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1900000008

第8章 利以合义

“义利”问题,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义利之辩”则持续了几千年,被宋儒称为“儒者第一要义”(《朱文公文集》卷二十四)。《周易》对“义利”及其关系的看法,大体上与先秦儒家的观点一致。概括起来就是:重视“利”,但认为必须受到“义”的规范。

8.1

说到儒家,人们普遍有一种印象,认为他们多是重视“义”而轻视“利”。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一两句话说不清楚。但就被汉儒奉为“五经之首”的《周易》来说,则是十分重视“利”的。比如,在总共不足几千字的卦爻辞中,“利”字就出现了178次,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周易》中的“利”字,有两层意思,一是有利、利用和好处;二是“义之和”。

先说第一层意思: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乾》九二)

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坤》六二)

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蒙》上九)

无妄,行有眚,无攸利。(《无妄》上九)

箕子之明夷,利贞。(《明夷》六五)

“见”,音现,出现。“田”,田地。“大人”,有道德并身居高位的人。爻辞的意思是,巨龙出现在田间,潜隐的有德之人利于出来治理天下。它提示人们,条件成熟之时,有才能的人应当大显身手,为百姓服务。“直方大”,指大地(坤为地)有平直、方正、广大的特性。爻辞的意思是,大地平直方正而广大,顺任天道而不自主,所以没有任何不利。它提示人们,像大地那样厚重宽广,顺天应人,就不会遇到任何灾患。“击”,治。爻辞的意思是,为某种类型的孩子启蒙,不利于用过分暴烈的方式,宜于采用严格要求、顺性教化的方式。它提示人们教育要因材施教,不可一律强迫。“眚”,灾害。爻辞是说,不要妄行,妄行必然招致灾害,没有任何好处。它提示人们,行为要谨慎,特别是在不利的条件下,更要小心。否则,必遭不测。“箕子”,殷纣王之叔。“明夷”,光明受到遮蔽。爻辞的意思是,殷人箕子自晦其明,是利用这种方法来坚守正道。它提示人们,在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下,也要守正不移,燃亮内心的光明。

以上诸例,表明“利”为“好处”、“有利”和“利用”。这一层意思,在《论语》所记孔子的有关言论中也基本如此,如:“子曰:‘仁者安仁,智者利仁。’”(《论语·里仁》)“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论语·子罕》)“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等等。“利仁”即利用仁。“放于利”,即依据个人的利益。“小人喻于利”,即小人懂得的是个人的利益。“子罕言利”,即孔子很少谈到功利的问题。“无见小利”,即不要贪图小利。可见,在孔子的相关言论中,利,也是利益、好处的意思。这一点,直到今天也没有什么变化。而《周易》谈“利”178次之多,说明它是十分关心人们的利益和好处的。从《周易》一书的忧患层面来说,我们也可以认为,《周易》就是要用自己的方式为人们谋利益,谋好处。但《周易》之所谓“利”,也并非是要让人占便宜、讨好处,而是在指示正确方向,以求趋吉避凶。所以,在《周易》中,“利”字还有一层意思,即“利者义之和”。

8.2

“利者义之和”,语出《文言传》,其曰:

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这是《文言传》在解释《乾》卦卦辞“元亨利贞”时所说的一段话。大意是:元始,是众善的尊长;亨通,是美好的会合;有利,是事义的和谐;正固,是办事的根本。君子用仁心作为本体,可以当人们的尊长;寻求美好的会合,就符合礼;施利于他物,就符合义;坚持正固的节操,就可以办好事务。君子是施行这四种美德的人,所以说:“《乾》卦象征天:元始,亨通,和谐有利,贞正坚固。”译文参见黄寿祺等:《周易译注》,10页。在这段话中,“利者义之和”,“利物足以合义”,可以说是《易传》作者对《周易》中的“利”字的解释。朱熹于《周易本义》中说:“利者,生物之遂,物各得宜,不相妨害,故于时为秋,于人则为义,而各得其分之和。”明人来知德于《周易集注》中说:“上下彼此各得其当然之分,不相乖戾,此利也,乃义之和也。”今人金景芳先生说:“利是收缩、成熟,当秋天时,万物收缩、成熟,应该肃杀了。肃杀是合于义的。义之和,是说虽然有肃杀景象,万物却是和谐不乱,各有各的归宿。引申于人事,利是社会稳定之时,人们各安其分,各守其职,各尽其责。”(金景芳等:《周易全解》,18页。)以上诸家的注解,稍有不同,但有一点基本一致,就是认为“义”为“宜”详细解释见本章以后诸部分。,据此,“利”即物各得宜,和谐不乱,不相乖戾。

