面的材料也多有涉及。胡三省说:“温公作《通鉴》,不特纪治乱之迹而已。至于礼乐、历数、天文、地理,尤致其详。读《通鉴》者如饮河之鼠,各充其量而已。”(《资治通鉴》卷212《唐纪》二八玄宗开元十二年(724)胡注,14册,6759页。)《资治通鉴》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的古代政治通史。

(3)以史为鉴

《资治通鉴》自成书后,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成为千古流传的史学巨著,让世世代代的读者从中汲取社会人生的宝贵智慧和有益的经验教训。胡三省说:

“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乃如用兵行师,创法立制,而不知迹古人之所以得,鉴古人之所以失,则求胜而败,图利而害,此必然者也。”(胡三省:《新注资治通鉴序》,见《资治通鉴》,1册,24页。)我们今天学习《资治通鉴》,可以将其经过史家严谨整理的、具有相当系统性和深度的历史素材,运用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法律、伦理等学科的研究和理论总结,使之更加精密;可以从前人积累的经验中,获得对自身、对当代社会更加完整清晰的认识;也可以结合现实问题,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汲取有益的养分,使之发挥出积极的借鉴作用,如:重视道德风俗建设的“德治”主张;强调奖廉惩贪的吏治主张;重视国计民生,把国家的长治久安建立在人民生活富裕、“家给人足”基础上的经济主张;广开学校,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教育主张;以及反对迷信附会之说,提倡求真务实的学术与政治主张等。

(4)历史叙事与历史批评相结合《资治通鉴》继承了《左传》“君子曰”和《史记》论赞的传统,不仅忠实地记述历史,同时还以附论的形式,对历史事件和人物加以评论,褒贬劝诫,探讨致治之道,增强了这部历史巨著“资治”的意义。《资治通鉴》共有附论215篇,其中118篇完全由司马光本人撰写,即“臣光曰”,另外97篇则选录孟子、荀子、贾谊、扬雄、班固、荀悦等人的议论。

思问录

《资治通鉴》对中国传统史学有哪些方面的继承与发展?

《资治通鉴》在内容和编纂方法上有哪些特点?

《资治通鉴》“臣光曰”固然反映司马光帝王中心论和“礼治”决定论的政治历史观,但同时也体现出司马光对于关乎经邦治国的重大历史问题的把握与分析。《资治通鉴》一百多条“臣光曰”,绝大多数是围绕“人君之德”和“致治之道”展开,如:帝王如何对待谏诤;以什么样的标准用人,是用人唯亲,还是用人唯贤;如何崇俭戒奢,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如何重视道德风俗的教化,建设国富民安的承平社会;如何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对宦官外戚干政、“朋党”政治保持高度警惕;如何以礼治国,以礼治军,维护君君臣臣的政治秩序;等等,其中不乏大胆的批评与合理的议论。《资治通鉴》的重议论以及“臣光曰”中所体现的思想观点,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新兴的宋代理学对宋代史学的影响。

三、《资治通鉴》的改编、注释和评论

1.改编

《资治通鉴》的改编工作,在司马光生前就已经开始进行了。《资治通鉴》虽然已经对前代卷帙浩繁的正史、实录做了一番去粗取精、化繁为简的工作,但仍然有将近300卷的篇幅,一般士人读未终卷,已感疲惫,何况帝王日理万机,更是无暇周览。所以,当《资治通鉴》编撰完成时,司马光又编撰了《资治通鉴目录》30卷,与《资治通鉴》成书一同进呈。

《资治通鉴目录》不是简单的目录,而是根据编年体史书的特点,用年表形式编纂的提要式目录。目录上方是纪年,采用当时最精确的历法———刘曦叟的《长历》;目录中间,采用《史记》年表的形式,年经国纬,略举事目,并摘录《资治通鉴》正文中的精要之语,散在其间。目录下方则标注卷数,指明某事在某年、某卷,以便检寻。《资治通鉴目录》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目录,兼采目录与史表的形式,实际上具有《资治通鉴》节本的作用。又据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记载,司马光晚年仍有感于《资治通鉴》卷帙繁重,不便阅读,而《资治通鉴目录》虽略举事目,但记事仍不周备,于是又着手编撰了80卷的《资治通鉴举要历》,“以见本末”。这部书今天没有流传下来,朱熹在其《晦庵集》卷76《资治通鉴举要历后序》中论及此书,说它尤其体现出司马光“爱君忠国,稽古陈谟”的一片心意。

司马光以后,为了更好地阅读《资治通鉴》,又有人尝试对它进行改编,如袁枢用纪事本末方法编《通鉴纪事本末》42卷,沈枢用类书方法编《通鉴总类》20卷,朱熹用纲目方法编《通鉴纲目》59卷,其中,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最有影响。

