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40100000005

第5章 张居正悲剧的意义

大家对产生于自己故乡的大政治家张居正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当然,这评价不是溢美,不是出自乡情,而是建立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我认为目前对张居正的评价不是高了而是低了,包括朱东润、黄仁宇、黎东方、韦庆远等先生的评价都不是高了,而是低了。我不是情绪化地做出这一论断,而是经过认真研究思考,得出这一个结论。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意见。

第一,关于张居正的执政能力问题。如果我们读官方修纂的《明史》,就会发现,对张居正的评价并不高。今天我们看到的《明史》,是由康熙朝桐城张廷玉主编的。北大教授马振方先生曾写文章,批评我粉饰张居正。马先生治学严谨,对他的批评我抱有敬意,但有一点,我提出来与马先生商榷一下。张廷玉在修《明史》时有一个前提,就是他必须要摸清康熙皇帝的历史观。康熙的情形,与万历有相似之处,也是少年登基,大臣辅政。辅助康熙的大臣叫鳌拜。这个鳌拜很跋扈,全然不把康熙这个少年天子放在眼里,因此康熙受了很多屈辱。他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后,便设计铲除了鳌拜。张廷玉在修《明史》时,不能不顾忌康熙的这段经历。因此将张居正与鳌拜同等对待,定位为权臣,加以贬低。

所谓权臣,就是使用了不应该属于自己的权力。的确,历史界一直说他是权臣,一些有影响的人物如钱穆等,写过很厉害的抨击文章。也有人写文章反驳,如湖北浠水人徐复观先生曾撰文严加批驳,批得最厉害的是黄冈的熊十力先生。1950年,熊先生写《与友人论张江陵书》。我在湖南的一本杂志上曾经撰文说,康熙版的《明史》是康熙的历史观,今人如果据此论述明代的人和事,今人也就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了康熙的思想、立场和史学观。即便是康熙,也说过:“彼时主少国疑,使君不朝纲独握,则道旁筑室,谁秉其成?亦未可以揽权罪居正。”可见,康熙还是欣赏张居正的,他没有将张居正与鳌拜画等号。张廷玉不敢对张居正多加赞扬,恐怕除了揣摩圣意之外,也有他自己一些清流思想在作祟。所以说,我们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多看明代当时人的著述。他们对张居正的评价,有三个重要的例子:

一个是我在书中写到新科进士邹元标,他对张居正当年夺情十分愤怒,在已经有四个人被打断了腿的情况下,还上书攻击张居正,认为他不回家夺情,是衣冠禽兽之举。这封奏章出来后,张居正与万历皇帝都很愤怒。邹元标廷杖八十之后,被流放贵州都匀,后世把他视为东林党的领袖。万历皇帝在将张居正籍没抄家后,把反对张居正的官员都平反、升官。邹元标回京,因看不惯万历皇帝的做法,两年后,又被贬官外放。天启时,才重新起复。因为他威望高,在读书人中享有很高地位。他第三次出仕左都御史,目睹吏治腐败、朝政松弛,便提出为张居正平反。他说了如下一段话:“江陵功在社稷,过在身家,国家之议,死而后已,谓之社稷之臣,奚愧焉?”他的意思就是:我年轻时糊涂,张居正有功于社稷。国家现在弄成这个样子,就是因为把张居正的改革成果推翻了,现在应该为他平反,为有志报国者树立楷模。崇祯时代,朝廷终于给张居正彻底平反,但为时已晚,没几年,明朝就灭亡了。

大家想一想,邹元标是被张居正打断腿的人,他在历尽坎坷磨难之后,拄着拐杖上朝,坚持为当年整他的人平反,这个例子很有说服力。

第二个是李贽。李贽是当时一流的文化名人。

泰州学派的代表人物何心隐,聚徒讲学,对于张居正的改革措施,何心隐大加反对,声言要入都“持正义,逐江陵去位,一新时局”。张、何的冲突达到白热化。万历七年,即1579年,何心隐六十二岁时,他在祁门学生胡时和家中被逮捕,解到武昌狱中,终被杖毙狱中。在何被捕期间,泰州学派许多重要人物对其进行奔波营救:有的为他辩冤,有的变卖家产营救,有的愿舍身替死。