很显然,这种“利”,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占便宜一类的好处是大不一样的。然而在《周易》看来,这种“物各得宜,和谐不乱,不相乖戾”的“利”才是最大的好处。因为,它所反映的是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当然之分”,它所代表的是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最大利益。再如:

《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系辞传》)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是《大有》卦上九爻辞。其之所以说“吉无不利”,自然是由于“自天佑之”之故。而天为什么会“佑之”呢?孔子认为,是因为它的“顺”。“顺”,也就是顺服天道。顺服天道,则得天道之助。得天道之助,自然会是“吉无不利”。可见,“吉无不利”的获得,是与合乎宇宙自然的本质规律密切相关的。而“宇宙自然的本质规律”当然会使“物各得宜,和谐不乱,不相乖戾”。所以,《系辞传》说“变而通之以尽利”,“屈伸相感而利生焉”,“《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即在顺应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于往来屈伸交替相感的同时,赢得天道的佑助,以获取最大的利益。

既然《周易》所揭橥的利益是合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大利益,因此,它就特别强调,正确的利益观是利天下、利他人。看下面一段引文:

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鱼,盖取诸《离》。包牺氏没,

神农氏作,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

以上这些材料均见于《系辞传》,内容是讲古代圣王观象制器,以济天下之穷,以利天下之用。也就是《系辞传》所谓的“备物致用、立功成器以为天下利”。用《周易正义》中孔颖达的话说,即“谓备天下之物,招致天下所用,建立成就天下之器,以为天下利”。《系辞传》在讲述这段“圣道王功”之前,还有一段颇具哲学内涵的话:“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大意是说,古时候伏羲氏治理天下,他抬头观察天上的表象,俯身观察大地的形状,观察飞禽走兽身上的纹理,以及适宜存在于地上的种种事物,从近处援取于人的一身作象征,从远处援取各类物形作象征,于是才创作了八卦,用来贯通神奇光明的德性,用来类归天下万物的情态(译文参见黄寿祺等:《周易译注》,573页。)。这虽然是讲伏羲画卦的过程,但也概括地表明,古人“备物致用、立功成器以为天下利”,并非单纯是利益的驱使,而是仰观俯察,“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的结果。所以,后继的“圣王”古书中的所谓“圣王”多是创造或发展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们才能根据事物的特性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发明创造出耒耨、舟楫、交易一类的器物制度,以为天下百姓谋取最大的利益。

谋取天下人的利益,是古人利益观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正是在这个层面上,它与古人所特别强调的“义”结合起来,成为人们修养自身德性,评价人之行为的主要标准之一。如古人所讲求的民族气节等,都与这种利益观密切相关。

当然,追求天下、国家之利,也并非要否定个人、家庭、团体的利益。在《周易》看来,只要是“物各得宜,和谐不乱,不相乖戾”,什么样的利益都可以追求。我们甚至也可以说,“物各得宜,和谐不乱,不相乖戾”,这样的利益就是“吉”,追求这样的利益就是“趋吉避凶”。在这个层面上,“利”也就是“义”,“利”也就等于“义”。

8.3

通观《周易》,“义”字约有几种不同的意义,但这种不同,只是反映问题的角度不同,它们的内涵还是比较一致的。例如: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坤·文言传》)

这是《文言传》对《坤》卦六二爻辞所做的解释,大意是:“直”是表现人的耿直正大的,“方”是表现人的厚重利他的。有德行的人,庄重不苟以存养内心的正直,厚重利他以处理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既能庄重不苟,又能厚重利他,他的涵养就能深厚而不浅陋。所以《坤》卦六二爻辞说,大地平直方正而广大,顺任天道而不自主,所以没有任何不利。这是表明有德行的人,其所行之事是无可怀疑的。

在这段话中,《易》作者提出了“方其义也”的命题。在前面的讨论中我们曾经指出,“直”、“方”、“大”是大地的品性,它反映了大地的厚重、宽广,以及顺任天道而无私心。而《周易》用大地的品格类比“义”的内蕴,并指明这种“义”是用来处理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义以方外”),无疑是取大地的无私性。大地的无私又以其厚重为前提,因此,可以认为,“义”的这层意思是:厚重利他。

