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68200000002

第2章

安德烈兄弟的家在江北的小西木桥。

哈尔滨这个城市,这辈子跟中东铁路和松花江分不开了。哈尔滨至满洲里的铁道,跨松花江,老毛子修了一座粗壮的铁桥,叫滨州铁路桥,可人们习惯叫老江桥。老胡头说,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电影《桥》就是在这儿拍的。

过了老江桥,北岸的铁道修在垒起的高岗上,土岗以东叫马家船口,牛烘烘地立着两个高高的大烟囱,近些的是造船厂的,远处的是糖厂的,以西是一条弯曲的江汊子,过去是大片的河滩,更远的围裙似的堤坝便是太阳岛。

江汊子上横架一个小桥,人们称小西木桥。其实,这小桥的架子和桥面都是铁的,只有护栏是木头的,铁多于木头,可人们不叫小西铁桥,却叫小西木桥。在许多时候,人们经常会词不达意。

任何事情都有个次序,先有了水,而后才架上桥,小西木桥有名字,流过小西木桥的这条江汊子反而没有名字。

江汊子从太阳岛的北头,甩着大弯儿绕过来,水流缓慢,一副悠闲的样子,快接近小西木桥了,慢性子的江汊子脾气大变,突然变得暴躁起来。

小西木桥的位置是江汊子最窄的一段,从高处看去,江汊子的形状就如一个倒立着的酒瓶子,肚子大大的,像怀揣着一个即将下生的孩子,脖子却又细又短。小西木桥恰好在瓶颈上。

江汊子的脸色阴沉得像墨汁一般,湍急地流过小西木桥。

这谁也不在乎的家伙不知道几十米之外,一个凸出来的沙滩,正幸灾乐祸地等着拦截它。

这凸出去的沙滩形状像一只将脑袋探出去趴在地上准备捕食的癞蛤蟆,人们就叫它蛤蟆滩。

疾速的水流被蛤蟆滩冷不防地绊了个大跟头,垂头丧气地折向东面,撞上横着的二道江坝,刚才还气势汹汹的流水,立马又和气起来,缓缓地流淌。人更是欺负软的,怕硬的。

江汊子沿着二道江坝挡起的河道向东流,流不远,在第一道江坝的航标处,打鱼的人叫小河口,汇入到松花江。

蛤蟆滩的水边长着齐腰高的三棱草、水蓼、水葱,鱼喜欢在这儿聚堆,找食吃。

这个小弯子,成了钓鱼的好窝子,聚集了许多垂钓的人,天气好时,连个下脚的位置都没有,人比水里的鱼多。我在礼拜天也像模像样地扛着鱼竿,拎着装蛐蛇的小铁桶,来这儿凑个热闹。

小西木桥的确小,只有四五米宽,十来米长,桥的骨架是焊接的铁梁,三角铁的表面全都抹上黏糊糊的沥青,没有一丁点儿的地方裸露在外面,桥面铺着厚铁板,两侧立着刷绿油漆的木头护栏。

小西木桥的护栏是方格状的,一米左右的间隔,竖一个柱子,担上横栏,中间有斜十字交叉的木牚。

每年早春,粉色的忍冬、紫色的鸢尾、白色的铃铛盛开的时候,就会有个老工人,穿着洗得发白的劳动布工作服,手上戴着白线手套,拎着半大的油漆桶,毛刷子的木把拴个弯弯的铁丝,挂在桶沿上,从马家船口方向的土道,撇拉着腿来了,翻过高岗和铁轨,粉刷风吹雨淋了整整一年的木栏杆。

老工人来到小西木桥,先不着急干活儿,把油漆桶搁在地上,摘下手套,倚着木栏杆抽烟。我看见过他扔掉的烟盒,哈尔滨卷烟厂的“握手”牌,一毛四分钱一包。

老工人抽完一支烟才干活儿,干了不一会儿,他又歇下来再抽一支烟,一上午要歇五六次,中间还时不时地去小树林边上撒尿。他尿尿的时候,自个儿给自个儿吹口哨。

“哈,阿巴鲁,哈,阿巴鲁……”

