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07900000007

第7章 究竟涅槃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天高地厚

《系辞传》中记有许多孔子的言论,显为孔门后学追述,本章是第一处。以至字来表达钦仰赞叹之情,屡见于儒家的著述。盛德大业至矣哉!易简之善配至德;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在止于至善;至诚如神,至诚无息;孔子被尊称为至圣。《中庸》最后一个字即至,所描绘的境界为:“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而其记述孔子的慨叹:“中庸其至矣乎!”修辞语气和本章全同。依此看,在夫子心目中,易和中庸几乎可视为一事。系传首章结尾所云:“易简而天下之理得,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亦为左证。自古即称《中庸》为“小易经”,与大易相表里,确非虚言。

上章论易简之善配至德,易为至道,必须透过人的实践凝为至德,才对人生发挥功效,所以往下即谈崇德而广业。易传德业并称,已见前述:进德修业、盛德大业。崇为积土而成高山,崇德表示盛德非一日可致,须日新又新,方克有成。崇德是内圣功夫,广业是外王事业。崇德而广业,而作能讲,内圣功深即能外王通达。《易经》卦序,复之后为无妄、无妄之后为大畜,已充分说明此义。

知崇礼卑,分别以天高地厚取象,来阐明修行的标准和理想。知非仅指知识和智能,而是指人与生俱来的良知,乾知大始、乾以易知的知。崇德实即致良知、明明德,累劫修行至止于至善,就是天人合一的知崇境界。礼为人群社会互动的规范,防止各为己私而起纷争,须切近人情而订立,以养成人人谦卑守礼的习惯。乾以自强,坤以容物,乾坤合德,大业于斯开展。

《中庸》云:“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此亦知崇礼卑之旨。大易临、观二卦,一体相综。临卦二阳在下,临人临事,务切实际;观卦二阳在上,思想观念极尽高明。临虽务实,不废思维,《大象传》称:“教思无穷。”观虽精深,重视通俗,《大象传》云:“省方观民设教。”知崇礼卑,其实是配套的修为,相须成体,不可偏废。

天地设位的设字,用的绝好,和《说卦传》的天地定位不同。设有预设、假设、暂时设置之意,并非绝对不可更改。效天法地,只是设、只是象,达意就好,不必执着拘泥。易行乎其中,有天有地就有互动,就生变化。中既指天地之中,又有时中之道的涵意。《左传》成公十三年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易卦以三、四爻居中,为人位。易行乎其中,实指人的作为而言,正是前面说的崇德广业。

至字依《说文解字》的解释,为“鸟飞从高下至地”,恰有从天至地、行乎天地之中之象。易其至矣乎!易行乎其中,用字象喻理,真是生动。

功德圆满

《中庸》云:“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仁与知是天生的德性,不假外求,称为性之德。成己成物,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即为成性,《中庸》亦称为尽性。存存有永恒相,指不断的存养功夫,亦指成性的效果,悠久无疆,历劫不毁。

存字和在字不同,皆从才,存重子,在重土。重土表示当下眼前,强调现场感和真实性,如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或如乾卦的见龙在田、或跃在渊、飞龙在天。重子则放眼未来,企盼永续不绝,如《春秋》所称“存三统”、浩气长存;或如孟子所称的“所过者化,所存者神”。

成性存存,得存而又存,以免堕落,可见修为之难。《大学》所谓“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乾卦则称自强不息,九三小象稱:“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道义之门的说法很有趣,门是出入所必经,系传本身也有乾坤为易之门的说法。同人初九“出门同人”,明夷六四“于出门庭”,节九二小象“不出门庭,失时极也”,似乎皆鼓励往外拓展。当然,出必以先入为前提。家人初九:“闲有家,悔亡。”即有抬高门坎、森严门禁之意。《说卦传》称艮有门阙之象,艮为止欲修行,以化解人生险阻。观卦有大艮之象,外观世相,内澈心源,更是修行悟道的不二法门。老子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又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道指天道,自然本具的规律;义指人事之宜,为所当为的判准。道义之门,一切天道人事的真理和智慧皆由此入,皆由此出。成性存存,一旦成就自性,功德圆满,即可参赞天地之化育,树立永恒的影响。六祖慧能在广东南华寺所遗留的真身,历时一千三百年不灭,轻敲还作铜器声响,比起那些到处盖铜像,以期不朽的枭雄人物,孰真孰幻?孰智孰痴?思之令人嗟叹不已。

孟子论浩然之气,有云:“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此段发挥精义甚多,足与本章之旨相参。

