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03800000004

第4章 人力资源篇

做好人力资源工作的要义全在一个“信”字。一定要相信“人”身上的可能性是无限的。所以,真正高明的管理者,绝对不会拘泥于“套招”,而必然会长于“无招胜有招”。

“闲人”与“忙人”

在企业或组织中,未必忙人越多越好。有时候,闲人也会大显神通。

所有的老板都会关注一个员工工作量满负荷度的问题。这本身是一个最基本的管理学课题,并无差错,但如果将其绝对化就会有失偏颇。因为可以肯定地说:对于全体员工来讲,绝对不是所有人都越忙越好。只要所有的人忙得团团转就是一片繁荣的高效率景象,老板就会开心、满意,这绝对是一个低级的思维方式。因为,俗话说越忙越乱,人在忙的时候往往会忘记“效率”二字,也就是说,忙的时候往往是乱的,往往是疲于应付的,使出吃奶的劲儿弄完就行。所以,忙的时候十有八九效率是低的(至少是非常容易陷入这种局面)。

我公司最重要的业务部门初始时只有一位女经理,可是经过一段时间发现她实在是忙不过来,部门内问题成堆她也无暇顾及。无奈只好又为她配了一位副经理,以为情况会有所好转,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发现这两位经理又都忙得不可开交,而部门内堆积如山的问题不但没有得到丝毫的解决,反而有愈积愈多、愈演愈烈之势。情急之下,公司只好又为他们配备了两位全脱产的经理助理,以为这下总会使局面能有个彻底的转变。但是,结果却令人极为失望——该部门的领导从一位变成了四位,尽管每个领导从上任伊始就会立刻成为忙碌之身,但是部门内的问题却依然不见丝毫解决的迹象。

我百思不得其解,只好采用最原始的盯梢的方法,一对一地近距离观察这几位部门领导的工作过程,想从中看出一些端倪。

经过几天的贴身跟踪,我终于发现了个中奥秘。

原来,这几位部门领导根本没有履行任何的管理职能,他们的所有精力,都被一些业务琐事所占据,令他们疲于应付,无暇他顾。

他们的手机总是一天24小时响个不停,所有大小琐事,员工都一律推到他们这里寻求解决,而他们也总是来者不拒,颇为尽职尽责地一一予以处理。他们一个个就像是救火队员,哪里出了问题就第一时间飞到哪里。他们总是亲自灭火,却从不认真思考问题的起源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不要提去落实这些方法了。因此,所有的问题都得不到根本的解决,不停地重复发生,而他们所能做的事情,也只能是不停地重复灭火。虽说把自己累个半死,四周却依然是火情四起,令他们身心俱疲。

简单点说,这是一种典型的治标不治本的管理方式。虽说意识当中也明白治本的重要,但是,仅治标这一件事儿已经占据了他们几乎所有的时间,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治本了。到头来,尽管表现得极为敬业,却也只能落得个有苦劳没功劳的结果。老板不满意,自己也沮丧。

相信我公司的这种现象绝非独有,在许多其他公司也会是一种日常风景,所有的管理者们都不会陌生。

因此,总得有几个不忙的人,在一旁静静地看,静静地发现问题,静静地思考,静静地想解决办法。总得有个人静下来,不能都是忙人。静下来的人耐心观察一个星期,解决一个问题,就可能顶上几个大忙人忙活两个星期浪费的时间。所以,这样的静绝对不是一种效率的浪费,或者是养了闲人,相反,这样的静与闲恰恰是为了保证高效率的实现。当然,这样的人素质一定要高,素质低的人是不可能担此重任的。这样的人要老板亲自选,要通过长期观察进行资格判断。否则,就会有养闲人的风险。

所以,我认为,所有的公司,甚至于所有的关键部门,都应该有一个(或几个)闲人。他们主要负责管理的工作,必须从繁重的业务工作中解脱出来。当然,他们对业务要有深刻的了解,但是又绝不受制于业务(具体业务可由其他的专人去做)。他们只须负责在一旁冷眼旁观,发现并解决问题就行。而做这样的工作,他们需要时间,所以他们必须要闲下来。受制于业务从而琐事缠身的人是无法闲下来的,闲不下来他们也就必然会加入瞎忙的队伍,从而丧失掉为公司做出更具建设性贡献的机会。

