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4000000008

第8章 明清:古代唱技理论的发展与成熟(1)

明清时期,戏曲演唱的繁荣为演唱技术的全面提高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该时期演唱名家辈出,唱技高超。如潘之恒在《傅灵修传》里称赞傅瑜父女三人的演唱说:“瑜口传音调,合之弦索,琤琤琅琅,有锵金戛玉之韵。二人登场,一坐尽狂,若交甫逢汉上姝,不知其捐佩而忽失也。……寿习为曼声遏云,吴人咸挢舌不下。卯则超距行伍中,振衣舒啸,举国无能和者。”余怀《寄畅园闻歌记》曰:“……须臾歌喉乍转,叠叠如贯珠,行云不流,万籁俱寂。”侯方域《壮悔堂文集赠江伶序》云:“(江生)秀外惠中,丰骨珊珊,发清商之音,泠然善也。”等等。古代唱技理论研究伴随着戏曲演唱的繁荣和戏曲演唱技术的提高而不断发展,并最终走向成熟。

从明中叶开始,演唱实践与唱技理论的不平衡状态得到了根本改观,唱技理论与演唱技术的发展线索基本重合,达到了合乎逻辑的一致。该时期随着戏曲地位的不断提高以及对戏曲社会价值功能的重视,演唱技术受到了普遍关注。许多文人学士进入了唱技理论家的行列,出现了大批富有开拓和创新精神的唱技理论家,整个唱技论坛呈现出了高峰迭起的兴旺景象。古代唱技理论研究在理论的铺陈上显得较为宽泛,演唱技术得到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该时期唱技理论取得的最突出的成就是:其一,对吐字正音技术作了详尽研究,标志着唱技理论在研究深度上的发展。明清理论家们在前朝“重声效”和“重唱技”的理论基础上,将研究眼光扩展到“观者”,即声乐演唱的接受者那里。他们强调声乐演唱对观众的感染力,把观众对演唱的接受与否,视为检验演唱好坏的标准。在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强调演唱的字音清晰成为演唱的首要追求。如魏良辅《曲律》将“字清”列为“曲之三绝”的首绝;明潘之恒《鸾啸小品·正字》云:“夫曲先正字,而后取音。”清王德晖、徐沅澂《顾误录》云:“大都字为主,腔为宾。字宜重,腔宜轻。字宜刚,腔宜柔。反之,则喧宾夺主矣。”因此,对吐字正音技术的理论阐述成为明清时期唱技理论的主要内容。明清理论家们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地对吐字正音技术进行详细、周到的论述,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向性。

其二,专业化、体系性理论著作大量涌现,标志着古代唱技理论的研究迈入成熟时期。这些著作已较多地深入到了演唱艺术的内部规律,显示出了唱技理论自身强烈介入演唱艺术发展进程的自觉性,体现了对在此以前的中国古代声乐演唱艺术理论研究的总结以及其后的发展。如魏良辅《曲律》,沈宠绥《度曲须知》,李渔《闲情偶寄》中的部分篇章,徐大椿《乐府传声》,吴永嘉《明心鉴》,王德晖、徐沅澂《顾误录》等等。其中,魏良辅的《曲律》既继承了《唱论》的理论传统,对演唱问题进行专门论述,有意识地总结了演唱的一般方法和技巧;又从经验出发,触及到了一些演唱的规律性东西,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相当的实践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沈宠绥《度曲须知》的一个突出贡献在于,其从音韵学的角度剖析了演唱的吐字发音技巧,具有相当的理论色彩和实际的指导价值,其论说对清代李渔、徐大椿等人的相关论述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李渔唱技理论的重要贡献在于,其从演唱与教学两方面总结了唱技理论的要点,从而为徐大椿《乐府传声》的全面总结提供了范式和课题。徐大椿的《乐府传声》则对戏曲演唱技术的实践与理论进行了全面总结,成为中国古代唱技理论史上最富有体系性和总结性的著作,代表了中国古代唱技理论的最高成就。此外,吴永嘉《明心鉴》中对昆曲唱工和做工两方面易犯毛病及解决方法的总结,王德晖、徐沅澂《顾误录》中对唱曲口法的深刻见解等,都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这些著作理论精审、蕴涵深厚,充分显示了古代唱技理论在成熟时期的理论广度和深度。

