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52900000001

第1章

来源:《北方文学》2011年第12期

栏目:现实生活

“如果你能说服我,你必须给我证明。”沙融肯定地说。

“证明什么?”我站在讲台上,看着这个扎着两个羊角辫的女孩。

“只要我比你先跑,你无论如何也追不上我。”

“我追你干什么?”大家哄堂大笑。

沙融也跟着笑了起来,她的眼睛里放射着快乐的光芒。“按照你的逻辑,只要推理正确,结论一定正确。我们可以举行一次赛跑,我让你跑不过我。”

“我一直保持着教工的百米记录。”

“那没用,我先跑。”

“我让你30米。”我看着沙融苗条的体形自信地说。

“不用那么多,10米就够。”

我有点怀疑是我的理解有问题还是她的神经开始错乱。“我几步就能追上你。我的速度差不多是你的两倍。”

“那也追不上我。”沙融腼腆地一笑,然后认真地说:“你追到10米的地方,我已经跑了5米;你再追5米的时候,我又往前跑了两米半;你追两米半时,我又往前跑了1.25米……你看,我总在你的前面。”

我总算听明白了她的问题。她显然不是调皮捣蛋之徒。这问题一时让我不知如何作答,从逻辑上似乎很难推翻她的结论。我开始有点后悔课堂上搞什么自由讨论。

“你看我与你的距离越来越近,不是吗?”我一边说一边快速地思考。

“但我永远在你的前面。”

“你过分注重细节的变化。”

“但宏观的突变往往依赖于一点一滴微小的变化,比如说滴水穿石,不是吗?”

我无言以对。“沙融提的问题很好,大家有什么想法?”我暂时转移目标,以便有充分的时间思考。我摆手先让沙融坐下。

“这是悖论吧?”杨立鹤说。

“不是。它自身并没有推出逻辑上的矛盾,只是它和我们的实际情况背道而驰。”

“好像应该从宏观去考虑问题。”那唐宋说。

“这倒不是问题的关键。人们经常从微观思考问题,最后给出宏观的结果,比如微分方程的建立与求解。”

“沙融的推理有问题,不应该这样想。”张茵说。

“哪有问题啊?”沙融问。

众人沉默。我说:“这已经不是逻辑的问题了,应该考虑数学分析的方法。”

众人更有些愕然,一时不知从何思考。我胸有成竹地说:“大家已经发现了这个事实——我和沙融的距离越来越近。这距离越来越小,小到无穷小,极限是0。也就是说,我最终可以追上沙融。”

沙融还是有些不服:“我的推理有问题吗?”

“从逻辑上来说没有什么问题。”

“你的极限说法我也承认,我的逻辑又没有什么问题,结论却相反,岂不怪哉?”

“奇怪就在于我们的惯有的思维。你说的问题是一个极限过程,距离越来越小,以至于无穷小。”

“但任何时刻都不是0。”

“你必须更换思考的角度。极限过程是一个从近似到精确的过程。时间越长,我俩的距离越近,求极限,就得到精确的值0。”大家犹疑地点着头。我继续说:“这种极限过程经常打乱我们正常的逻辑,也就是说,在我们一直达不到却无限逼近0的过程中,逻辑已经变了形。我们必须跳出来,一切问题就解决了。”

有些同学恍然大悟般点着头。“就好像用牛顿时代经典力学的思维定式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能对吗?”

我快速穿过校园新建的文化广场,假山石下的池塘已经干涸,刚刚栽种的小梨树开始在寒冷的空气中慢慢凋零。

“一溜小跑要赶火车啊?”麦鸥迈着平稳的步伐迎面向我走来。

“还赶飞机呢。我有课,在8号楼。”

“你咋才走呢,最近教务处查得挺严。”

“我前两节也有课,下课学生问问题的比较多。”

“学生多势利,都愿围着名师转悠。”

“主要是没教明白。”

麦鸥一仰脖笑了起来。他的笑声并不大,却能连贯地持续很长时间,直到把对方逗得一起大笑。

“你报了吗?”麦鸥神秘地问。

“我抱什么?”我瞅了瞅怀里的一摞作业。

“学校拿咱们院作试点,要竞聘院长。”

“报那玩意干啥呀。”

“你应该报。”

