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5500000006

第6章 高僧大德的佛光(2)

问题是,兵荒马乱的时刻,人自保不暇,白隆平为何要将这样一份玄奘灵骨千里迢迢、神秘地移交到蒙文通手上呢?原来1943年2月3日,南京的《民国日报》刊载了发现玄奘灵骨的消息——1945年6月24日由王揖唐等人发起立“玄奘灵骨塔记”,简述玄奘灵骨沿革及发现经过——时在北平的佛教界知名人士、西充人白隆平等人,便以全国佛教徒的名义要求日本归还玄奘灵骨,后日本归还部分。1944年1月6日白隆平等人携三份玄奘灵骨到北平,其中一份预留给自己的故乡四川(全世界玄奘灵骨舍利有十处,除中国外,日本和印度共有三份)。白隆平的《唐三藏法师玄奘灵骨隐显转移之迹》一文,以及蒙文通先生一份玄奘“灵骨转移说明”,已经道尽了玄奘灵骨如何安存成都的经过。其中更多更细的内容,大家可以参看大慈寺自己所办的内部杂志《大慈》2007年第二期。

但蒙文通先生的确不愧是“有一份证据,说一份话”的大学者,其中说到玄奘灵骨从近慈寺、川西博物馆转到大慈寺供养的时候,他说,“1950年又移于大慈寺供养,以蜀中宿传有奘公受具足戒于此寺之说故也”。蒙先生对玄奘的唯识论和巴蜀文化都深有研究,但以他的精谨,他也只能说玄奘受具足戒于大慈寺是个“宿传”。如果有非常过硬的证据,以蒙先生对玄奘佛学的精研和情感,以他对巴蜀历史的深透了解和兴趣,常能形成不刊之论的考证功夫,要证实玄奘是否真在大慈寺受具足戒,并不是件难事。玄奘法师与大慈寺有些历史渊源这不假,但是否在大慈寺受具足戒,却是至今仍无过硬证据的悬案。

无相禅师和英干

大慈寺创建的历史极有趣,仿佛是为了印证外来和尚好念经,无论传说还是可以坐实的历史,都与外来的和尚有关,前者为宝掌禅师,后者为无相禅师。无相禅师作为新罗国圣德王金兴光第三子——另据有人研究九华山的地藏菩萨金乔觉亦为新罗国王子——为避开王室争斗、兄弟阋墙,浮海西渡,于728年到长安,受到唐玄宗的召见,而受命赐住长安禅定寺。随后入蜀问道,寻师访友,于资中德纯寺(今宁国寺)拜谒五祖忍弘的弟子智诜禅师和再传弟子处寂禅师。732年处寂禅师圆寂前授衣钵予无相禅师,是为禅宗七祖,而马祖道一又随无相禅师学习,终成禅宗八祖,奠定了无相禅师在中国禅宗史上无可辩驳的特殊地位。

正是无相禅师到资中访师问道之际,大慈寺也处于开辟草莱的阶段。“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和群臣匆忙逃到成都,镇守成都的封疆大吏自然对其甚好,就是蜀地各阶层包括寺僧,对广大逃难民众也格外照顾,这里面或许就有759年冬天逃难到成都的诗人杜甫。在接济众多逃难民众的场所中,最为有名的便是大慈寺僧人英干开设的施粥场。英干开设施粥场的同时还为国祈福,感动了唐玄宗,御书“大圣慈寺”,并赐田1000亩敕建大慈寺。在这过程中,唐玄宗即把无相禅师招来规划大慈寺的建设。关于英干生卒年均无可考,其他史料也很缺乏,查不少佛学大辞典均无载。但宋代志磐的《佛祖统纪》关于他的资料十分珍贵,兹照录如下:

上驻跸成都,内侍高力士奏,城南市有僧英干,于广衢施粥以救贫馁。愿国运再清,克复疆土。欲于府东立寺为国崇福。上皇悦,御书大圣慈寺额,赐田一千亩,敕新罗全禅师为立规制,凡九十六院,八千五百区。