有人指斥张居正为了避免学术上的歧异观点而施用政治上的迫害,最显著的例子是把泰州学派中的佼佼者何心隐置于死地,但李贽却力为辩护,认为何心隐之死与张居正无关。他在《答邓明府》这封信札中指出:

何公死,不关江陵事。江陵为司业时,何公只与朋辈同往一会言耳。言虽不中,而杀之之心无有也。及何公出而独向朋辈道“此人有欲飞不得”之云,盖直不满之耳。何公闻之,遂有“此人必当国,当国必杀我”等语。则以何公平生自许太过,不意精神反为江陵所摄,于是怃然便有惧色。盖皆英雄莫肯相下之实,所谓两雄不并立于世者,此等心肠是也。自后江陵亦记不得何公,而何公终日有江陵在念。

偶攻江陵者,首吉安人。江陵遂怨吉安,日与吉安缙绅为仇。然亦未尝仇何公者,以何公不足仇也,特何公自为仇耳。何也?以何公“必为首相,必杀我”之语,已传播于吉安及四方久矣。至是欲承奉江陵者,憾无有缘,闻是,谁不甘心何公者乎?杀一布衣,本无难事,而可以取快江陵之胸腹,则又何惮而不敢为也?故巡抚缉访之于前,而继者踵其步。方其缉解至湖广也,湖广密进揭帖于江陵。江陵曰:“此事何须来问,轻则决罚,重则发遣已矣。”及差人出阁门,应城李义河遂授以意曰:“此江陵本意也,特不欲自发之耳。”吁吁!江陵何人也,胆如天大,而肯姑息此哉!应城之情状可知矣。应城于何公,素有论学之忤,其杀之之心自有。又其时势焰薰灼,人之事应城者如事江陵,则何公虽欲不死,又安可得耶!

江陵此事甚错,其原起于憾吉安人,而必欲杀吉安人为尤错。今日俱为谈往事矣!然何公布衣之杰也,故有杀身之祸;江陵宰相之杰也,故有身后之辱。不论其败而论其成,不追其迹而原其心,不责其过而赏其功,则二老者皆吾师也。非与世之局琐取容,埋头顾影,窃取圣人之名以自盖其贪位固宠之私者比也。是以复并论之,以裁正于大方焉。所论甚见中蕴,可为何公出气,恐犹未察江陵初心,故尔赘及。

我之所以占用大家的时间,全文读出这封信来,乃是因为李贽的这封信为张居正辩诬,是一个无可替代的证明。李贽当时为云南姚安知府,姚安就是现在的大理。李贽作为当时思想界的领袖,对张居正进行评价,给我们留下了非常重要的文件。张居正为何不能容忍何心隐,乃至要杀他?是不是地方官揣摩其心理投其所好弄死了何心隐?我看后者的可能性极大。何心隐是阳明心学的传人,属于泰山学派。何心隐以陆王心学传人自居,当时整个湖广地区都是陆王心学的重镇,私立书院很多,是传统陆王心学的重要阵地。

当其时,官学的学生对正统程朱理学教义不感兴趣,在野的陆王心学与在朝的程朱理学两大思想针锋相对。张居正对程朱理学也有犀利的批判,同时也反对当时的士林中人一味地拾陆王牙慧,所以他不会完全站在官方立场反对何心隐。他觉得国家要储备人才,但像何心隐那样大而无当不着边际的清谈无补于苍生。实际上他对“知行合一”思想是赞赏的。当心学演变为玄学,注重实学的张居正便有些担忧,就像今天谈到对青少年的教育,执事者也害怕所有青少年都变成崇尚空谈的清流。因此张居正下令取消全国众多的私立书院,客观上起到了钳制思想的作用。但张居正的主观动机是想正本清源,让思想界能够为他的万历新政提供理念支持。基于以上考虑,我觉得我们不要以思想家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政治家的作为。