我好久之后,才知道这个老油漆工哼的是什么歌。

老工人就这么慢吞吞地干干停停,一个上午很快地过去了,一撇的十来个栏杆才刷了一半。

晌午到了,他就把油漆桶撂在小西木桥上,回去吃饭,睡午觉。没人会动这桶油漆。

下午两三点钟的模样,老工人回来了,搅动了一会儿桶里的油漆,将这撇剩下的几个栏杆刷完,油漆便只剩个底儿了,天也暗下来,他拎着空油漆桶回去了。第二天再刷另一撇。

在我看来,这点活儿,稍微抓点儿紧,顶多一个上午就能够干完。大概,刷小西木桥是他最轻松的活儿,他是造船厂的油漆工,他要好好享受这份清闲。

不过,这老油漆工倒是挺仔细的,连斜牚朝地、人们瞅不着的那面,他仰躺着,脱下一只高腰的黄胶皮鞋,鞋面冲上,垫在后脑,将脸稍稍抬高,别扭地举着刷子,也给刷上油漆。

新刷过的小西木桥像刚摘下的大葱,嫩嫩的葱白绿。

最后,老工人从兜里掏出提前写好的一张纸,“小心油漆,不要倚靠”,粘在没干的油漆上。

这张从小学生用过的作业本撕下来的纸,粘得很牢靠,那又猛又疾的春风无论怎么狂叫,就是刮不掉它。一场雨后,小西木桥的栏杆会沾着一小块纸,留在上面,像个纪念,直到第二年重新用油漆覆盖上。那老工人再贴上同样内容的纸,时间是圆的,转了一圈又一圈,一年又一年。

今年,忍冬、鸢尾和铃铛花败了,老油漆工也没来刷小西木桥。

小西木桥经过一年的风吹雨淋,栏杆上的油漆就像老年人的手,因缺乏水分皴裂了,裂纹有如蜘蛛网般密布,有的地方,油漆甚至大片地剥落,露出里面厚厚的乳黄色的腻子。

小西木桥和太阳岛之间的大片河滩,以土道为界,北面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杂树林,混长着榆树、杨树、柳树、柞木和齐胸的灌木。南面是低洼的荒草地。

杂树林和四周野地的背阴处,积雪还没融化干净,急性子的顶冰花、元胡花、菟葵花、金盏花、白屈菜花、茴茴蒜花迎着飕飕的凉风早早地开了。

土道南面一直蔓延到江坝的河滩,沿水边撒欢地长着一人多高的芦苇和蒲草,低矮的潮湿处生着喜水的野草,细细的灯芯草、大穗的薹草、高秆儿的狗舌草、结籽的矮蒿柳,七八月涨水的季节,这些矮草就被淹没了,幸运的,只留个脑袋尖儿。

初春的时节,芦苇和蒲草还没返绿,干枯的芦苇和蒲草,灰头土脸,大风刮来,枝叶相碰摩擦,发出干裂的瑟瑟声响,有如折断骨头,残肢断臂掉落下来。

再南些,那凸出来的灰色,就是松花江的北江坝,分着垒了二道。江水能浸没的地方用石头护着,缝隙用水泥勾连到一块。

老人讲1932年的大洪水没过了江坝,哈尔滨被水淹了,死了不少人,而1957年的水比1932年的大,水却没决堤,于是,在松花江江畔修建了防洪纪念塔。那咱,还没有我。

我瞅见的,不管松花江的水怎么涨,水面从未没过那护坡石的上沿儿。

北江坝在江汊子与松花江汇合的小河口处断开了,分成上、下两段,上下北江坝的豁口,各加修了一截防浪的石头坝,和北江坝形成丁字形。在丁字坝上,面向江心立着一个三角形的航标,背面用油漆写着数字“79”,人们称做七十九号航标。

航标是木制的,两根粗木方子斜插进土里,另一根方子直立着支撑,像镂空的三角锥形,巴掌宽的木板条横着按固定的间距钉在上面,白油漆的木板和红油漆的木板间隔排列着,航标顶端有一盏红灯,到了夜里,忽闪着,映在黑黢黢的水面上像蜿蜒游动着的红蛇。红蛇向黑暗深处游着,黑暗深不见底,蛇就不停地游动着,可总是到不了对岸。