在受唐玄宗之诏建大慈寺之前,在社会上流传着成都县令杨翌本想害无相禅师,最后因其法力无边作罢。于是他在皇上的支持、官僚的协助、民众的帮助下,“由是遂劝檀越造净众、大慈、菩提、宁国等寺,外邑兰若钟塔,不可悉数”(赞宁《宋高僧传》卷十九)。全禅师是否无相禅师?没有明说,但《佛祖统纪》又说“全禅师后往池州九华山坐逝,全身不坏,骨如金锁,寿九十九零十二月”。如此看来,无相禅师和全禅师不是同一人,但史料却都记有他们应唐玄宗之诏规制大慈寺的事。如果按后来的研究显示,或许这个全禅师就是九华山的地藏菩萨金乔觉亦未可知。但两相比照下来,我还是觉得无相禅师参与规制大慈寺的说法比较靠谱。无相禅师在大慈寺建设的过程中就圆寂了,亦说圆寂于757年,亦说去世于762年。不管是逝于哪一年,总是大慈寺正处中兴之良机。

无相禅师不仅是对中兴大慈寺有功,还兴建了众多的寺庙。在武宗灭佛的时候,净众寺里的寺宝大钟曾移入大慈寺妥为保存。武宗灭佛,大慈寺是成都唯一没有被毁的寺庙,因为此乃唐玄宗敕建。这大钟后来在大中年间(847—859)再次移回净众寺,雍正年间被镇守四川的岳钟琪移往鼓楼,作为报火警之用,敲击它可声闻数里之远。后来喑哑,于是改为鸣铁炮,直至抗战时停用此法。净众寺外西北一隅,后名万佛寺,有《四川通志·寺观》可证。四川文史馆的馆员曾作过考察,“见大钟为青铜质,有阴文铭识,虽甚模糊,亦可辨识。其一面刻‘贞观四年造’,另刻‘嘉靖戊午蜀府承奉正谷藩□□□重建造’。又一行为‘嘉庆戊寅五月二十一日立’。下署:‘四川提督罗思举以守备周□□监工。’足以证钟为唐代净众寺之物,经过明清两代之改铸”(四川文史馆编《成都城坊古迹考》P300),今存文殊院。

无相禅师之功,不只是中兴了四川许多佛寺,最重要的是他还与其弟子无住禅师共同创建了净众——保唐禅派,成为四川七大禅派中最有名的一支,马祖道一和其弟子百丈怀海便是他们的精神苗裔,是为禅宗八祖、九祖。他们提出“无忆”、“无念”、“莫妄”的六字主张,保持禅宗的本色。“无忆”即对过去的事情不要挂怀并留下印象,而“无念”则指当下不要有任何念头,“莫忘”则要保持无忆及无念的状态,而不要忘记。这些观念对四川禅宗的发展起着很好的开辟和指引作用。另外,据传无相禅师在金谷山石崖静坐参禅的过程中,为了解乏提神,常饮茶而开创了禅茶之法,据再传弟子所形成的《百丈清规》中载,寺院有专供僧俗品茶的地方,配有茶头,设有茶鼓,对如何上茶和接待客人,都有一系列自身的讲究。因没有看到过更多的文献并亲自观看,笔者不便进一步深说。

宝月大师惟简

宝月大师惟简(1002—1095),其于大慈寺的重要性,文献所记并不多。但因其是大文豪苏轼的同宗堂兄而备受僧俗史家的注目。苏轼本来与佛门中的人事均深有瓜葛,何况这位是他同宗堂兄。其间交往,偏重于苏轼部分,我将另章叙述,此处只及惟简与大慈寺有涉的部分。