第三个是于慎行。于慎行是张居正亲自推荐给万历皇帝当老师的。万历皇帝重用于慎行,让他入阁当了辅臣。宦官张鲸与平反复职的刑部右侍郎丘橓受皇上的派遣气势汹汹去江陵抄家,于慎行写信给丘橓要他别把事情做绝了。他有一封公开信,大意是:当张居正在权力顶峰的时候,没一个人敢说他的坏话;现在他人亡政息了,却没有一个人敢说他的好话。这都是不对的,他认为首先要肯定张居正执政十年的成就。于慎行深得万历皇帝信任,是明代辅臣中为数不多的得到善终的一个人。尽管张居正当权时赏识他,但他从不登门馈遗。他不登门,张居正也并没有打压他。可见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健康。虽然于慎行对张居正的改革措施与为人也不全赞同,但却在张居正遭受迫害最厉害的时候仗义执言。

以上三个例子说明,研究历史人物除了研究正史,还应该研究同时代人的著述。同代人对张居正的评价比《明史》更为可靠。所以说,这一点非常难得。我觉得张居正“宰相之杰”的盛名是当之无愧的。历代评价中,往往对他加以道德评判,如晚节不保、权臣等等。这样有失偏颇。我不是说为官不讲道德、不讲操守,但这不能作为唯一的条件。评价一个政治家,一定要把事功放在第一位。政治家与思想家、文艺家对张居正的定位是不一样的。“富国强兵,尊主庇民”八个字,构成张居正的思想体系。这个思想是站得住的,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

张居正为人所诟病的第二个问题是说他与宦官勾结。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说过“宦官是政治的毒瘤”。明代的宦官,好的不多,像刘瑾、魏忠贤等,都是坏到极致。终明一朝,文官与宦官两大阵营一直尖锐对立。因此,文官中有谁与宦官拉拉扯扯,便为同道所鄙夷。宦官最大衙门司礼监,其掌印者称为“内相”。文官之首为内阁首辅。宫府之间的斗争,常常酿成政治灾祸,失败者往往是文官。在张居正之前三十多个首辅下台,不少人都是因为与宦官关系不好。张居正面对现实,审时度势,便主动与当时的大内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搞好关系,这是明智之举。以此攻击他,我认为是书生之见。

张居正与冯保合作十年,宦官没有干政,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而且让挥霍无度的大内节约开支,这个有史可查。腐败被他控制住了。因此不要简单地论述他如何与宦官勾结,主要看他这样做是为了谋私利,还是为老百姓谋福利,为国家求稳定、求发展。我在书中写了这样一段故事:冯保推荐一个贪官给张居正,张居正立刻给他升官。他的朋友责问他:“你口口声声反腐,却还重用贪官。人们将如何看你?”张居正回答说:“如果我用一个贪官就可以惩治一千个贪官,这个贪官该不该用?”张居正是个有理想的政治家,但他知道要想实现理想就必须变通,有时甚至要与品行不端的人做交易。

张居正为人诟病的,还有一点是腐败。明史专家王春瑜先生和我首次晤谈时说,张居正一面搞改革,惩治腐败,一面自己又在腐败。我对王先生说,其实张居正本身还是比较自律的,从他家抄出十一万两银子说明不了问题。这里头有一部分是皇帝赏赐给他的,史籍上有明确记载,说皇上及两宫太后对他“赏赉无虚日”,还有他的俸禄。当然也有来自朋友的馈赠。他在没有当上首辅时就曾给他的朋友写信说,我向来讨厌送礼,但一二好友送礼还是除外,因为这不是以权谋私,是朋友关系。这是为了避免做人过于生硬。当了首辅之后,连一二好友送的礼品他也不接受了。

他在三十岁时,曾回荆州养病三年,其间看到严嵩父子大肆受贿,曾给朋友写信说了八个字:“吏治腐败,政以贿成。”表明他对此深恶痛绝。他非常清楚,吏治败坏是国势衰微的重要原因。