厚重利他,是一种道德要求,它是有德行的人法象“厚德载物”的大地品格而来,因而,它所强调的是无私性和利他性。不过,过分地强调无私与利他,也往往导致重义轻利,或是义非利的片面结局。因此,《周易》在强调“厚重利他”的同时,也十分强调“义”的本来意义——“宜”。

“义”通“宜”(义及宜的原始内涵颇为复杂,可参看庞朴:《儒家辩证法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84。),为适宜、应该。这是“义”字的本来含义。《周易》对此也很认可在前面讲“利者义之和”时,我们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了这个问题。:

“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同人》九四《象传》)

“舍车而徙”,义弗乘也。(《贲》初九《象传》)

“频复”之“厉”,义“无咎”也。(《复》六三《象传》)

刚柔之际,义“无咎”也。(《解》初六《象传》)

《同人》九四爻辞为:“乘其墉,弗克攻,吉。”意思是,爬上高墙(准备攻城),发现攻之不利,于是罢手。爻辞比喻在时机不成熟之时,要果断地作出符合实际的抉择。《象传》认为,爬上高墙而不攻取,是因为认识到了不合时宜;之所以吉利,是因为发现问题后能及时改正。《贲》初九为“贲其趾,舍车而徙”。意思是,文饰自己的足趾,舍弃大车而甘于徒步行走。爻辞比喻人的贫贱不移,洁身自好。《象传》认为,其之所以舍弃大车而甘于徒步行走,是因为处在初九的位置上,舍车步行更为适宜。《复》六三为“频复,厉,无咎”,意思是,皱着眉头勉强回复,虽然危险,但却没有咎害。爻辞比喻人有了过失,带着不情愿的心理勉强地改正。《象传》认为,虽然对于改正过失是不情愿的,但毕竟改了,所以,无咎也是应该的。《解》初六为“无咎”,意思是没有咎害。《解》卦坎下震上,初六阴柔,与九四阳刚之爻相应。《象传》认为,初六与九四刚柔相济、相应而得其宜,所以“无咎”。

以上诸例,证明在《周易》中“义”也用作“宜”,指适宜、应该。需要指出的是,《周易》之所谓适宜、合理和应该,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为其标准的。《周易》制作的目的是“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所以,它的适宜与否,主要表现在是否顺应、合乎自然及社会的规律。合乎之,则“利”就是“义”;不合乎之,则“义”就是“私利”。合乎之,则“直而方”;不合乎之,则“曲而圆”此处之“圆”指圆滑。。从这个意义上说,“义”又可以由适宜引申为正当、合理。请看孔孟的议论: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

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系马千驷,弗视也。(《孟子·万章上》)

前引孔子的两段话,第二段可以看做是对第一段的注释。孔子认为,富与贵,是谁都希望得到的。但如果不通过正当的途径获得,有德行的人是不接受的。贫与贱,是谁都十分讨厌的,但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抛掉它,有德行的人是不会摆脱它的。所以,不是用正当的手段获得的富贵,对于有德行的人来说,就像天边的云彩一样,是不被理会的。孟子的议论,直绍孔子而来,他的意思是,如果不合乎道理,不符合规律,就是把天下给了我,也不要。可见,在孔孟这里,“义”表现为“正当”与“合理”。这也正如孔子所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里仁》)意即: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规定要怎么干,也没有规定不要怎么干,只要怎样干合理恰当,便怎样干(译文参见杨伯峻:《论语译注》,37页,北京,中华书局,1980。)。“《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不正是“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吗!

8.4

由于《周易》的体例限制,它对“义”与“利”的关系讨论得不多。但从前面的论述中也不难发现,它还是十分重视二者的关系的,如其所谓“利者义之和”、“利物足以合义”,实际上已经表明了它对“义利”关系的看法。而且,其惯用句式“义无咎也”等等,也说明,《周易》讲“义”是处处离不开“利”的(“无咎”即无害,无害即有利)。通观《周易》,其对义利关系的看法约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义利并重;一是利以合义;一是利在义中。

义利并重,是孔子的一贯主张。这可以从《论语》的有关记载中得到证明。一方面,孔子十分重视“义”,如曰: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论语·子张》)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颜而观色,虑以下人。(《论语·颜渊》)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成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论语·卫灵公》)

在这些材料中,孔子一再强调,义是君子道德人格的一个重要层面,应当好好修养维持。另一方面,孔子并没有因此忽视“利”的价值。如曰: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论语·里仁》)