如果我们能想起部队上的政委一职,就能大致体会到这个角色的真实意义。业务再强的师团长,也需要有个好政委替他把关。否则,多大、多牛的英雄也会吃败仗。

“专才”与“全才”

全才,亦即复合型人才,未必带来高效率。有时用专才要强于用全才。

专才,顾名思义,就是指只会做一件事儿的人,所谓一招鲜吃遍天;全才就是指会做很多件事儿的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复合型人才(一般指博而不精之人。当然,也有又博又精之人,但实属极少数,甚至堪称异类)。

用哪种人好?

首先,这要看情况,一般说来,最佳情况应该是(尤其是规模越大的企业越应该这样):全才专用。就是说,人才,还是复合型的好,但最好固定在一个岗位上用。

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家往往会对全才有着过多的期待,甚至于接近神话。因此,我在此主要针对复合型人才的缺点进行剖析,但这并不意味着否认复合型人才的意义与价值。

人们喜欢复合型人才的理由很简单,也很合乎逻辑。复合型人才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什么活儿都能干),也可以降低人力成本(雇一个人顶上三个人),因此,不喜欢这种人才的老板肯定是脑袋进水了。

但是,用复合型人才也会存在一个巨大的陷阱。那就是,复合型人才也是人,毕竟精力有限。他可能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到八成,而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到十成则绝无可能。然而,用专才则有可能大幅度提高或改善做事的效率与成果。比如,与一个全才相比,十个专才可能会把所有事情的效果提升到九成,这多出来的一成,将会成为企业异常宝贵的生产力与竞争力,这种竞争力所带来的潜在收益,将会远远超过用全才不用专才而节省下来的成本。

全才还有一个弊病。因为全而不得不事必躬亲,而他的时间毕竟有限,这就会使他无暇他顾,疲于奔命,不得不把有限的时间平摊给太多的事项,使本来时间充沛的话可以做到十成的事情,也只能做到六七成。最终搞到所有的事情都是不好不坏,不上不下,别别扭扭,死气沉沉。这种情况给企业带来的生产力的浪费也将是巨大的,所以是得不偿失的。

由此看来,专一些,闲一些,也许也是一种高超的用人之道。而满负荷、全才之类的想法在很多时候则很可能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或者是自己给自己套上的紧箍咒而已。

所谓先入为主、画地为牢说的可能就是这个意思。

“管理型人才”与“业务型人才”

管理与业务本是两码事——业务好的人未必懂管理,管理好的人也未必精业务,但在现实世界中,这两个概念却被极大地混淆了。

中国企业中对于管理这个概念有正确理解者实在是凤毛麟角。我们通常都极大地混淆了管理与业务的关系。

实际上,简单点说,业务就是事儿,对企业来说就是赚钱这件事儿的具体途径、手段,而管理就是把事儿做好的方法,对企业来说就是如何做才能赚到最多的钱。这两个概念虽乍看相似,但仔细咀嚼、品味后却发现它们其实大有不同。说得极端一点儿,做事儿的方法要远远重要于事儿本身。只要有好方法,什么事儿都能做成;反之,没有好方法,你不可能做成任何事儿(或者说,即使做成了也难以持久。这就是打江山易、坐江山难的道理)。