惟简9岁到大慈寺胜相院(唐代名中和院)拜慧悟大师为师,披剃出家,19岁即于大慈寺律院受具足戒,成为大慈寺的正式僧人。惟简一生除了管理大慈寺胜相院外,还运用他在佛教界广泛的影响力管理包括郫县在内的许多成都地区的寺院,广做善事,建桥27座;勤于佛事,请塑卢舍那佛等大型像;广建殿宇,为这些寺院建佛宇精舍173间。惟简不仅弘扬佛法,还广结善缘,对于穷苦民众多有施药救治。正因其在蜀地广泛的名声,到了宋庆历元年亦即1041年的时候,惟简29岁即被仁宗皇帝赐予紫袈裟,七年过后亦即1048年仁宗皇帝又赐封他为“宝月大师”。这种由世俗世界最高首领皇帝来颁赐的称号,对一个佛教界人士,应该是一种空前的荣耀,虽然从信仰独立、政教分离的角度来看,对宗教未必不是一种低看。但在佛教界已普遍形成了对世俗政权较为依附的评判标准和宗教需要在世俗帝国求生存的境遇之下,这实属难得的恩宠。

惟简在四川佛教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于是他帮助其师兄文雅大师惟度管理成都府、眉、蜀、彭、汉等20府州僧尼万余人,直到后来惟度圆寂后,接任惟度成都府路僧统之职,并主持大慈寺胜相院。胜相院是大慈寺鼎盛时期较大的一院,惟简为胜相院第六代主持,其所传弟子中有士隆、士贤担任过成都府路副都统。1054年与苏洵交厚的张方平知益州,于是1055年9月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第一次同到成都,来大慈寺,在中和胜相院见惟度、惟简,事载《中和胜相院记》,其中还记述了与惟简一起观览药市的情形。三苏父子曾多次到大慈寺来看望惟简,苏轼与惟简的交情,直至惟简圆寂为止。

1095年6月22日凌晨,一代高僧惟简安然坐化,6月26日惟简灵骨入成都城东智福院寿塔中。圆寂后,惟简弟子士隆、士贤派其徒孙法舟、法荣千里迢迢到惠州,请被流放到那里的苏轼写塔铭。关于法舟远赴惠州求苏轼为惟简写塔铭的事,现存《法舟帖》与此有关,兹录如下:“轼近以痔疾,发歇不定,亦颇无聊,故未和近诗也。郡中急足,有书并顾掾寄碑文,达否?成都宝月大师孙法舟者,远来相看,过筠,带子由一书来。他由循州行,故不得面达,今附上。

轼再拜。”此以“法舟帖”为名的书信是写给他姨表兄程正辅(之才)的第十五封信。苏轼在写塔铭前写了一个言简意赅的小传,后世所采惟简生平资料多秉于此,中有赞语:“师清亮敏达,综练万物,端身以律物,劳己以裕人,人皆高其才,服其心,凡所欲为,趋成之。”这对惟简实在是个无以复加的赞语,苏轼所写塔铭如下:

短短六十四个字,概括十分精当。将惟简祖上出于赵郡即今天的河北(栾城)和他受具足戒的历史沿革、“领袖万僧”的能力、“蔽芾其荫”的业绩,一一道来,清晰而简洁。苏轼自是心细若发、情深意永之人,他写毕宝月大师塔铭,再给宝月大师嫡传弟子士隆、士贤(亦作绍贤)亲写“慰疏”,以示节哀深慰之忱。疏曰:“某慰疏言。不意宝月大师宗古老兄捐众示化。切惟孝诚至深,攀慕涕泗,久而不忘。仍承已毕大事,忽复更岁,触物感恸,奈何!奈何!某谪居辽琼,无由往奠,追想宗契之深,悲怆不已。惟昆仲节哀自重,以副远诚,谨奉疏慰。不次,谨疏。正月日,赵郡苏某慰疏上。”“慰疏”尚嫌不够,且专门修书一封以显至情:“舟、荣二大士远来,极感至意。舟又冒涉岭海,尤为愧荷也。宝月塔铭,本以罪废流落、悲玷高风,不敢辄作,而舟师哀请诚切,故勉为之也。海隅漂泊,无复归望,追怀畴昔,永望凄断。”