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论语·述而》)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论语·卫灵公》)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论语·泰伯》)

这些材料表明,孔子对于追求经济上的富裕、政治上的地位还是十分认肯的。但孔子反对片面追求富贵和地位,反对不择手段地攫取利益和名誉。所以,他强调二者并重,“见利思义”,以义处利。

如前所述,《周易》之制作,其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趋吉避凶,获取最大的利益。可以说,它的出发点是“利”,最终目的还是“利”。但作为一部“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的典籍,《周易》谋取利益的方式是“顺乎天而应乎人”,所以,它所强调的“利”,又是合于“义”的。

利以合义,是《周易》义利观的一大特点(参见本章前面的有关部分),也是对孔孟义利观的一大发展 (关于孔孟的义利观,本书不拟多论,请参看商国君:《先秦儒家仁学文化研究》,第五章第一、二节,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从某种意义上说,“利者义之和”、“利物足以合义”的思想,对于中国思想史上的片面重义论起到了补偏救弊的作用。

由于《周易》义利观的特点是利以合义,所以,在它看来,利也就在义中:

小子之“厉”,义“无咎”也。(《渐》初六《象传》)

“曳其轮”,义无咎也。(《既济》初九《象传》)

以旅与下,其义“丧”也。(《旅》九三《象传》)

这些材料,前两条是讲“义”而得“利”,就是“利在义中”。最后一条是讲不义而失利。《旅》九三爻辞:“旅焚其次,丧其童仆,贞厉。”《象传》认为,爻辞之所谓“丧”,是由于其行为不合于义。这从反面证明了“利在义中”。

需要指出的是,《周易》之所谓“义利”,是以对“天之道”与“民之故”的明察为前提的,所以“利益”之获得,也是“履信思乎顺”(义)的必然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周易》的“义利”观,由法象天地之道而获得,其哲学的根据在生生不息的宇宙之理中限于本书的体例,这一问题不能详谈。要言之,《周易》强调效法天地,天地之道是其立论的哲学基础。人以效法此道为“趋吉避凶”、“迁善改过”之必要途径。这与孔孟的致思理路颇不一致。。

在中国思想史上,“义利之辩”被称为“儒家第一要义”。而就儒家义利观的发展而言,由于许多思想家一味在主体意识和道德修养层面讨论“义”与“利”的关系,所以难免有重义轻利之嫌。相对来说,《周易》以天地之道为本根,把义利问题纳入到合规律的、合目的的生命活动之中,化解二者的矛盾,使之达到合一。其理论思维的意义似乎更大。

当然,对天人相合的过分追求,使《周易》很少讨论“义利”发生冲突时的应对办法。因而,道德情感层面的内容显得相当贫乏。这一点,孟、荀的部分观点似乎可以济其不足: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孟子·告子上》)

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干观,重死而持义不挠,是士君子之勇也。(《荀子·荣辱》)

这就是思想史上著名的“舍生取义”说。如果把它与《周易》结合起来,则不仅可以获得人生的智慧,还能获得人生的勇气,自然也就利而合义、利在义中、持义不挠了。

同类推荐
  •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纵横家与合纵连横》纵横家指春秋战国时期从事合纵或连横外、交运动的政治家、外交家及军事家。纵横最初只是表方向的概念,南北向称为“纵”,东西向称为“横”。到战国时期,演变成政治概念,当时割据纷争,王权不能稳固统一,需要在国力富足的基础上利用联合、排斥、威逼、利诱或辅以兵法不战而胜,或以较少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收益。于是,熟悉政治形势,善于辞令和权术,充分利用智谋。思想、手段、策略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纵横家就应时而生。《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纵横家与合纵连横》适合大众读物。
  • 尼采的人生哲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尼采的人生哲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是对尼采及其哲学的全新解读。全书围绕尼采哲学的核心思想展开,即反对神权及一切“旧社会的权力产物”,伸张自主权力,激励人们摆脱奴性,超越自我,奋发图强,焕发生命的璀璨光华。全书从总体上把握尼采的思想体系,多方面系统介绍尼采的学说,客观点评其观点论断。它名为哲学,实则旁及方方面面,涉及不少学科和知识领域。它还将尼采的思想观点加以演绎,并且穿插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掌故和逸闻,既反观历史,也针砭时弊。因此,它不仅具有学术性,而且具有相当的知识性、趣味性和现实性。
  • 罗素哲学概论