而中国企业很可悲的一点,就是它们往往不可救药地存在着(或者说固守着)以业务来断管理的惯性思维。说得直白一些,它们的用人思维往往是这样的:提升某某当经理了,因为他的业务很出色,或是因为他干的时间长,业务经验很丰富。这真是一个奇怪的逻辑,一个人的业务好,只能代表他自己的成绩,而一个管理者是要对一个团队负责的,这能是一回事儿吗?把干的时间长、经验丰富作为评价一个人是否适合做管理者的依据之一,也难免有失偏颇。因为一个人干的时间长,只能证明这个人办事的熟练度高而已,未必能证明这个人办事的理念先进、思维明晰、富创造性、高效率。也就是说办事的熟练度高,未必能证明办事的质量高。这本是两码事。恰恰相反,经验的丰富以及高熟练度往往会让人产生思维与行为的惯性与定式,从而使这样的人容易固执、抱残守缺而缺乏进取心与创造性。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所谓经验主义害死人的道理。当然,这么说并不是否定经验的价值和意义,而是对于唯经验论的一种有益的警惕。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一个在某个行业工作了10年的人,为了否定一个新人的创新建议而用这样的说辞——在这个行业里,你干的时间长还是我干的时间长?这句话看似十分在理,实际上好好想想也有点蛮不讲理——对不起,一件事情的对与错取决于这件事情的本身,而不取决于看谁干的时间有多长。你如果要否定我,请拿出充分否定这件事的证据,而不是给我摆老资格。

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思维的害处已经无所不在了。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好好的业务人才,提拔到了管理者的岗位上后便迅速凋谢;我们还可以看到,在现实中数不清的管理得一塌糊涂的垃圾企业,其实并不缺乏拥有十年乃至几十年业务经验的业务高手。

说得极端一点儿,业务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泡出来的。只要别太废物,一件事儿干个八年、十年,业务想不熟练都难。而管理是需要学的、需要悟的,它是一门知识,一种智慧(千万别和我抬杠,我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我认为业务不需要学、不需要悟,不是知识、不是智慧)。

伪“人才重视论”

打着“人才第一”的旗号行无视人才之实的老板们是可耻的。

现今的许多老板,别看平时把“人才第一”叫得山响,但是真正把人才放在眼里的,实在是少之又少。

我称这种人的理论为伪人才重视论。

我曾经在一家较具规模的集团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那家公司的老板天天感叹没有人才,手下几百名员工却在天天流失——那家公司的员工平均每年都要走掉三分之一,最多的时候一个季度就有近60人辞职。甭管人力资源部门如何大力招工,都赶不上人员流失的速度,急得负责招聘的主管直掉眼泪。

原因也很简单,那家公司的员工满意度极差,我的感觉是打30分都不值。企业氛围死气沉沉,几乎可以说是人人思走。有员工打趣地形容道:咱们公司就是一家“人才培训学校”,好不容易培训好了却被别的公司“挖”走了。

情势已经到了如此地步,偏偏老板还振振有词——没事儿,大浪淘沙,留下的全是精英。

听闻此言,真让人哭笑不得——您这可不是大浪淘沙的动静,而是大浪淘金的动静。淘走的全是精英,留下的全是没人要的主儿才对吧?

也许是由于对员工的不忠行为极为愤恨,这位老板在员工离职时总要给员工添点儿堵,不是想方设法找个借口克扣工资,就是扣押员工的保证金不还——反正不能让你全身而退,一定得给你添点恶心。

这一招确实很灵,绊住了不少人。但员工也不是吃素的,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地在正式离职前找个借口拿回自己应得的东西,然后再悄无声息地人间蒸发。

不止如此,就算那些暂时没有离职的员工,看到公司如此对待离职人员也是心凉了半截,真可谓人人自危,还能指望他们为公司忠心耿耿地服务恐怕已经是难上加难。这种糟糕的企业文化对员工示范作用之恶劣无以用言语形容。

其实,还有一笔极为重要的账老板没有算清楚。那就是,一个员工从青涩到成熟,企业需要付出多少成本进行培训与教育的账。当企业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好不容易将员工培养成熟,终于可以指望他们出成绩的时候,他们的离开将会给企业带来多么大的账面损失与潜在损失,到底我们的老板是否认真地计算过?