他的管家游七背着他收钱,讨了一个小老婆,是一个在朝官员的姨妹子。张居正勃然大怒,他曾规定任何家人不得干预政事。结果用家法惩治游七,打断了他的腿。这就是他约束家人惩治腐败的一个证据。

张居正的父亲去世后,敬修、懋修回去奔丧,两个儿子也当官了,完全可以用公家的驿站、公家的马车人力。但他一再告诫:你们不得用公家的接待。有一个府尹送东西,在家乡的父亲收下了,张居正知道后写信给予非常严厉的批评。这些例子在张居正的书信中有很多。

至于戚继光送美女,这个确有其事。今天写历史小说,要做到三点真实:第一是典章制度的真实;第二是风土人情的真实;第三是文化上的真实。最后这点非常难以做到,不要用今天的文化心态去评判明代的事。举例说明,一夫多妻,这是明代的婚姻制度。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些大家是知道的。明代很多这样的例子,如高拱,没有儿子,朋友就送姑娘给他。当时不仅不谴责,反而认为是一种美德。没有人认为纳妾是道德败坏。明代的人包括张居正的政敌也没有一个人从这一点去攻击他。

梁启超认为中国古代有六大政治家,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都在里头。这个评价不低。纵观前人著述,对张居正评价最到位的是熊十力先生。他说,自春秋以降,直至今日没有一个人超过张居正。熊十力说这句话的时候是1950年,在那个年头说这样的话,可谓犯了大忌。

熊十力对张居正这位荆州先贤的评价很高,但他对张的认识也是分阶段的。第一阶段,认为他是优秀的政治家,但晚节不保。第二阶段,他也认为张居正使用了不应该由自己使用的权力,有权臣之嫌,但又肯定张居正使用这些权力为社稷与老百姓谋了不少福祉。第三阶段,熊十力又认为张居正并没有越权行政,因为管理国家的权力,本身就应该属于宰相,他只不过做了中国第一人。

熊十力对张居正做出这种肯定,我非常赞同。同熊十力一样,我对张居正的认识也是伴随着我的写作过程不断深入、演变,而逐渐丰富、清晰起来的。动笔写《张居正》之初,我想到杜甫的一首诗: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这首诗是杜甫当年路过归州,缅怀宋玉所写。杜甫距离宋玉大概有千把年。我和张居正相距的时间比他们相距的时间短,只有四百多年。史证不远,稽古可待。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张居正的悲剧很特别。

历史上有两种人:一种人皇帝不喜欢,但读书人和老百姓喜欢,如海瑞、李贽、屈原等等;另一种人是读书人不喜欢,但皇帝喜欢,如秦桧、李莲英等等。但张居正两边不讨好,皇帝与读书人都不喜欢他。他一身而担天下事,一人敢为天下先,皇帝觉得他包揽大权,怎么会喜欢呢?在他的改革中,他对读书人一点面子也不给,如禁毁书院、扼制言论、裁汰庸官等等,把天下读书人都给得罪了。所以两种人都不喜欢他。但他推行的万历新政,底层老百姓的确得了不少实惠,很感激他。遗憾的是,在漫长的皇权专制时代,老百姓没有话语权,这就是张居正被历史埋没的原因。

在中国所有的悲剧人物中,张居正的悲剧对于中国政治与文化的反思更具有典型的意义。

2005年6月9日

在长江大学“纪念张居正诞辰四百八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类推荐
  • 王寿强的散文

    王寿强的散文

    接到女儿的电话,我立即背起行囊,登上开往南京的快速列车。因为使命在身,来不得半点的迟疑和延缓,正如归心似箭一样,我是心飞如箭,牵挂的心早已飞到远在南京的女儿那里!列车仿佛洞悉我的心思,快速奔驰在广袤的华东大平原上。原野上的风景一幅幅飞快地呈现在你的眼前,又迅速的离你而去,犹如反复放映一部精彩纷呈的平原风光纪实片。凭窗远眺,车窗外迷人的景致让我一度紧张的心情渐渐放松下来。时值夏末秋初交替时期,田野里绿色仍然是主色调,升腾着勃勃向上的气势和生命的无限张力。
  • 爱在左 情在右

