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95100000008

第8章 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不如怜取眼前人。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圣人长道不孤,终有千古相陪。

安富尊荣,风月晴和,这两句话,最可状晏殊其人其词。

晏殊天资过人,聪明好学,有过目成诵的记忆力和触类旁通的理解力,五岁即能写诗,小小年纪就名噪乡间,有“神童”之誉。十四岁时,他经人举荐,破格和数千名成年考生同时参加殿试。大庭广众之下,小小少年并不怯场,其文才和诚实谨厚的人品令人叹服,因此受到真宗的大力嘉赏,欣然赐同进士出身,允许在大内走动。从十七岁起,晏殊开始为官,此后多年身居要职,最终官至宰相。

晏殊为人庄重严谨,宦途基本平稳,一生做了许多有利国计民生的大事,如统领“庆历新政”、北上抗金等,特别在创办应天府书院,培养人才、奖掖人才方面,更是声名昭昭,范仲淹、欧阳修等当代文坛、政界名士多出其门。欧阳修赞其:“自五代以来,天下学废,兴自公始”并非虚誉。为官之余,晏殊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词,有“宰相词人”的雅号,可惜大部分已经散佚,仅存《珠玉词》百余首。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蝶恋花”是宋初流行的曲牌,最适合写离愁别绪。这首词是这个曲牌中当之无愧的名篇。上片描写苑中景物,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引出离恨;下片通过高楼独望这个特殊影像,写女子望眼欲穿的愁情。

“槛”多建于楼台水榭之上,“罗幕”是指丝罗做的帷幕,“朱门”指大户人家,这些景物一经点出,就知道作者写的是一个簪缨之族的贵妇的离愁。在清冷的秋天,早起的女子在残月的微光中,看见院子里经夜的菊花和兰花沾着露珠,好像泪痕未干。梅兰竹菊常喻人品高洁,不写桃愁杏怨,而取幽兰霜菊,也可见作者的贵族品位。“愁”“泣”是写花容,是女子早起看见的花的样子,不直写女子昨夜暗暗的泣与愁,而是避实就虚写花,也是一品大员的身份使然。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三句,将女子凭高望远的蒹葭之思写成了极品。一夜风声,四面落叶,秋天来临,高楼远望,路上少人行。孤独中的女人敏感脆弱,季节变换中,像兰菊带露、秋风扫落叶这样的细节再不能忽略。因为是秋天的花和树,还未到肃杀的寒冬,燕子都知道回家了,离人也许正在归途中,所以她从现在起就开始不安,开始怀着希望登楼远望。因为知道人迟早是要回来的,这种等待因此心平气和,不是分明的痛,没有白头宫女“闲坐说玄宗”那种明晃晃的绝望,也没有弃妇的怨恨。这几句词千古流传,正在于其雍和大气的风神。想想,清风拂面,菊兰争芳,残月当轩,清晨的思念没有夜半枕席的情色,女子独自凭栏的身影清肃端方,把持着贵妇的矜持,没有小门小户人家女子的任性。也正因为是克制过的情态,更见情深意远。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第一境,正是取其立境高远之意。末调补“山长水阔知何处”句,余音不绝,像中国画,风景一层一层垒起来,到最远的地方,是最轻描淡写的一笔,也最让人神思缈缈,感觉已在化外。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这本来是一次寻常的宴饮留别,看似写闲情,却让作者怆然暗惊,思接千载,年光有限、世事无常的悲慨由此加深。正是这种人人心中共有,人人心照不宣的千古之忧,让我们读时,顿起居安思危之心。

庄子说,“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开篇“一向年光有限身”是老生常谈,人生不会天长地久,而是有限有尽,这些早已让人有了警觉。接着,“等闲离别易销魂”才是诗人想说的话。虽然相见时难别亦难,虽然别时容易见时难,可是,人们却常常没有经过认真思考,不细想离别的真正苦意,总是在不经意间“等闲离别”,又为这些等闲离别黯然销魂。其实,“独在异乡为异客”“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商人重利轻离别”,这些背井离乡、离亲别友、离鸾别凤的事有多少次是必然的、必须的?哪一次又能好离好散?在人生中,每一回离别都占去了我们有限年光的一部分,而在等待中,我们不知又错过了多少人生风景。然而,尽管有这样的认识,离别仍是人生旅途中一道不落的鞭影,将时光驱赶在路上。诗人知道这里面的不得已,所以最后说,面对不得已的离别,与其在登高望远之际“空念远”,不如对酒当歌,珍惜当下,“不如怜取眼前人”。面对落花风雨,与其“更伤春”,有心的人,不如折取一枝。

人生长途,会越走越累,那么,在积极用世与消极怠工之间,还有一个观照自我的中间地带,有一个平衡人生轻重的天平,这就是“偷得浮生半日闲”,是“闲敲棋子落灯花”,是“酒筵歌席莫辞频”的时刻。这种忙里偷闲,在花间樽前半梦半醒的状态,是有条件的士大夫阶层的讲究,也表现出北宋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年华飞逝,难以追挽,诗人想告诉我们,趁着我们与时光同在,不要辜负当下还能相守的时刻,不要忽略眼前寻常的幸福,应该在梦幻与现实之间观照人生,在有限身里求得最大自由。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这首词写伤春惜时之情。