$第一节 “重字音”理论思想对唱技理论的影响

明清时期,由于戏曲包含复杂的故事情节,具有较强的叙事性和强烈的戏剧性,因此,让观众听懂唱词、受剧情感染成了戏曲演唱的首要追求。这种对“观者”的注意和强调看似平常,实际上是一种理论眼光的放大,是对先秦时期“重声效”观念的继承,以及对宋元时期“重唱技”理论思想的深化和补充。这种观念不仅认同声乐是一种声音艺术,还认同声乐是一种表演艺术,它的各种表演手法和技法都是服务于舞台要求的,要得到观众的认可。故从明代开始,强调字音清晰成了演唱的普遍要求。至此,从“重声效”到“重唱技”,再到“重字音”,古代唱技理论有了清晰的理论逻辑思路,体现了人们对声乐演唱的认识已经逐步趋于完善,反映了中国古代唱技理论家对声乐演唱认识的逐渐深化。

“重字音”理论思想的确立对唱技理论产生了两方面的重要影响:其一,使吐字正音技术成为明清时期唱技理论的主要内容;其二,对唱技各要素的相互关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分析。

一 吐字正音技术的翔实研究

在明清的唱技著述中,几乎无一例外都对吐字正音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从每个字的发音口型、发音位置(即五音四呼)到字头、字腹、字尾的处理,再到字的声调特点以及字与字之间的衔接、转换都分析得甚为周全。

首先,对发声位置及口型分析得最为细致而又对后世影响最大者为清徐大椿。他将前人的成果进行了综合梳理与发挥,同时结合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将“五音四呼”在理论层次上提升了一步,使“五音四呼”的理论得到了一个颇为完满的总结。徐大椿先在《乐府传声·五音》一节中对五音的概念进行表述:“喉、舌、齿、牙、唇,谓之五音。此审字之法也。声出于喉为喉,出于舌为舌,出于齿为齿,出于牙为牙,出于唇为唇”,指明五音是分辨字音的方法;然后对五音在口腔中各自占据的位置加以阐述:“最深为喉音,稍出为舌音,再出在两旁牝齿间为齿音,再出在前牝齿间为牙音,再出在唇上为唇音。”依笔者所见,这里所述的五音前后位置似乎有误。喉音为舌根音,着力在喉,如g、k、h;牙音为舌面音,着力在硬腭,如j、q、x;齿音包括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舌尖前音着力在上齿背,如z、c、s,舌尖后音着力在硬腭中部,如zh、ch、sh、r;舌音着力在硬腭前部,如d、t、n、l;唇音有双唇音b、p、m和齿唇音f之分,均着力在唇。因此,五音的位置由后至前应是喉、牙、齿、舌、唇,而不是徐大椿所言的喉、舌、齿、牙、唇。笔者之见是否允当,尚有待于大家指正。

继而在《四呼》里,徐大椿对韵母的“开、齐、撮、合”四种口型进行总结,指出这是读准字韵的方法——“此读字之口法也”;再将四种口型的发声用力部位加以说明:“开口谓之开,其用力在喉。齐齿谓之齐,其用力在齿。撮口谓之撮,其用力在唇。合口谓之合,其用力在满口”;最后对“五音”与“四呼”之间的辨证关系进行了总结:“盖喉舌齿牙唇者,字之所从生;开齐撮合者,字之所从出。喉舌齿牙唇,各有开齐撮合,故五音为经,四呼为纬。”其意指喉舌齿牙唇是每个字刚开始发音的部位,开齐撮合是每个字发出的字音受到口腔外部制约的最后口型。由于喉舌齿牙唇各个部位发出的字音都会受到开齐撮合四种口型的制约,故五音是经,四呼是纬。

徐大椿之论不仅从理论上辨明了五音四呼的概念,更对五音与四呼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关系有着清晰的认识,其理论探讨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大超越了前人,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较浓的理论色彩,对时人及后世影响甚大。其后如清黄图珌“如字有五音:为唇,为舌,为齿,为鼻,为喉;又为撮口,为满口,为开口,为闭口,为穿牙、缩舌,为半满、半撮是也”,清黄幡绰《梨园原》“每发一字,先审其唇、齿、喉、舌、鼻,或半唇、半喉,或半舌、半齿,或半齿、半鼻,均须鲜明”等论述都是徐氏理论的继承和生发。

其次,在字头、字腹、字尾的处理方面,明沈宠绥《度曲须知》中对字腹进行了分析与强调:“而字腹则出字后,势难遽收尾音,中间另有一音,为之过气接脉,如东钟之腹,厥音为翁红;先天之腹,厥音为烟言。”但一般的伶人乐工往往易犯“误认腹音为尾音”之病,因此“唱到其间,皆无了结”,这样唱出来的歌曲,既无韵味,又缺收音。故沈宠绥进一步指出,“声调明爽,全系腹音,且如萧毫二字,何等高华,若不用字腹,出口便收呜音,则幽晦不扬,而字面欠圆整,故尾音收早,亦是病痛。而闭口韵尤忌犯之,是字腹减不可废也”。可见,沈宠绥十分重视字腹的处理。此外,沈宠绥对字头、字腹、字尾的正确发音方法也有所总结:“由字头轻轻吐出,渐转字腹,徐归字尾。其间从微达著,鹤膝蜂腰,颠落摆宕,真如明珠走盘,晶莹圆转,绝无颓浊偏歪之疵矣。”