    爱在左 情在右

    爱情就是,有着永远无法解决的矛盾,却也有着令人不舍的东西;爱情就是,笑着面对一切的猝不及防。爱与情之间,充斥着太多缺乏逻辑却饱含情绪的故事,于是,离开的记忆,都化作了菩提,于是觉悟,于是懂得。《爱在左,情在右》,包含了182篇散文,这个秋天,重磅出击。本书的语言赋有诗意,灵动的文字,漫无目的地穿梭于我们的精神领域中,不经意地触碰着你我心灵中那片关于美好生活的柔软领地。有血有肉的生活,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彼此最刻骨铭心的修行。
  • 落雪有声

    落雪有声

    刘燕的诗感情浓郁、色彩绚烂、想象丰富,驾驭语言行云流水,略感不足的是,语言有欠精约,铺陈有欠节制,沉于写实而有欠空灵。优秀的诗篇总是实中有虚,虚中含实,虚实相融,简约含蓄,语有尽而意无穷。以刘燕的聪慧,只要注重切入的新颖、构思的新颖、意象的新颖和语言的精致,她的诗会强化艺术感染力。
  • 黄金之声

    黄金之声

    进入新疆的第一站,就是哈密。王洛宾和哈密,亦结下了不解之缘。一九四九年,王洛宾随着王震部队进入新疆,在哈密的一个小巷子中,一个女人推开门朝路上泼水,溅在了他的毡靴上。女人羞得没有道歉,慌慌张张关上了门。这一场景激发了王洛宾的创作冲动。
  •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朱自清:荷塘月色》一书收录的都是朱自清最为经典的名篇佳作。其中“第一辑:人生·追忆似水年华”收录的是朱自清经典写人、叙事散文,其中不乏《背影》《阿河》这样的经典名篇;“第二辑:游思·荷塘月色”收录的大部分是写景抒情散文,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春》《匆匆》《荷塘月色》;“第三辑:杂论·读书与做人”收录的是作者的杂文名篇,极具启发意义;“第四辑:旅欧·欧洲杂记”收录的是作者旅欧游记,既是游记,又是散文,情之所至,感人至深,篇篇经典。
热门推荐
  • 菜根谭每日读

    菜根谭每日读

    “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菜根谭》原是明代洪应明的一本语录体作品,语句有着楹联般的工整、诗词般的合韵、歌赋般的唯美和警句般的睿智,只言片语,便描绘出了世态人情。在中华文化圈内广泛流传。它在修身、处事等方面提出的准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
  • 俞敏洪人生哲学课

    俞敏洪人生哲学课

    《俞敏洪人生哲学课》浓缩了俞敏洪的创业心得,提炼了俞敏洪的人生感悟,对他的整个事业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为广大青少年以及创业者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蓝图。希望各位读者能够从《俞敏洪人生哲学课》中寻找到创业的经验、人生的感悟,也希望各位读者能够在未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 不懂心理学,就成不了销售精英

    不懂心理学,就成不了销售精英

    你适合从事销售这个职业吗?如何在销售中发挥你的性格优势?如何瞬间攻破客户的心理防线?如何每天进步1%?如何把陌生人变成朋友,把朋友变成财脉?……销售心理学家让你自己回答这些问题,然后告诉你行动的针对点!
  • 每天懂点职场掌控术

    每天懂点职场掌控术

    本书是你职场、情场、商场修行的最好手册,这里三场所需的规则面面俱到,阅读此书,您将在领悟三种场合的三种智慧,在清楚这些游戏规则的同时,享受到智慧激荡带来的快感,更找到玩转成功人生的借鉴方法。如果你也能从本书中学到并根据这些规则来安排你的生活和事业,那么你的世界将会有新的变化,并帮助你成为一个占据主导地位的成功人士。
  • 江湖真实往事:苍狼黑道