袁枢(1131—1205),字机仲,建宁建安(治今福建建瓯市)人。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进士,历官至工部侍郎兼国子祭酒、右文殿修撰、江陵知府。袁枢喜读《资治通鉴》,但深感其卷帙浩博,一般士人难以卒读,遂自定体例,以事件为中心,辑录排比原书的材料,将《资治通鉴》1362年的史事组合为239件大事,每事立一标题,起《三家分晋》,迄《周世宗征淮南》,每事“各详起讫”,“各编年月”(《四库全书总目》卷49《通鉴纪事本末》提要,上册,437页。),本末完整,时序清晰,极便阅读,一种新的史书体例———纪事本末体亦随而产生。

《通鉴纪事本末》只就《资治通鉴》取材,材料上没有增补,正目239个,附录66条,一共记载305件要事,绝大多数是有关政治、军事方面的内容。与《资治通鉴》有所不同的是,袁枢在编纂过程中,很讲究“春秋笔法”,注意用“平”、“据”、“灭”、“叛”、“乱”、“篡”、“寇”、“伐”、“逆”等特定的字,以表示善恶褒贬的态度。(参见柴德赓:《资治通鉴介绍》,58~59页。)

2.注释

《资治通鉴》广征博采,内容丰富,涉及各个历史时期的人物、事件、地理以及各种典章制度,没有一定的相关知识,不易阅读。《资治通鉴》成书后,刘安世作《音义》10卷,为之注释,但其书不传。到了南宋绍兴年间,四川眉州(治今四川眉山县)人史炤用10年时间为《资治通鉴》作注,完成了《资治通鉴释文》30卷。史炤注征引颇广,尤长于音义训诂,在《资治通鉴》注释学上有首创之功,但也有很多抵牾失误之处。到了宋末元初时,胡三省在史炤《释文》的基础上,用30年时间为《资治通鉴》作注,完成《资治通鉴音注》294卷。胡注的内容非常丰富,尤其在地理沿革、制度演变和史事的疏通订正上,赅备明白,功力深厚。胡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注释中随事发论,阐发司马光叙事立论的寓意,表达自己的历史见解,寄托亡国的悲愤。胡三省注是《资治通鉴》最好的注本,我们今天看到的中华书局1956年出版的点校本《资治通鉴》,就是选用胡注本作底本标点整理而成的,所以我们现在仍可以方便地借助胡注来阅读研究《资治通鉴》。

3.评论

《资治通鉴》问世后,很多学者在阅读时,对其史法、史事加以评论,如南宋学者洪迈《容斋随笔》,高似孙《史略》、《纬略》,王应麟《困学纪闻》,乃至清代学者顾炎武、钱大昕、王鸣盛等人的著作中,都有关于《资治通鉴》的评论。但对《资治通鉴》全书进行系统评论、并写成史论专著的,只有王夫之《读通鉴论》。

同类推荐
  • 带着商城去大唐

    带着商城去大唐

    现代人元善好不容易下定决心用几年的积攒玩了把跨境穷游,可惜不幸掉沟里去了,再次睁开眼睛发现竟然带着个猫狗商城系统来到了武德八年的大唐,凭借现代人的跨越千年的知识和商城的帮助,看他如何玩转大唐时代吧。
  • 河海昆仑录(西北史地丛书·第三辑)

    河海昆仑录(西北史地丛书·第三辑)

    本书是我国近代史地研究中备受瞩目的一部杰作,是作者远赴戍所——新疆途中的记录。临行前,他做了两只布口袋,随身携带,凡“道途之所经历,耳目之所遭逢,心思之所接斗,逐日为记,悉纳之囊中。”其行程始于南海,中经黄河,最后抵达昆仑山之境。行程11720余里,共370余天。书中记行、叙事、写景、言志、抒情、诗文互映,情事互补;自然风光、民情风俗、时事、历史、舆地、军事、外交、绘画、书法、古玩鉴赏,乃至于股票,无所不包。
  • 三国战神之吕布

    三国战神之吕布

    一个普通的少年,意外穿越到三国。且看他如何斗名将,泡美眉,玩转三国,成就一代战神神话。
  • 明朝能臣王崇古和张四维

    明朝能臣王崇古和张四维

    在明朝的历史上,值得一提的是晋商,鼎盛时期的山西商人,足迹遍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极大推动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 统治:万里江山大统

    统治:万里江山大统

    中华文化也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总称,是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物态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的总体表现。中华文化是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而内涵博大精深的传统优良文化,历史十分悠久,流传非常广泛,在世界上拥有巨大的影响。
热门推荐
  • 重生九零掌上宝

    重生九零掌上宝

    上辈子临到大婚被小伙伴撬墙角,未婚夫抛弃,父母责怪,重来一世回到四岁那年,暴脾气的老爸疼妻宠女,刻薄的老妈温柔贤淑,没有无止境的吵架也责怪,只有疼爱,哥哥也还是熊孩子的年纪,一没空间二没金手指,三不记得发大财的彩票,只想安安份份的维持住幸福温馨的小家——只是,好像有哪里不对,等到暮以静发觉时,她们家已经买了大房子,住进大城市了。
  • 求知与奋进(漫漫求知路)