清王德晖、徐沅澂《顾误录·头腹尾论》一节中在吸收沈氏理论精华的基础上,又加入自己的经验所得,对字头字腹字尾的特点及发音方法进行了阐发。书中说:“字各有头腹尾,谓之声音韵。声者出声也,是字之头;音者度音也,是字之腹;韵者收韵也,是字之尾。三者之中,韵居其殿,最为重要。计算磨腔时刻,尾音十居五六,腹音十有二三, 字头之音,则十且不能及一。盖以腔之悠扬,全用尾音,故为候较多;显出字面,仅用腹音,故为时稍促。至于字头,乃几微之端,发于字母,为时曾不容瞬,于萧字则似西音,于江字则似几音,于尤字则似衣音,即字头也。由字头轻轻发音,渐转字腹,徐归字尾。其间运化,既贵轻圆,尤须熨贴。”这段论述既指明了字尾的重要性,又解释了字头字腹字尾各部分所占时值长短的原因,同时道出了正确吐发字头字腹字尾的方法,其论简要精练,分析透彻。此外,王德晖、徐沅澂对字腹、字尾处理不当所导致的结果也进行了阐发,以此提醒唱者注意。如《截字》一节指出了没保持好字腹音的错误:“若中间略一张合,已将字截为两处,单字唱成叠字矣。或工尺未完,收口太早,下余工尺,仅有余腔,并无字面,此病最易忽略,亟宜审究。”《误收》、《不收》两节指出了错收字尾、不收字尾的毛病及原因。《误收》云:“常有出字并不舛误,及至行腔,自恃喉音清亮,纵情使去,遂至往而莫返,收音时信口所之,不知念成何字。”《不收》曰:“如出而不收,张而不闭,是仅有上半字,无下半字,欲其入听,不亦难乎?”

再次,对于不同字调的演唱方法,明清理论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明王骥德对平、上、去、入四声的特点和演唱方法概括得较为精到。其《方诸馆曲律》云:“盖平声,声尚含蓄,上声促而未舒,去声往而不迫;入声则逼侧而调不得自转矣。”王骥德准确把握住了四声的各自特点,作出了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说明,为唱者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指导。其后,王骥德对四声的演唱作了具体提示:“平是提音,上有顿音,去有送音;盖大略平去入启口便是其字,而独上声字须从平声起音,渐揭而重以转入,此自然之理。”即唱平声字时要略有上提感,上声字要强调它的落顿,去声字要有送出之意。总体而言,平、去、入声字都可以直接出声,只有上声字要先平稳地将声音送出,再落下继而上转,这样唱才符合上声字的自然特性。

清毛先舒《南曲入声客问》对入声字的唱法分析得十分精到,其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详细讲述了南曲入声字的唱法。在文中,作者首先指出南曲和北曲中入声字派入三声的两种区别:“北曲之以入隶于三声也,音变腔不变。南曲之以入唱作三声也,腔变音不变。……又北曲之以入隶三声,派有定法,如某入声字作平声,某入作上,某入作去,一定而不移。若南之以入唱作三声也,无一定法。凡入声字,俱可以作平、作上、作去,但随谱耳”;继而分析南曲入声不易派入三声的原因:“北之人作平上去也,方音也。北人口语无入声,凡入声皆作平上去呼之。……非任意强造也。若南曲,自应从南音……原未尝作平上去呼也,则南曲安得强派之入三声也?既难强派,别无归着,则自应更为标部而单押矣。歌须曼声,入便难唱,则自应随谱之三声作腔矣”;进而对何处可将入声派入三声加以详细说明:“凡用入声,在曲头腹者,止可与通上去二声,若平声则不可以入声代之。若以入声押韵尾者,方可以平上去随叶耳。然亦须相牌名,不得浪施,亦仍须用入声部单押,不可与三声通押。”此外,他又对入声为何没有闭口音,以及为何唱为两截加以解释。毛先舒从音韵学的角度出发,将南曲入声字的唱法作了颇为深入的阐发,其论述既有理性的分析,又有方法技巧的提示,极具技巧化和条理化。