苏轼敦睦亲友之情,我们看他与姨表兄程正辅接续前情时便不难以窥一斑:“今吾老兄弟,不相从四十二年矣,念此,令人凄绝”。因此他与宗兄惟简的情感也并非泛泛套话。他在《题所书〈宝月塔铭〉》里继续说道:“予撰《宝月塔铭》,使澄心堂纸,鼠须笔,李庭硅墨,皆一代之选也。舟师不远万里,来求予铭,予亦不孤其意。绍圣三年正月十二日,东坡老人书。”十二月至正月,两月之内数次提及,从精用纸、笔、墨等材料及文辞上,在在彰显出苏轼与惟简的交情非同一般。

由于法舟、法荣来苏轼处之前,二人先到苏辙处敦请其作文纪念惟简——前述所谓“带子由一书来”——苏辙也写了《祭宝月大师宗兄文》和《成都僧法舟为其祖师宝月求塔铭于惠州,还过高安送归》诗。而苏门四杰之一、文豪黄庭坚也应法舟、法荣之请写了《宝月大师简公画像赞》——时黄庭坚在黔州(彭水)贬所(胜齐《宝月大师惟简》谓黄在戎州贬所,误)——极尽赞美之能事:

同类推荐
  • 一寸河山一寸血2

    一寸河山一寸血2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本册为第2册,主要讲述了1933年到1937年,日军由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的历史。
  • 逆天铁骑

    逆天铁骑

    现代工兵李光辉穿越到明末塞外一位名叫李老二的马贼身上,大厦将倾,不愿见到亡天下的李老二改名为李国栋,国之栋梁,先是袭击晋商商队,又受卢象升招安,打造一支无敌强军,力挽狂澜,拯救天下
  • 三国之帝心

    三国之帝心

    乱世造英雄,三国乱世,英雄齐聚,皆为天下,为夺天下阴谋阳谋层出不穷。重生三国,吾命由吾不由天!吾必逆天改命!夺取天下!逐鹿中原,争战天下,英雄战武,谋士斗智,江山如画,美人如梦……(本书重谋略)
  • 历史真的很有料

    历史真的很有料

    是智趣历史首席讲师雾满拦江集数十年历史写作的精华之作,沿袭作者一贯的通俗易懂,幽默、智趣的风格,在历史的边角料和碎片中,剥丝抽茧,阐释权力、人性、情爱、处世、歧见、风雅、轶闻……历史在细节处,人性在细节处,988条有料而又多味儿的历史,据说每一条都能稍微改变一下你的世界观。
  • 爆笑中国史

    爆笑中国史

    一本让你笑破肚皮的书,网络红人麻辣解读中国历史上哪些传奇的事儿!
热门推荐
  • 7天让你读懂管理心理学

    7天让你读懂管理心理学

    心理学是帮助人们了解自我、洞察人生、解释行为的一门实用科学。人的心理千变万化,这也使得人的心理现象成为一个极为复杂和奇妙的领域。但通过大量的试验以及经验的总结证明,人类的心理活动仍然是有一定规律的,人们对心理现象事实上都很熟悉,只不过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解,因此觉得神秘罢了。
  • 悠远沉海无期

    悠远沉海无期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剩下的一二,我希望是身边有你,一生是你。林修哲:我放走你,还是你放走了我,现在都已经不重要了。我现在回来了,我给你一切能给的,只要你幸福,身边是谁都无所谓。即使我最希望你身边的是我。季宸:我们一同跌落云端,一同走向明天。如果黎明的时候我身边不是你,那么整个世界都将黯淡无光。你不想平凡,我就牵你去最闪耀的镁光灯下;你想普通,我就褪去一身的负重去陪你。光芒过,也落魄过,任何事都比不上你更有意义。
  • 一品嫡女

    一品嫡女

    俊美的父亲+绝色的母亲=无颜的梦千落,只怪遗传出了错慵懒的性格+超级的智商=请别惹我,如果你把我内心的小老虎唤醒,就别怪我曾经是只猫五年前,梦千落懦弱,胆小,任人宰割五年后,梦千落乃是穿越之女,精通医术,光芒万丈重回京都,事易非,物已变,可惜歹人依旧在为非好吧,那就把过去加上未来的一起仇一起给我还回来!“千落,这条路,不好走。”“你输,我陪你东山再起;你赢,我陪你君临天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女强男强文,请入坑
  • 绝色魔女