至大至刚之气。充塞于天地之间,正是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配义与道,无是馁矣,实即成性存存,道义之门。直养而无害,人之生也直,乾其动也直。坤六二:“直方大。”文言称:“直其正也。”各正性命,乃乾道变化所致,止于一为正。文言称:“方其义也。”由自然之道出发,行人事之宜,遂能“不习无不利。”不受习染所污,嗜欲浅而天机深。人皆有情,情若习气横发,不受性的节制,必然生害。咸卦为下经论情之首,六二小象即云:“顺不害也。”顺性纯情,才免纵情之害。九四“憧憧往来”,魂不守舍,须正心诚意,方得悔亡。小象传称:“未感害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气馁,慊为快足之意。情由心生,心不快足,情必难安。旅卦九四:“得其资斧,我心不快。”有钱、有武力,仍不快足,难以安心立命。艮六二:“不拯其随,其心不快”;九三“艮其限,厉熏心。”皆为止欲修行中艰苦的试炼。

孟子主张“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依易卦来说,欲得于心,必得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复之后为无妄、大畜。无妄保其固有,不假外求。大畜《大象传》称:“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二卦主旨,正是孟子所称:“集义所生,非义袭而取之”。知言养气做到了,即进入修养功深的颐卦,自养养人,养正则吉。颐为养生,大过为丧死,只要修练得浩气长存,养生丧死无憾。大过之后为坎,习气业障,永世沉沦;坎之后为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孟子称“所恶有甚于死者”,即坎;“所好有甚于生者”,即离。一旦突破了生死存亡的自然限制,即进入薪尽火传、永垂不朽的文明境界。本章所称的“成性存存,道义之门”;乾卦彖传所谓的“大明终始,六位时成。”实即指此而言。

同类推荐
  • 中华对联大典

    中华对联大典

    对联是由两串字数相等、句式相同、平仄和谐、语意相关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对联多用来悬挂或粘贴在墙壁和楹柱上,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对联扎根于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中,融《诗经》的对偶规范、诸子百家的学说、辞赋的修辞文采、骈文的对仗声律、唐诗的风范格韵以及民间的桃符形式为一体,题材丰富、风格多样,集情意韵形之美,收雅俗共赏之效。对联历经千余年不衰,深受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成为文艺百花园中的奇葩。
  • 说孟子

    说孟子

    《说孟子》是许仁图先生论述孟子学的深入发挥之作。《说孟子》全书探究孟子学说,重视孟子的好辩。许仁图先生认为,要贴近孟子思维,就不需要把孟子捧得高高在上,应该学孟子,好好跟孟子辩说,才能体悟孟子哲学的要义。
  • 中国人的性格密码(下)

    中国人的性格密码(下)

    中国人对于自我民族性格的审视是近代才开始的。之前的中国一直是东亚的政治文化中心,向来是输出文明。直至十九世纪下半叶与西方列强的数次战争,中国才发现与正视这个世界中还存在与中国性格迥异的强大文明这个事实,中国人不得不面对差异,分析差异,并试图改变民族性格,以救亡图存。与此同时,涌入中国的外国人也对这个传说般的古国睁大了观察的眼睛,他们发现不仅他们的武力和商品征服不了中国,他们的科学与宗教也对中国人影响甚微,从此中国人的性格成为近代中国改革和外国人研究中国颇为核心的一个论题,此后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文化思潮虽然以政治、文化为主题,其深处却一直涌动着中国人对自己民族性格的肯定或否定、保留与改变的矛盾,这种矛盾一直延续到今天。
  • 普林斯顿的智慧

    普林斯顿的智慧

    “走进常春藤”系列丛书,茅于轼作序。选取了四所著名高校,与其有关的故事,从人生智慧、品性修养、风骨气质、励志精神等多方面给人们以启示,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成长有很可贵的激励作用。抓住每所大学的特点,因此在选择上,侧重于领导力、管理能力、还有创造财富的能力。侧重人文方面的素养、心灵的诉求;侧重于领导力、创新、科学精神等。
  • 曾国藩家书(精粹)

    曾国藩家书(精粹)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同治时封侯爵,世袭。中国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文学家,“中兴名臣”之一,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有《曾国藩家书》传世,是研究其人及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资料。本书以清光绪三年的《曾文正公全集》为底本,从一千余万字的“全集”中选取了172篇对后世影响最深远、最能体现曾国藩思想精髓的“家书”,按时间顺序分为:养心之道、自勉之道、成事之道、为学之道、交往之道、理财之道、为政之道、养生之道八个方面。为便于读者深刻领会曾国藩思想的精髓,我们将每封书信的重要文字和名言警句摘录于标题之下,不仅美观,而且方便记忆。
热门推荐
  • 血中原

    血中原

    天下大乱,况我堂堂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耶!——英雄末路,千载之下,让人唏嘘!
  • 犹太富翁的经商课

    犹太富翁的经商课

    《犹太富翁的经商课》作者从零散的资料收集开始,聚沙成塔,掌握了大量的关于犹太人的各种资料,特别是系统地学习和研究了古犹太人传下来典籍《塔木德》。《塔木德》凝聚了犹太民族历史与文化的智慧,它是长达10个世纪的时间内两千多位犹太学者的心血结晶,是整个犹太民族生活方式的导航图。在它的哺育下,犹太人在宗教、哲学、科学、商业等许多领域都取得了无与匹敌的成就。《塔木德》也是犹太人精神的百科全书,为犹太人提供了生活的准则和处世、经商、教育等方面的道德规范,构建了犹太人的世界观。犹太民族被称为“一《犹太富翁的经商课》的民族”,即犹太人的生活被限定在《塔木德》这一本书的范围之内。
  • 杀了