黄昏,那个看护航标的人反穿着雨衣,涂着胶皮的内里冲外,窝着腰骑着加重的国防自行车,出现在江坝上。从江面上刮来的江风,快疾又潮湿,无论晴天还是下雨,他都穿雨衣。航标看护人要在黑夜来临之前,将他看护的航标灯打开。

航标上的油漆比小西木桥的脱落得更厉害。

航标每年也要刷一回油漆,油漆工就是那看护航标的人。

刷航标的时间总比小西木桥晚,过了五月节,没风没雨了,那航标看护人才刷油漆。

下了小西木桥,向太阳岛的方向走大约一里来地,土道右侧出现一条小径,不留意瞅,会忽略掉。沿这条踩出的盲肠般的小路进入寂静的杂树林,几百米深处,一块空地,一个孤零零的土坯房,这里就是安德烈兄弟的家。

我一直纳闷安德烈兄弟怎么住在这没有人家,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野。我揣摩着,找个机会问问安德烈兄弟。

安德烈兄弟那低矮的小房,在我眼里,像被遗落的、不需要再找回来的物件。

同类推荐
  • 更大的福利(节选)

    更大的福利(节选)

    “如果你要受苦,你应该为了国家利益而受苦。”——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于1948年向因建设希拉库德大坝而背井离乡的村民如是说。我站在小山上放声大笑。我坐船从Jalsindhi横渡纳尔默达河(Narmada),登上了对岸的一块狭长陆地,从那儿,在几个低矮、荒秃的小山顶之间,我可以看见部落Sikka,Surung,Neemgavan,Domkhedi的所在地。我可以看见它们敞亮通风又娇弱的家。我可以看见屋后的田地和森林。我可以看见小孩子赶着他们的小山羊一路小跑,就像装了马达的花生米。
  • 太空清道夫

    太空清道夫

    门口的不速之客是一对年轻人,明显是一对情侣。他们穿着雪白的太空服,取下头盔和镀金面罩后露出两个娃娃脸,大约25岁。两人都很漂亮,浑身洋溢着青春的光辉。他们的小型太空摩托艇停靠在这艘巨大的X-33L空天飞机的进口,X-33L则锚系在这个形状不规则的黑色的小行星上。
  • 八月飞雪

    八月飞雪

    一片戈壁,原本没有人,因地下发现了石油,来了许多人。许多人,都在做一件事,让地下的石油,跑到地上来,再跑到各地去,跑到各种机器里。石油没有腿,不会自己跑。要让它跑,离不开人。于是,一大群人,围绕着石油,干起了不同的活。有钻井的,有采油的,有运油的,还有炼油的。这件事,从一开始做,做到了现在,做了半个多世纪。第一代人,做到了老,做不动了,退了休,轮到第二代。第二代干到了这会儿,也不小了,差不多也都是五十岁上下了。眼下,主要干活的,已经是第三代了。第三代人,不但长大了,各种油田的工作,已经主要是他们在干。自然一些故事的主角,也就成了他们。
  • 有声默片

    有声默片

    老袁是个下岗的中年男人,靠在车站门前摆摊擦皮鞋谋生,过着再平常不过的小日子。某日老袁偶遇一个和尚,受其点化,萌生了写书的念头。可未曾想,从下决心要成为“作家”后,老袁的生活开始变得比小说更戏剧。家人、朋友接连出事,事端和灾难接踵而至,最后竟连父辈们尘封的秘密也牵扯了进来,并让居住在这座小城市中的一个普通家庭陷入末日的危机……
  • 你是我的天堂

    你是我的天堂

    送走了我娘,我突然发现我嫂子如此的苍老,头发花白,皱纹满面。她年轻时可是沙阳镇出了名的美女啊,她曾经的光彩都被我们这一家人、这一村人消耗殆尽。而我,依然是她的累赘。我哥走了,我爹走了,我娘走了,我也该走了……我爹娘活着的时候,我没有尽过孝,我对他们更多的是怨恨,这是我一生最愧疚的,我得在那边补偿。葬了我娘的第三天,是谢孝的日子。谢孝,是我们这里的风俗,就是孝子们去死者的娘家感谢他们为死者所做的一切,并把娘家在丧葬时带来的礼品还给他们。尽管我母亲在娘家已经没有亲人了,可是这形式还是要走的。
热门推荐
  • 一用就灵的厨房小窍门