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追昔;下片借眼前景物,启人神智,重在抚今。全词语言圆转,意蕴深沉。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已成格言。

人生如景,有人只看风景不写诗,有人在风景中思考人生,却又常常百思不得其解。起句写亭台依旧,流年暗换。这是去年游过的旧亭台,如今再来,又是一年过去了。亭台依旧,人又老了一岁。人事在变迁中,生命在更新换代中,这种变化虽不分明,却难以忽略。“夕阳西下几时回”是眼前景,也是“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是人生向晚时分。然而,下片甫一定神,如“路转溪桥忽见”一样,突然明白花虽落去,燕却归来,像是接到了空中灵犀,于是破啼为笑。

江山无限,流年似水,时间永恒而人生有始终,这是关乎宇宙人生的大问题,大寂寞,永远也说不明白。花落去无奈,燕归来可喜,亦悲亦喜,不是人间新常态,而是从开天辟地起就折磨人的城南旧事,我们只能愉快地承受。再说,人在无限的宇宙中,虽然只是一个瞬间的过程,但是此消彼长,生活不会因为换了楼台就变得虚无一片,花开花又落,燕去燕还来,“燕归来”虽然已不是昨日重现,不在同一条河流里,可毕竟是“似曾相识”。归来的燕子是天机,是来安慰我们青黄不接的人生一刻的。

西晋文学家束皙言:“惋岁不我与,时若奔驷;有来无反,难得易失。”他是想说,驷马难追,逝水难收,万物在变化,光阴在流逝,人在老去死去,总是这样。李白说:“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日月如梭,天地是万物寄宿的旅舍,人生有限,有如历史长河中的过客。苏轼《前赤壁赋》云:“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物我无尽,卒莫消长,有何羡乎?更是明心见性的结论。在普通人的认识中,风物无尽,而吾生有涯,由此生出种种伤感。但是,因为有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安抚,我们才能得到片刻的欢喜,才能回心转意。这种妙悟,或可解痛?否则,为什么被先贤们一遍遍说起。

“浣溪沙”这种小令,只有六行七言的句子,比七律少两句,常常让人感觉有话没说完,而且因为短小、声调单一,没有长调上片景、下片情的起承转合,不枝不蔓,一笔要说清楚,说到底,所以必须珍重笔墨。可是,人世间最大的纠结,在这首小词中,却写得既节制又深长,如警世通言,再明白不过,这也是晏殊的殊胜处。

《宋史·晏殊传》中说,晏殊“由王官宫臣,卒登宰相。凡所以辅道圣德,忧勤国家,有旧有劳,自始至卒,五十余年。”晏殊先是政治家,其次才是文学家。在词中,他也像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相国,在小园香径捻须徘徊,用小小题目,做大大文章,不紧不慢地给我们讲人生的大道理。在看清了人生的上游和下游之后,他用一种智者的悲悯心,为众生找出路,告诉我们应该如何疏通人生的河流,如何敬天畏地,道法自然。

一代人物,虽然“无可奈何花落去”,却终“以文章为天下所宗”而归来。

同类推荐
  • 摩挲大地

    摩挲大地

    《摩挲大地》是作者精选《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中一些著名的篇章,如《道士塔》、《莫高窟》、《都江堰》、《白发苏州》、《黄州突围》、《山庄里的背影》、《宁古塔》、《十万进士》、《抱愧山西》、《风雨天一阁》等,精心加以修订,其中一部分甚至是改写或重写,较之此前出版物,本书文字更为精准。
  • 那些闪闪发光的事和让人心疼的爱

    那些闪闪发光的事和让人心疼的爱

    这是我们共同的青春纪念手册,35个闪闪发光和令人心疼的小故事里,记录着我们独享的心情与秘密:有词不达意的暗涌情愫;有你开口我才知道的后知后觉;有因为你而想变得更美好的愿望;有从接受身边的好意开始的成长;有可做一辈子情人的闺蜜情;有在暗夜里祈求天亮的独自坚守;有难熬时光里的努力坚持;……这些是你我青春与未来成长路上的精神可乐,不耀眼却闪烁着独特的光,告诉我们人总会长大,天总会亮!
  • 闲居诗韵

    闲居诗韵

    本书以历史、地理、人文为写作范畴,是一本散文为主、诗歌为辅的文学集子。其中诗歌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当代诗歌和古体诗歌。
  • 因为爱着你的爱

    因为爱着你的爱

    文章篇幅都短小精悍,语言朴实,却至纯至真至美,如同行云流水,将生命的真善美,力透纸背。置身于他的文字中,总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一种情感共鸣,总觉得他笔下的人物就在你的身边,在你的生活中,以至于那样亲切,那样熟悉。文章感人不在于华丽的语言,而在于意切情真。
  • 燕台随笔