    杀了

    我是在干嘛什么啊,我想去吃饭了你们到了没有啊
  • 怒海余生

    怒海余生

    《怒海余生》是英国作家鲁德亚德·吉卜林在1897年出版的儿童题材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名为哈维·切尼的15岁男孩的冒险故事。哈维从小家庭富裕,父母对他百般宠爱。一次跨大西洋的航行中,他不幸落水,后被一个葡萄牙渔民救起。这次意外改变了他的一生。渔民不为他许诺的财富所动,没有立马把他送回家,而是给了他一份工作。他不再衣食无忧,整个夏天都必须在船上劳动。于是哈维在这个完全陌生的世界里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 哈达图二题

    哈达图二题

    我在春风里穿行的时候,哈达图正举行盛大的赛马。我不会骑马,甚至骑驴都不敢。胆小倒在其次,主要是我对这些不感兴趣。我总是被另外的一些物事吸引,比如:一缕风吹过,一朵花盛开,一只蜻蜓盘旋……当然,一只马在原野上奔腾,踢起阵阵尘土,也总会让我目眩神迷,不能自已。可从来没有想过要驾驭它,从来没有。我觉得自己就是一匹野马,春天来临的时候,总是迫不及待地冲向原野,撒欢奔跑。何况,一场微雨过后,马莲花开满山坡,就像从天空扯下的片片云彩,轻得让人不敢触碰,蓝得让人心疼,犹如一场梦。
  • 宝船在吴淞口沉没

    宝船在吴淞口沉没

    外滩密会半天夕阳,把浩浩东去的浦江水染成一片血红。黯淡的暮色中,和平饭店看上去有些狰狞。深秋傍晚的上海,凉意甚浓。一个年轻人从大马路转出来,向黄浦江和苏州河交汇处的外滩公园走去。他叫杨平,表面上是德大西菜社的服务生,真实身份却是闻名上海黑道的神秘组织“老鼠”的骨干——“老鼠”做的生意可都是连帮派组织也不方便出面去做的扎手事体。一个小时前,他接到一个电话,急忙请了假,匆匆而来。公园内游人寥寥,处处黄叶飘零。音乐亭下,独坐着一个中年人,身着长衫、头戴圆边礼帽,正貌似闲散地看着江面上来来往往的船只。
  • 叩仙门

    叩仙门

    修行九州龙脉,锻造无上魔躯,坐拥先天神器,御使上古凶兽。纵横宇内,扬威海外,我虽未成元神,元神以下的不要前来送死。一条与众不同成仙之路,我虽狂妄,于仙道却谦卑。大道漫漫,人路两坎坷;岁月悠悠,心月同踟蹰。且看一个不知修仙为何物的小子如何叩开那一道浩瀚天门!
  • 仙帝是一个女孩子

    仙帝是一个女孩子

    你可曾想过你看到的,听到的,所经历的一切都是虚假的,整个世界是一个巨大的善意的谎言。真实的世界隐藏在谎言之下,残酷又真实,静静的等待着你去揭开那层虚假的面纱!
  • 冰上舞蹈的黄玫瑰

    冰上舞蹈的黄玫瑰

    全书共分四卷,第一卷是失乐园,包括了失乐园、北京的平民主义、冰糖葫芦、去北海吃信膳、花鸟人生、与毒蛇拔河、方言、祈雨、香水、最初的鹰、踏雪寻梅、抚摸苏州、北京文人的书房、时装与时代、面前的艾青、火星四溅、馋、黑匣子等。第二卷介绍了古典英雄,包括古典英雄、青春无敌、西部诗人、骑手的天堂、轮盘赌等。第三卷介绍插花,第四卷是最后一个乡下人。
  • 国民校花请入怀

    国民校花请入怀

    从被季席暮救下的那一刻起,被粉丝称为国民校花的顾晨曦就对他一见钟情,甚至为了他,转学到他就读的学校。但奈何身为众人心中男神的季席暮太高冷,顾晨曦不得不对他一撩再撩。顾晨曦:世界上有三种人,好人,坏人,不是人,你是哪种?季席暮:好人。顾晨曦:不,你是我的人!季席暮:……顾晨曦:这道题你会做吗?季席暮看着那道名为“你会喜欢我吗”的题目,淡淡启唇:不会。顾晨曦:我会吖,我来教你吧!季席暮:……*季席暮以为他会一直生活在黑暗里,可顾晨曦的出现,却像一道温暖的阳光照亮了他的生命。面对顾晨曦一次又一次的靠近,无法拒绝的他,只能用行动,将她变成他的专属。(萌系校花vs高冷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