    罗素哲学概论

    罗素哲学的丰富性,几乎触及人类生活的一切问题;其体系之完备涵盖了真理观、认识论、逻辑思想、伦理学、社会科学、文化教育等等。本书以凝练的语言介绍了影响人类思想进程的伟大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哲学思想与充满激情的生命实践。全书共分六章,依次介绍了罗素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逻辑原子论和实在论,罗素的道德哲学、社会哲学、文化哲学以及罗素哲学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影响。本书论述了罗素哲学思想的形成、发展、理论核心及影响,行文间更彰显其“哲学应该为正义事业服务”的实践精神,对罗素哲学的各个观点做了精辟的分析研究。
  • 马斯洛的人本哲学

    马斯洛的人本哲学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介绍了马斯洛的理论精华,书中解答了我们关于人生的一系列问题:什么是人生的意义?人性的本质为何?我们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和安宁?我们怎样才能健全自我的人格?我们怎样才能挖掘自我的潜能?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我们如何才能达到力所能及的目标?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本书引导我们了解马斯洛,了解自己的人生,帮助我们调动自身一切积极的因素以实现最完美的自我,创造最美好的人生境界。
  • 中国的哲学

    中国的哲学

    本书是胡适先生对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系统论述,是其国学经典著作之一。该书对老子、孔子、孟子、墨子以及庄子等人的哲学思想进行了论说与评判。此外,作者还对各家学派的思想渊源及其发展演变轨迹进行了考证。从孔子的儒家学派到韩非子的法家学派;从墨子的“兼爱非攻”的思想到庄子的“无为而治”理论,胡适先生都做了详细地分析与研究。
热门推荐
  • 影后狗仔火锅店

    影后狗仔火锅店

    演艺道路正如日中天的大满贯影后白蒹葭突然被资本封杀,从神坛坠落,却意外发现她的微信朋友圈可以看到别人的心理活动,坚定不移地走上一条八卦狗仔的职业道路,在因为她经营不善而倒闭的火锅店中开始了‘狗仔生涯’,专业揭露娱乐圈不能说的秘密,将那些面和心不和的事情全都端到明面上来,众人评价,“娱乐圈最毒影后”。娱乐圈头条渐渐变味……某日报:大满贯影后白蒹葭评价沐朵朵:“婊气重重”某晚报:影后搞事情,谈及娱乐圈黑幕时称心痛不已。某网站:白蒹葭,一个变身狗仔的影后。自从影后化身泥石流,娱乐圈开始了鸡飞狗跳的日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空巢婚姻

    空巢婚姻

    小说以独特视角展现了在中国历史变迁中,身处不同时代的三个空巢女人的命运。三十年代的姚澡花,五十年代的胡丫,七十年代的胡静,她们骨子里都深埋着对生命的坚韧,痛恨与冷眼旁观一切,所有一切都围绕着三代空巢女人的情感波折进行。她们都坚守着自己对生命的判断,冷静而又尖锐地面对生活以及所有。
  • 贤首五教仪

    贤首五教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物质循环(自然瞭望书坊)

    物质循环(自然瞭望书坊)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大自然美丽而神奇,无论是广阔的天空,还是浩瀚的海洋,无论是遥远的地球两极,还足近在身边熟悉的土地,总有那么一些现代科学努力探索却又无法清楚解释的未知事物和神秘现象。这些扑朔迷离的谜团既令人惊奇,又引人深思,勾起人们探索的兴致。
  • 纵横星际

    纵横星际

    星夜无云,一个年轻人,独自打量着眼前的繁星皓月。他知道,那浩瀚星海,时刻诞生着奇迹,茫茫天宇,处处演绎着传奇。而他的目的,就是在星辰穿梭、斗转星移之间,找到下一个抢劫目标……
  • 护短老公