最后,对于不同的字之间的衔接、转换,明清歌唱家、理论家也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如魏良辅《曲律》中有一段关于演唱单叠字、双叠字的精彩论述,魏氏云:“双叠字,上两字,接上腔;下两字,稍离下腔。如[字字锦]:‘思思想想,心心念念。’……至单叠字,比双叠字不同,全在顿挫轻便。如[尾犯序]:‘一旦冷清清’之类,要抑扬。”魏良辅认为,演唱双叠字如“思思想想,心心念念”时,前两字“思思”要紧接其前句字的声调唱,而“想想”二字则须唱完后稍作停顿,以便与下句的“心心”二字分开,避免粘连,免生歧义。演唱单叠字如“冷清清”时,“清清”二字要既唱得轻巧连贯,又声有抑扬。

清徐大椿《乐府传声·交代》一节里对字与字之间衔接的重要性及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十分精彩。他首先指出,唱曲必须首先使听众知道“所唱之为何曲”,因此“必须字字响亮”。但是,有时虽然唱者的声音非常响亮,听众仍然不知道“为何语者,何也?此交代不明也”;继而解释何为“交代”以及各种属于交代不清的情况,“一字之音,必有首腹尾,必首腹尾音已尽,然后再出一字,则字字清楚。若一字之音未尽,或已尽而未收足,或收足而于交界之处未能划断,或划断,而下字之头未能矫然,皆为交代不清”。徐大椿认为,所谓交代即指演唱时将每一个字的字头字腹字尾吐发干净,再接下字。这实际上就是字与字之间的衔接。如果前一个字的字音没有唱完,或者是唱完了但收声时没收干净,或者是收干净了但在两字交界的地方拖泥带水,再或者是两字的界限已经划清,但下一字的字头发音不够明显突出,都属于交代不明。最后他指出交代清楚的方法是“必尾音尽而起下字,而下字之力,尤须用力,方能字字清彻”,意指演唱时一定要把前一个字的尾音唱干净,再唱下一个字。而下一个字的字头,尤其需要用力喷出,才能每个字都唱得清楚透彻。

二 具体深入的字声关系研究

同类推荐
  • 声乐理论与实践

    声乐理论与实践

    歌唱有益于身心健康、增强信心、焕发青春。歌唱是表现音乐灵魂和打动人们心灵的最佳手段。本书介绍了歌唱发声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以及技巧训练等声乐基础训练方面的知识;对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的不同表现特征、演唱特点做了介绍;介绍了一些学科对声乐教学的影响,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声乐艺术;在声乐教学实践这部分中,对于在歌唱中遇到的实际的问题,例如声部的界定问题;如何解决喉头上提、如何解决音色等问题给出了具体的分析和解决的方法;在声乐训练实用指导这方面,强调了学习声乐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并给出了一些具体的练声曲和歌曲分析,供大家参考。
  • 你的建筑有多重?: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

    你的建筑有多重?: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

    普利兹克奖得主,诺曼·福斯特至今唯一授权个人传记!建筑是什么?个人的作品?时代的映射?权力的集合体?功能美学的极致?设计的风向标?也许在这本书中,当代最举足轻重的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会给你一些答案,这位普利兹克奖获得者,从曼彻斯特贫民区成长为爵士授勋的建筑贵族,乔布斯心目中最有资格为苹果建造总部的人选……本书是诺曼·福斯特亲自授权并凭借作者三十年笃交创作记录的传记作品,追溯回顾了这位建筑大师的成长经历与杰出成就,他建筑人生的点滴感想和辉煌瞬间,以写实而入木三分的笔触刻画了这位已然名垂青史的大师建筑人生。
  • 中国瓷器

    中国瓷器

    中国直到东汉时期才烧制出成熟的瓷器,这是我们祖先为世界文明史作出的重要贡献。唐代烧造的白瓷胎釉白净如雪,标志着白瓷的真正成熟,北方邢窑白瓷风靡一时。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个黄金时代,宋代**窑系除了为数众多的民窑外,宫廷还建立了汝窑、钧窑、哥窑等官窑,生产了大量精美的瓷器。元代景德镇窑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明清两朝制瓷业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于元编著的《中国瓷器》主要介绍了有关瓷器的一些基本知识,内容包括:说瓷、中国瓷器种类、中国瓷器史、中国**瓷器、瓷器的吉祥图案、瓷器的保养。
  • 国宝密码

    国宝密码

    国宝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证据,几百几千年过去了,它们是以怎样的方式被发现的,又经历了怎样的辗转流离,它们现在的命运又如何?本书将一一为您讲述国宝背后的历史真相与考古秘闻。
  • 毛笔书法学习与欣赏(现代生活百科)