    求知与奋进(漫漫求知路)

    从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到当代世界倡导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无不指明了学会与自然“共处”的重要性。这种学习,像其他学习一样,也包括了知识、技能和态度、价值观念的习和和养成。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人需要终身学习。学什么?怎么学?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从本质上来说,成人一生的发展模式和对待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兴趣模式都与三个月的孩子几乎相同。本选题献给想把孩子培养成才的父母们,献给看不懂孩子为什么越来越不按成人的想法生活和学习的父母们,献给不想让孩子变成冤家的父母们,本丛书是帮助父母从本质上认识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成长规律,把握系统爱育方法的通俗读物。
  • 禅真后史

    禅真后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价前妻

    天价前妻

    嫁入豪门?母凭子贵?她从来不知道自己的男人,身为自己孩子父亲的他,竟然如此的狠绝冷酷,一切不过是一个无情的骗局而已,他需要的是她孩子的脐带血,然后去救自己深爱的女人,而她竟然那么傻的走入了他温柔的婚约陷阱里,被伤的体无完肤,鲜血淋漓。手术室里,他冷酷的让医生取走了脐带血,不理会手术台上,生死线上徘徊的母子,只留下冰冷的背影。七年之后。机场,一个清瘦的身影和一个酷酷面容的小男孩同时走出了机场,阔别七年的城市,终于归来了…
  • 吉川英治短篇故事集

    吉川英治短篇故事集

    本书收录了吉川英治的6则短篇历史题材小说,《酱油佛》、《下头桥的由来》、《侠盗治郎吉》、《大谷刑部》、《脚》和《鬼》。本书像是一幅壮观的浮世绘画卷,故事场景生动,人物刻画鲜明,情节更是跌宕起伏,读者可领略不同时代的风土人情,更可体会武士们的快意恩仇,享受酣畅淋漓的文化体验。尤其故事结尾戛然而止,读者更能张开想象的翅膀,恣意书写自己专属的续篇。
  • Desert Solitaire

    Desert Solitaire

    First published in 1968, Desert Solitaire is one of Edward Abbey's most critically acclaimed works and marks his first foray into the world of nonfiction writing. Written while Abbey was working as a ranger at Arches National Park outside of Moab, Utah, Desert Solitaire is a rare view of one man's quest to experience nature in its purest form.Through prose that is by turns passionate and poetic, Abbey reflects on the condition of our remaining wilderness and the future of a civilization that cannot reconcile itself to living in the natural world as well as his own internal struggle with morality. As the world continues its rapid development, Abbey's cry to maintain the natural beauty of the West remains just as relevant today as when this book was written.
  • 历代兴衰演义(中国古典演义小说精品书库)

    历代兴衰演义(中国古典演义小说精品书库)

    本书所叙历史故事,时间跨度长达数千年。由于作者“撮其要,记其事”,将“圣君明王,忠奸淑慝,总大纲,采集成编”,并且“其中本原,悉遵正史”,把几千年改朝换代的历史和浩瀚史籍中的历史事件,炼压缩在一部几十万字的书中,读后仍使人感到故事连贯,结构紧凑,没有情节松散、断续或虚假的觉。书中对各时期一些有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如武王伐纣,秦灭六国,楚汉相争,以及历朝帝王开立国、昏君佞臣乱政祸民,均择其重点作了详细、生动的铺叙;岳飞抗金、闯王进京、义和团抵御外,以及历代重要农民起义运动,亦作了繁简不同的描述。
  • 我这师弟啊

    我这师弟啊

    我这师弟啊,其实还是挺低调的,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他呢,不爱惹事,但是对于敌人也毫不手软。当然了动手也是从不拖泥带水,还是带埋的。还算是有点职业操守。
  • 思考决定人生(走向成功丛书)

    思考决定人生(走向成功丛书)

    怎样走向成功?成功的要素有哪些?有理想的青少年朋友都会思考这样的问题。为此,我们组织编译了世界著名的成功学大师们的代表作,希望用大师们自己的成功灾例和经验,帮助青少年朋友塑造自己,一步步走向成功之路,成为人生的赢家。
  • 方法论·情志论(译林人文精选)

    方法论·情志论(译林人文精选)

    《方法论·情志论(译林人文精选)》是笛卡尔的经典哲学论著,对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科学研究方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方法论·情志论(译林人文精选)》中笛卡尔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四个基本步骤:怀疑一切、拆分问题、从易到难、综合解决;他所倡导的理性思维开创了近代哲学史的先河;《情志论》探讨了人类的情绪及心理问题,其精神物质二元论深刻影响了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