如果资本家真的是自私的,那么让自己的企业成为他人,尤其是自己的竞争对手的人才培养与输送学校实在是傻得可以,简直可以用大公无私来形容。

同类推荐
  • 乡镇会计核算操作实务

    乡镇会计核算操作实务

    乡镇会计是以我国乡镇政府经济工作为核算内容的专业会计。乡镇政府处于我国政府行政体系中的最基层,但其会计核算内容却比较庞杂,包括乡镇总预算会计、乡镇行政单位会计、乡镇事业单位会计,实行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制的乡镇还包括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
  • 全球著名企业反败为胜的启示:大翻盘

    全球著名企业反败为胜的启示:大翻盘

    一个企业在遭到重创后,能够起死回生,这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杜邦、福特、克莱斯勒、IBM、苹果电脑、雀巢……哪一个不是声名赫赫?哪一个企业的辉煌不让你热血沸腾?哪一个遭遇的重创不让人扼腕叹息?哪一个翻身而起,重掌大旗又不得不让人由衷敬佩?本书不是一本单单描述“失败在逆转又成功”的书。它是一本告诉你“为什么失败,怎么样逆转,又如何成功”的书。本书所写到的这些企业都是当今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企业.他们的跌宕起伏都是最经典的翻盘案例。
  • 解悟名家:与中联重科一起聆听

    解悟名家:与中联重科一起聆听

    与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王忠明主任相识相交,是一种机缘。首先是久闻其名,待真正相识后,更加叹服其学识、才情与人格,再是荣幸约请其作中联重科的独立董事,继而促成了中外名家讲座全国首个企业分场在中联重科落户。于是,中外名家中联重科分场论道,一论三年多,场场爆满,数十位名家激荡思想,字字玑珠。一月一次的聆听成了中联人的心灵契约,成为中联人争相品评的精神盛宴。
  • 执行力组织

    执行力组织

    “落实企业执行力,创造永续价值”不只是另一个热门议题,事实上,这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企业成功关键。对于价值这个向来难以捉摸的议题,本书提出当今最彻底的组织结构设计要领,告诉你如何评量组织绩效与奖酬制度的实施;如何透过决策权的分派,创造和掌握企业价值,以及在追求价值中怎样制订公司整体战略的方向与规划。更确切地说,这本全方位的书不只着重在单一方面或战略,而是详尽介绍会影响执行力付诸行动,尤其是组织结构对于价值创造的所有关键。
  • 唐僧带队有一招

    唐僧带队有一招

    唐僧师父慈悲为怀,一路解救众生,无论是弟子们,还是路人,都认为他是当然的救星,加入他的事业。众人皆知唐僧心软,但不知唐僧的心也很硬。唐僧一定要去西天取经,这不是心硬又是什么?唐僧是佛家,孔子是儒家,二人境界相通,都能“循循然善诱人”,使人“欲罢不能”。这是一种极高的管理境界。孙悟空等人也一直不得不追随唐僧,陪他西游,一直到取回真经。
热门推荐
  • 优秀员工要读的365个故事

    优秀员工要读的365个故事

    张瑞敏曾经说过:“我常想《圣经》为什么在西方各国深入人心?靠的就是讲故事。”小故事中蕴藏着大道理。现在被广泛接受的管理理念,有很多都来源于故事,例如愚公移山的故事让人感悟到执行的分量,海尔砸冰箱的故事让员工将质量意识谨记心头……故事在企业发展、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发挥了强大的作用,是企业和员工成长过程中不可错过的良师益友!
  • 穿越远古:吾爱未迟

    穿越远古:吾爱未迟

    苏雅穿越到远古,在原始社会努力生存,融入,并找到迟来的爱,恬淡温馨的原始文。文笔手法不好之处,见谅。每天晚上更新。
  • 他藏在我的年少拾光

    他藏在我的年少拾光

    宫云表白男神林西失败,伤心欲绝留书一封,默默爬上天台想与世界告别。闺蜜方左左表示:伤我闺蜜者,死定了!于是仗着自己校花的身份,电话通知全校学生“缉拿”这个渣渣!当林西被“缉拿”到现场时,居然一眼就相中了方左左!方左左表示:滚一边去!然而,越是嫌弃,两人越是有着谜之缘分!方左左没想到自己还做了他的前后桌……方左左表示:千万别和我讲话,否则怼死你Y的!但,怼着怼着,方左左发现最后却把自己给搭进去了……几经折腾,方左左才知道,原来,爱一个人可以很甜,也可以苦到忧伤……如果可以重来,愿青春不曾有过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王者荣耀前传创世纪