    毛笔书法学习与欣赏(现代生活百科)

    现存文献没有明确记载书法艺术起源于何时?不过,我们可以从文字研究中得到某些启发。汉字最初叫做“文”,甲骨文写作,像经纬交错的织纹。上古陶器多以织纹作为美饰,因此“文”字引申出美饰的含义,如古汉语中的“文饰”、“文身”等。古人用具有美饰含义的“文”来给汉字定名,说明汉字从一开始就注意美饰,具有艺术化的倾向。并且也可以由此推断,书法艺术与汉字一样古老,书法艺术的起源与汉字的起源是同步的。
热门推荐
  • 一生有你暖堇为年

    一生有你暖堇为年

    如果全世界背叛你,那我站在你的身后背叛全世界。一直认为遇上你是我今生最大的幸运,可为何我在你的眼里找不到我的身影。既然如此为何不走?时隔两年他的身边已经有了其他人,转身再次逃走。他却追了上来“苏暖夏,是你再次来招惹我的,所以你别想在逃!”反手握住了他的手“好,不逃……”
  • 暗影之毒液

    暗影之毒液

    这里没有复仇者,没有灭霸,没有无限宝石,只有毒液,我是毒液,你和我都是,我们的名字就叫毒液。
  • 言语

    言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妻势汹汹

    妻势汹汹

    【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别人穿越非后即妃,唯她云端却成为乔府倍受冷落的大少奶奶。婆婆不疼,妯娌不爱,好不容易相公死而复生,偏偏又引得小三纠缠不止。她欲脱身而去,却奈何生若浮云,不能逆风而动,放荡不羁的三叔、腹黑专情的相公、神秘妖孽的九王……每人都有神秘背景,却偏与她纠纠缠缠。待雨停风住,她又该云归何处?!
  • 佛说幻士仁贤经

    佛说幻士仁贤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嫡女策:情撩天下

    嫡女策:情撩天下

    无景家有嫡女,名朝歌,才貌双绝,世间难得。然而皇家有麒麟,臣家有名士,一女百家求。到底谁能摘得天上月,抱的美人归?权利与美人,从来都是个艰难的选择。
  • 重生之罄竹难书

    重生之罄竹难书

    她为他倾尽家族力量,为了能配的上他,她琴棋书画,武功医术样样精通,换来的却是他冷漠的一句“我不爱你。”遭到了妹妹和爱人的双重背叛,浴火重生的她要他们反目成仇!
  • 橙萌厚爱

    橙萌厚爱

    某日,柳橙橙因为游戏被褚翊放鸽子,正在生气中。褚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决定带柳橙橙出去吃一顿,让她开心一下。褚翊:橙子,今天想吃什么?橙子切开是黑的:我随意,你喜欢吃什么?褚翊:西餐、日本料理、广东菜都可以……橙子切开是黑的:那你不喜欢吃什么?褚翊:唔……火锅吧!橙子切开是黑的:(微笑表情)那我们就去吃火锅吧。褚翊:好……好的!从此之后褚翊就走上了被火锅折腾的虐心之旅。她不开心需要找乐子——吃火锅!她开心了需要庆祝——吃火锅!她心情平稳需要找刺激——吃火锅!结论:火锅大神我错了,请受我一拜!
  • 沉醉

    沉醉

    那一天,他是一轮明月,她不经意间仰望,就迷失在那皎洁的清辉里。从此,她梦里的那弯玉钩,夕夕成玦。浩荡的东海边,师父说,人就像贝壳,只有找到那相属的一半,才能牢牢护起一枚珍珠。她从江南的烟雨,一直走进塞北的飞雪里,身后依旧是当时的月光。然后才发现,他不是她的另一半贝壳,也不是她的月半弯,而是另一颗遥远的星子,无法触及。洞庭荷花盛开,姑苏枫叶转红,钱塘江潮涨起,大理春光明媚,我都会写下来告诉你,因为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会知道这十年,你从来不曾在那日清晨离去,你只是藏在了我的心里,融入了我的生命里,陪着我一同呼吸。
  • 重生日本当神明

    重生日本当神明

    警告:【番剧向的东西,请用正确姿式食用】简介:【主角乃是一名习武有成者,无意间铸成一粒金丹的同时,意外穿越占据了一名RB学生的身体。随着他在那个国家越呆越久,认识了一些人,有了女朋友,也引发了极大的混乱……】吐槽:【第五版的简介,想死的感觉,书名默默流泪】感谢:【如果您能看这堆字,十分感谢,希望能让您满意,爱你,么么哒】君羊:【173515690】【新书已发:书名《临时监护人》,书号1010802544,希望大家捧个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