    护短老公

    初始,她与他相遇于昏黄路灯下的小区公园,便注定了她以后的生活与这个失忆的男子有着最亲密的联系。害怕,逃避,彷徨,最终,是温暖的渴望与感情的沦陷驱使着她坚定决心与他走在一起。纵然真心相爱,纵然曾说不会放开,无奈现实的手强硬的将他们隔开。带着锥心的痛,带着对他刻骨的爱,她逃离了那个让她绝望的地方。一逃离,便是三年。带着他与她之间亲密的牵连,再次回到那个城市。她虽怕找了他出现当年的结果,却依然是坚定的爱他。三年,他已蜕变,不再是以前那个只能任人摆布的男子,一副眼镜遮去他眼中所有可能泄露的情绪。他有手段,有狠心,这一切,只为当年那个淡然的女子。那个住进他心里的女子,谁也碰不得!再次相遇,他们已经相爱得胜过对方生命。只是,这次命运之手是否还会伸向那个痛恨它的女子?那些一心阻止他们的人会使出什么卑鄙的手段?但是,她不再害怕,抓着他的手,只因这次,身边有他!本文文风虽然写的轻松小白,但是一点也不小白。【前期温馨,中期小虐,结局完美!】留言,收藏,票票,是你们给我的动力!推荐自己的新文《残君冷后》简介:她重生于燕国,当朝丞相的二女儿!一心想落个清闲的她称病在家而躲避宫闱聚会,由此“病痨”之称便传遍大街小巷。他于燕国有着尊贵的身份,却有着让人惋惜叹之的丑颜。世人传,丑颜三皇子,性格暴躁易怒且杀人如麻!病痨?她说,这个称呼她喜欢。杀人如麻?他说,那就做给他们看吧。一道圣旨,将两人相牵。成婚当天,刚进新房的他便被拉出去平叛乱,她便开始在府中扮起闲散的,体弱多病的皇妃。三月后,他回来。她听下人说他要见她。她去,迎接而来的却是一群五彩艳丽的花蝴蝶。别人皇上说了,这是给他平叛有功的奖励,姬妾二十名,需她以姐妹相待。他负手而立,眸中噙着点点笑意看着她无所谓的表情,他实在是很想看她会怎样安排这些要与她姐妹相伴的姬妾。看着每天都到跟前晃悠的花蝴蝶,她不忿了,找这么多老婆也就罢了,还老怂恿着她们来找她麻烦,你还真当她是只软柿子谁想捏就捏啊!相信丫儿,这是一篇越看越精彩的文文哦,踊跃的跳吧!推荐友友的V文:《神气宝贝贪财妈》【偏爱陌生人】《误睡哥哥房》【倾曼流离】《亿万总裁送上门》【刘小浠*《离婚吧我们》【闲听冷雨《肥婆娘子》【月夜留香】《收魂卷恶魔的温柔》【瑾昔《公主的卖身契》【夜江】《徘徊花魅》【灵琲】
  • 总裁大人慢慢爱

    总裁大人慢慢爱

    实习生傅茗烟却发现新公司老总是自家新婚就玩失踪的老公。从此,老板是老公,她是员工。他说一,她不敢道二。“顾老板,顾晏谦,你这是潜规则,我要去董事会那举报你!”“顾夫人,请随意。”
  • 一代医后

    一代医后

    玉子珊原以为穿越到侯府嫡女身上日子应该不错,没想到老爹是渣,老娘糊涂,还有个祖母带着姨娘搞风搞雨。她好不容易才弄醒老娘,镇压渣爹,打退祖母,收拾姨娘,转眼却被打包嫁给了三皇子。皇子就皇子吧,反正也是个不受宠的废人,做几年假夫妻就可以各奔东西了。只是这号称废人的皇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神仙是怎样炼成的

    神仙是怎样炼成的

    然世事难料!纵然精诚所至,事情成败还看天意!纵然满腹经纶,博古通今,也要天公做美,方可成事。运气所至;画龙点睛,一马平川。我通明此道,愿作壁上观,厚积勃发。待运气来时,一鼓作气,永往直前。紫薇斗数,天下第一神数,高深莫测,可以看透世间的一切。奇门遁甲,天下第一幻阵,迷惑心智,可以堪破生死大劫,但却是紫薇门下的传人。却有幸得到两种神功。想想会发什么呢!值得期待。他无意中发现了另一个世界的通道—长生界。在他报得师傅大仇后,满心澎湃投入到新的世界当中—长生界,且看他如何称霸江湖。
  • 我在末世能吃土

    我在末世能吃土

    末世来了,我逆天了。吃土可以消化土里面的氮磷钾钙等众多元素,导致力大无穷、骨密度爆表,肌肉弹性逆天,不惧枪弹。我手拿天罡射日弓,不但可以无限凝结爆空箭,还可以转化成无敌拳套,远战近战都逆天。我住异度空间,种变异粮食,养变异宠物,逗极品老婆,出门带着海陆空三栖舰,地上当车开,水里当船玩,天上当飞机用。什么变异丧尸,变异怪物,吃人植物,全部给我趴下瑟瑟发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