    王者荣耀前传创世纪

    星海浮沉之中,指引航向的方舟,究竟归往何处?在王者大陆发生着的一切,又是起源何方?方舟计划之中,一切都是扑朔迷离,一切又是顺理成章。所谓的“超智慧生物”旧人类,经历的种种,也许也是变相的诺亚方舟。王者荣耀前传――创世纪!
  • 相府二小姐

    相府二小姐

    她是当朝宰相的私生女,不为人知的相府二小姐。位高权重的父亲以她为耻,夫人和大小姐对她百般虐待,深爱的人将她拱手送人,只因她卑微的身份。从此她发誓要得到最高处的风光!乔轩羽——她的师父,唯一能降伏她的人。“你这副身板,等一眼看去能分得出前后了,也就好看了。”他摸着下巴直言不讳,眼中是狡黠的笑意。五年耳鬓厮磨,她情根深种,为了他逃婚,他却亲手将她抓回来送上花轿。她嫁做人妇,他飞黄腾达。“我会忘了你,干干净净!”在他的喜宴上她掷杯于地,转身笑靥如花。誉彻——风采绝伦的清裕王,她以为总有一天要叫他姐夫,谁知却成了夫君。“你这种货色,就算跪地求他,他也不会动心!”是么?她冷笑,那就看姐姐你能不能守住他的心。“忘掉过去,今晚我补你一个洞房花烛。”他执起她的手,放在唇边。她含泪点头,这个约她一定要赴。诡谲的夺嫡之争,让她陷入阴谋的泥沼。生死一线,惊心动魄。一夜宫倾,她赤脚站在血泊之中,任夫君将滴血的长剑架在她项上。流放异国,神秘的王爷给她最温暖的守候。面具下的面孔,到底是谁?战火燃起,两个男人的角逐,两位帝王的争霸。她该如何选择?最浓的爱,最烈的恨,让她从不受待见的相府二小姐,一步步走上了权力之巅。斗得心惊肉跳,爱得肝肠寸断,勇敢坚强者进,乐乐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 走路去巴黎

    走路去巴黎

    她一生最大的梦想就是去巴黎,然而在应征空姐失败后,她的梦想也随之破灭。此后霉运不断光顾她,先是男友弃她而去,接着母亲生意失败。被生活所迫,她想去应征秘书,却被骗去当起了保姆。尽管如此,她心里却从未放弃。他是一个人人羡慕的幸运儿,出生在富裕家庭,有聪明的头脑和英俊的外表,从浪漫之都回国帮助父亲打理事业。出于挑剔和洁癖,他总找不到一个满意的保姆,愤怒之中,他设下圈套,捉住了飞蛾扑火的她。当他遇上她,仿佛一切都在变化,她超常的家务天分,能够融化味蕾的美味佳肴,还有那永不言败的乐观天性……竟让他冰冷的面具一点一点地松动。然而意外重重袭来,让人措手不及。
  • 好吃易做家常菜

    好吃易做家常菜

    用家常食材做营养美味菜肴。选用最家常的食材,学习最常用的烹调方法,即使是新手下厨,也能做出色香味俱佳的营养家常菜。
  • 两起

    两起

    如果你看见一个和你爱过的女孩长的一样的女孩,你还会爱她吗?
  • BOSS太腹黑:无敌小萌妻

    BOSS太腹黑:无敌小萌妻

    时隔三年,甫一见面,沈青山就扔了她的婚戒,毁了她的婚纱,堵了她的未婚夫,抢了她的人!她气急败坏挣扎,“要怎么才能放过我?”沈青山诞着脸笑,一派多情姿态,“跟我生个孩子!”
  • 精准沟通

    精准沟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跟人沟通。坐车的时候跟售票员沟通,买东西的时候跟售票员沟通,回家的时候跟父母沟通,工作的时候跟同事沟通……可以说,生活处处离不开沟通,本书就是从这一点入手教读者该怎么和别人精准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