    燕台随笔

    这是一本别具一格又不同凡响的随笔。它只有八章、六十篇短文,但它的题材是多样的,有政治随笔、思想随笔、研究随笔,也有传统的游记和亲情文章。它的写法是多变的,有的是一泻千里的滔滔政论,有的是心思缜密的论说,有的又是潺潺流淌的美文。而不论是何种题材和笔法都是照亮人心的一束阳光。
热门推荐
  • 世界最具智慧性的哲理故事(5)

    世界最具智慧性的哲理故事(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佛说苦阴因事经

    佛说苦阴因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书穿之恶毒女配生存记

    书穿之恶毒女配生存记

    柳乔不想穿越啊!可是老天偏偏就让她穿越了!穿越就罢了,也不要穿成一个乞丐吧!就算是穿成乞丐,也不要让她当劳什子恶毒女配啊!她干不来!柳乔欲哭无泪。没错,柳乔穿越了,穿成一个恶毒女配,专门和女主作对的那种,下场奇惨,家破人亡不说,还被发配到边疆充当军妓!她只是一个死宅女,而女主据说是特工出身,她可不想和女主正面冲突啊,如果可以,她还想抱紧女主大腿呢!(某人:干啥抱别人大腿,我这不就是有现成的!)片段一:破房子中,几个五大三粗的男人正想对他们身下的少年行不轨之事。柳乔看清了少年的样子,真真是姿容绝色,眉宇间便可窥见他长大后的倾城之色。少年眼中写满了怨毒,他看到了一旁的柳乔,羞愤一扫而过,转眼间又是我见犹怜。救我!少年明明没有开口,柳乔却感觉到了他在向自己求救。从几个男人手中救出了少年,少年非但不感激,还想恩将仇报,对她拔刀相向!柳乔已经知道了少年是谁!阴险又恶毒的炮灰男配白连华!人如其名,真是好大一朵白莲花!片段二:“我不喜欢她!不想见到她!”女主独孤嫣窝在黑衣男子的怀里,撇着嘴指着柳乔道。黑衣男子宠溺的摸了摸她的头,“嫣儿不喜欢,我让她出谷便是。”女主一句话决定了柳乔的命运,她被赶出了她生存了三年的无人谷。柳乔背着包袱上路,不想女主半路杀出,夺了她的包袱。“这是谷里的东西,你不许带走!”好好好,给你罢!柳乔决定不跟女主计较,还送了她一个大大笑脸。柳乔暗中鄙视自己,真窝囊!可谁让人家是女主呢!女主一个不高兴就可以咔擦了自己,柳乔清楚她不是女主的对手。多年后,柳乔不计前嫌救了女主,女主却给了她一巴掌!柳乔无语望天,为什么她就专门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呢!PS:本文不虐女主,女主自私自利,花痴无度,时而冷酷无情,时而大发善心,堪称矛盾综合体!总之女主不是善茬!千万不要被她外表给骗了!
  • 观音义疏记

    观音义疏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燃烧吧!舞皇子(1)

    燃烧吧!舞皇子(1)

    为了追寻那个感动过自己的街舞男孩,少女苏雨琪转学到号称街舞“天堂”的星阳学园,然而辛辛苦苦建立的街舞社却面临被解散的危机,而舞皇子江乐梵也处于被校方开除的边缘!到底苏雨琪该怎么做才能挽救星阳街舞社?大赛在即,他们能否赢得最后的荣誉?她是否能找到那个她一直苦苦寻觅的街舞男孩?
  • 穿越时空之:霜悲雪

    穿越时空之:霜悲雪

    一朝穿越,既来之则安之。原本浑浑噩噩的现实人生不如意,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更举步艰难,大户人家的勾心斗角不适合她,只想平淡得走过这一生的酸甜苦辣。平淡吗?也许,与他这一世也不平淡……
  • 趣味行动设计(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趣味行动设计(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探案故事的模式由4部分构成:一是神秘的环境。二是严密的情节,包括介绍侦探、列出犯罪事实及犯罪线索、调查、宣布案件侦破、解释破案和结局。三是人物和人物间关系。主要有4类人物:①受害者;②罪犯;③侦探;④侦探的朋友,牵涉进罪案的好人。四是特定的故事背景。
  • 黔南会灯录

    黔南会灯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破坏之谜与红蓝光工会

    大破坏之谜与红蓝光工会

    在人类向着远大的未来推进……——————————一个超级计算机“诺亚”突然引起恒古未有的<大破坏>就此人类的文明,开始崩坏了!…
  • 加特帝国

    加特帝国

    纷乱的大陆,小人物的崛起。加特,一个卑鄙无耻的混蛋。从无到有,一步一步的往前走,从乞丐变成混混,从混混变成了走私犯,从走私犯变成了海贼,从海贼变成了商会会长,从商会会长变成了领地主,最后成为一个帝国的王。兄弟、女人、对手,都是沿途的点缀,记忆中的亮点。请各方书友品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