    绝色魔女

    八岁的李瑞雪刚逃下山,就遇到了当时十三岁的龙傲天,他的成熟稳定和温柔体贴,让她信赖和依赖不己,但回报她的却是背叛。八年后再次下山的李瑞雪,再次对他钟情不己,没想到换来的还是背叛。难道神女宫的女子真的只有冷心绝爱才不会被情所伤吗?难道神女宫的女子真的永远无法得到真爱吗?魔由心生,誓报复众人,从此她是让人闻之色变,残忍嗜血的女魔头,而他的含情脉脉,深沉如海,痴心不改,能含唤回她入魔的心?
  • 毓老师说易经(第2卷)

    毓老师说易经(第2卷)

    《毓老师说易经》根据毓老自1993年至2000年讲授《易经》课程内容整理而成。毓老认为,《大易》与《春秋》弄明白,中国思想左右逢源!读《易经》的目的有三: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二、智周万物,道济天下;三、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易经》是智海,绝非假话,是智慧的产物。书有古今,智慧无古今。以古人智慧,启发今人的智慧,把人生问题解答明白,就能明白一切。《毓老师说易经》告诉我们,要懂用脑,读完一篇,真得其好处。以一公式,可以推演很多。多读书,存肥料。读书,懂用道理简单,做到可难。
  • 重生之惜乐

    重生之惜乐

    对于女主来说是在前世无趣凄凉的死去之后珍惜今生的生活与快乐。对于男主来说是抛弃上一世黑暗的人生,找到前世暗恋的人并把她拐回家过自己的小日子。对于女主的婆婆来说就是要知足常乐才不会人财两失!不要小瞧一个眼里只有自己老婆的男人!
  • 寒潭魅影

    寒潭魅影

    “刘世昌,我们结婚以来,你休过几次假?在家里吃过几次饭呀?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是我一个女人在做,连儿子都快不认识你了……这日子没法过下去了,我要跟你离婚!离婚!”长途客车在人烟稀少的盘山公路上前行,妻子声嘶力竭的哭诉犹在耳畔,大刘按着胸前口袋里的离婚证书,叹息一声。“怎么?大刘,又在想嫂子和小刚了?”坐在身旁的林远捷放下望远镜,在大刘的肩头拍了拍。大刘一直看着车窗外层峦叠嶂的景色,没有答话。
  • 木兰无长兄(1)

    木兰无长兄(1)

    二十八岁的女法医因一次意外成为植物人,在脑电波刺激仪的刺激下,脑神经与北魏的花木兰进行了奇迹般的重合。原本只存在于历史和《木兰辞》中的女英雄,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和故事里的结局完全不同,这里没有鲜花和掌声、这个解甲归田、年已三十的花木兰,已经是乡野传闻中的一个怪物。但武力值破表的女英雄,即便解甲归田了也是传奇人物。她是鲜卑和汉人混血,身材高挑,样貌并不美,她杀过人,握过刀,气质冷冽,力大无比,又有和男人们同吃同睡十二年的名声,早已做好孤独终生的准备。拒绝柔然使者和亲请求的一句“我癸水从未来过”,更成了她身为女人败笔的原罪。被乡人坑得一脸血的贺穆兰,坚决表示:若是能再来一次,她一定隐瞒身份,接受官职,升职加薪,登上人生巅峰。反正不受这洋罪!史上最受期待的热血言情大IP,同名影视剧及游戏即将面世。
  • 宝藏天女陀罗尼法

    宝藏天女陀罗尼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每天懂点好玩心理学

    每天懂点好玩心理学

    本书精选了百余个生活小场景,呈现了心理学最基础的面貌,展示了心理学在职场、消费、爱情、生活、影视等领域拥有的神奇魅力。阅读本书,是一场奇妙的心理阅读旅程,你会慢慢发现,心理学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高深,而且,那些难解的生活现象本质上也没有那么深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