    江湖真实往事:苍狼黑道

    本书讲叙一个因过失杀人的当代大学生作为各方黑社会势力的“特使”,将年轻美貌的姐姐北大才女嫁给整合后的狱中第一霸主,利用各方面的黑社会势力,在出狱后,组建了名为天堂百货现代公司组织,重演了一遍现代黑社会流氓团伙形式,发展,发达的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刚纠集在一起的地痞流氓,为了占地盘敛财,只会打打杀杀,已经有了固定地盘,收入可观的黑社会团伙,开始收买三教九流迅速扩充自己的实力而羽翼丰满,具有相当经济实力的黑社会,早已和哪些贪官公检法系统手握重权的大人物们称兄道弟,打成一遍,他们瞒天过海,胆大妄为,在官场,商场,如鱼得水,在社会上更是呼风唤雨,灯红酒绿的大都市,就是他们的天堂。
  • 努力,为做更好的自己

    努力,为做更好的自己

    这是一本写给那些压力山大又不得其法的年轻人的诚意之作,也是一本正能量满满的生活和职场“干货”,是当下很多年轻人迫切需求的奋斗指南!《坚持那么难,为什么你不选择放弃》《连当下都过不好,又怎能过好未来》《为了诗和远方,你不知道别人有多拼》等热文被众多微博大V、微信公众号大号转载后,阅读量均超过100万,并被选入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日思夜读》一书。
  • 萌侦探纪事Ⅱ(小小姐冒险励志系列)

    萌侦探纪事Ⅱ(小小姐冒险励志系列)

    时隔一年,夏林菲又元气满满地回来了,带给我们的将是更多的惊险与感动!春日,夏林菲受到一位母亲的委托,寻找其离家出走的儿子方子言。在罗洛的帮助下,夏林菲查到了这和网络上一个爆红视频“4岁女孩被车撞,19名路人漠然路过”有关――方子言就是19名路人之一这让本来身为中学生的他,遭到了全校师生的排挤,被斥责为“冷漠不可救药”,不堪忍受的他只好选择离家出走……夏林菲和莫海音略施小计慢慢靠近方子言,打开了他孤独的内心……
  • 凤女为尊之矜贵大小姐

    凤女为尊之矜贵大小姐

    凤非烟,仙界仙帝级别的高手,在渡神劫,准备飞升神界的时候,不慎被神劫所伤,差点灰飞烟灭,魂魄在迷迷糊糊中转生到了灵武大陆,成了凤家的三小姐。凤家是灵武大陆四大家族之一,位于风雪帝国境内。且看一代仙帝如何在以武为尊的大路上创造一个个传奇。绯璃尊,她前世今生,永生不弃的伙伴,强大的存在,眼里只有他的她。君未轩,四大家族之一——君家的少爷,天赋惊人之辈,传言冷漠无情,对任何人都是不冷不热,唯独对她,温柔相待。花御歌,四大家族之一——花家的二少爷,风流倜傥,实属一真正的花花公子,然,又有几人知道,他只是不想踏进这红尘纷纷扰扰之中。直到遇到她,他才知道,原来,他只是一直在等待她。凤绯炎,炎宫的少宫主,脾气火爆,喜怒无常,最讨厌的就是女人,然,对她,他只是想要亲近。樱绯白,小正太一只,最喜欢地事情就是缠着凤非烟,凤非烟的话对他来说就是圣旨,不让任何人伤害凤非烟。…美男多多,结局NP,女主强大无比。女主凤非烟由亲ij1998领养。绯璃尊由亲苏子嬣领养。凤云幻由亲宇文风荷领养。樱绯白由亲吾兒领养。凤绯炎由亲圆月灭领养。君未轩由亲云影悠然领养。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凤女为尊:矜贵大小姐》
  • 老板员工如何相处

    老板员工如何相处

    如何做称职的老板,如何做称职的员工,没有花哨的言语,只有质朴的告诫。
  • 噬魂神决

    噬魂神决

    人有三魂七魄,当一个背负仇恨的男孩,转世重生后先天多出一魂一魄,会走就怎样的传奇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