    一用就灵的厨房小窍门

    现代人追求优质生活,却不想被层出不穷的琐事束缚手脚。厨房便是疑难杂症的滋生地,常常让人不知所措。《美食天下(第1辑):一用就灵的厨房小窍门》便是它们的克星,所有您遇到的、已经遇到的或者即将遇到的问题都一一囊括,我们用一个个小小的点子还您一个大大的整洁厨房。最贴心的彩图分步详解,最细致的条目分支讲述,问题的解决方法就在翻阅间轻松领悟,焦头烂额的生活只属于过去。《美食天下(第1辑):一用就灵的厨房小窍门》讲述了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我们生活的保障,也是烦琐所在。煎炒烹炸、选购保存、原料处理,每个环节都需要用心学习。
  • 中印经济转型与发展模式比较

    中印经济转型与发展模式比较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都进行了一场力度空前的经济改革,这一改革的结果是导致了二战以来世界经济史上意义重大的事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大国同时出现经济的高速增长,并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 健康新知:这样吃不便秘!

    健康新知:这样吃不便秘!

    简简单单,在食物里寻找通畅的秘密;轻轻松松,在吃喝里享受健康的生活。便秘这道难题,只有食物可以解答:最利便的食物;最润肠的佳肴;香醇通便茶;美味果蔬汁……通畅的秘密就在食物里,这样吃,便秘不再来。
  • 重生之美人心计

    重生之美人心计

    她曾是这皇宫之中最受宠的妃子,却不想被那皇后薛氏一步一步涉及陷害,苦心经营了十四年才将她迫害至此,她死还要连带着家人受苦。大雪纷飞,她竟然有幸转世重生,这一世,不论是皇后还是那些伤她害她之人,都统统准备下地狱吧!皇宫里,她步步为营,用那美人心计扭转乾坤!
  • 奇险天下:华山(文化之美)

    奇险天下:华山(文化之美)

    华山名胜数不胜数,自山麓至绝顶,庙宇古迹,天然奇景,处处可见。华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不仅山峰雄伟惊奇壮观,而且还是道教名山,从古至今,有多位学者在华山开馆受徒,同时也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游览,留下了许多赞咏的诗篇。自隋唐以来,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文人墨客咏华山的诗歌、碑记和游记不下千余篇,摩岩石刻多达千余处。
  • 永恒大魔主

    永恒大魔主

    界民崛起,天下屠戮。无限火力,步伐如风。异界结合,灵魂交融。如果凭空多别人一生的记忆,我还是我吗?我到底是男是女,不敢确定!
  • 大年奇案

    大年奇案

    那个乡下女人来公安局报案的时候,正值大年初一早晨八点钟。那天是吴征值班。吴征负荷着去年的倦怠看了那女人一眼,用目光问她大年初一你报什么案?那乡下女人说她的男人给一个专业户当雇工,除夕夜还未回家。她等了一夜,直到邻家响起了鞭炮声,仍不见丈夫回来。她惶惑地去了那个专业户的村落,那个专业户说她的丈夫已于昨天上午回了家,而且还拿了工钱。她说没见到,那专业户怀疑是她讹钱花,便给了她一百元钱。她拿着一百元钱就来报案。说着,那乡下女人从腰里掏出一沓儿钱,让吴征看。“你丈夫叫什么名字?”吴征问。“叫牛宗汉!”
  • 前后七国志

    前后七国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涅槃

    涅槃

    如果你看到一个已经死去的人,又活生生站在面前时,或许你会发现,肉体的死亡,并非生命真正的终结。如果你认为,这已经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的话,那么由此而引申出的秘密,是你无法想象的,它几乎无法用语言来描述。
  • 正邪天下(全集)

    正邪天下(全集)

    一段师门恩怨引出一场天下动乱。武林之争始于绝世奇人空灵子所创“天平六术”。空灵子六位逆徒横行江湖,扰起一场血腥风雨。两位神秘少年便在这风雨江湖中同时崛起,各凭绝世智谋在武林中卷起一股狂潮,心怀圣意者,却魔缘不断,而心怀邪念者,却机缘连连,更统一邪道与正道相持不下,然而,自古正邪不两立,他们终因不同的信念而决战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