“我该干的事情多了。”

“主要是你得对大家负责。”

“对大家?我自己负责的事都忙不完呢。真谢谢了。”

“真的,”麦鸥突然有些认真地说:“你在院里的地位举足轻重。”

我无奈地笑了笑,说:“你放心,这么大个学院,离了谁都垮不了。”

我疲惫地钻进车里,把座椅靠背放下来,半躺着看校园里熙熙攘攘的人群。刚刚下课的师生显得异常急切,争先恐后地涌向食堂。

我的体力逐渐恢复,后腰变得柔软而富有弹性,精神也爽朗起来。我发动了汽车。

我刚刚驶出校园大门,看到前边的林荫道上一个婀娜多姿的背影,尤其是头上蹦跳的两个羊角辫瞬间打乱了我的注意力。我把车向人行道靠拢,刹住车后我将副驾驶位的车窗玻璃放下来。

沙融的笑脸出现在车窗口。“阮老师,您?”

“我回家,你上哪?”

“我也回家。”

“上车我捎你一段。”

“好啊。”沙融兴高采烈地跳上车来,“老师您家住哪儿?”

“明月潭。”

“郊区啊,怎么那么远?”

“我喜欢当农民。”

“真正的农民都往城里跑啊?”

“傻嘛。有新鲜的空气不享用,跑到城里来一起遭污染。”

“过了。”

“什么过了?”

“我说我乘的公共汽车站过了。”

“你家在哪?”

“星星哨。”

“高档住宅区啊,在腐败一条街上吧。”我临时改变车的前行方向,向左并了两个车道,准备左拐。

“是我爸单位分的房子。不不,应该是买的——好像是集资的?我也说不清。”

我集中精力超过了一辆慢吞吞的出租车,听到沙融说:“好像您有点绕道。”

“反正也没什么事,可以走二环,当飙车了。”

“要不就……不要送我了?”

我指着前面的立交桥说:“你刚才咋不早说,现在我车调不了头,只能把你扔在桥上。”

沙融沉默了几秒钟,嘟囔着说:“我怕你不送我,真让我挤公共汽车。”

我扭过头盯着沙融,她也侧过身看着我说:“老师,您看道。”

我回转身正视前方,说:“你把安全带系上,我上高速了。”

我把车加速到70迈的时候听到我的手机里传出“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的唱段,我从兜里掏出手机,翻开盖问:“你好,哪位?”

手机里传出院办秘书小艾甜美的声音:“阮老师,皮院长想跟你聊一聊,问你下午有空吗?”

“我已经快到家了。”

“上午我联系你好几次,你的手机一直不在服务区。”

“我有课,手机根本就没开。”

“那怎么办?”

“有什么急事吗?”

“好像是院里竞聘的事。”

“谁当都行,我听院长的。”

“皮院长想让你当。”

我愣了一下,说:“我要下二环了,底下有警察。”

沙融说:“我给你拿着。”然后接过手机举在我的耳边。

“我哪是当院长的料,纯粹是糟蹋学院呢。”

“别拿自己不当事,我们热烈拥护你。”

“我不是看扁自己,而是不敢拿学院和众位兄弟姐妹开玩笑。”

“那我怎么跟院长回话?”

“大回?”我看着沙融给我指的方向往左一个大回转,奔向一片住宅区。

“怎么回?”

“啊啊。我直接给院长回话吧。”

“这倒省我事了,可别忘了回啊。明天是报名的最后一天了。”

“知道了。”我对沙融点点头示意电话结束了,车也恰巧停在一幢高层建筑前。沙融将手机递给我,问:“你回吗?”

“回什么,回电话还是回家?”

“我觉得你应该回学校,那是大事。”

我看着沙融蹦跳着跑到四单元的门前,她进门前回身向我挥手致意,我鸣了一下笛,然后启车离去。

同类推荐
  • 沙的建筑者:文集

    沙的建筑者:文集

    陈寅恪、钱锺书之后的第三代兼通中西之大家,译介《尤利西斯》第一人。《沙的建筑者》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吴兴华文集,收录了吴兴华自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创作的散文、书评与论文共二十五篇。1940—1941年,吴兴华向上海《西洋文学》供稿,前卫地介绍并节译了当时刚刚出版的乔伊斯《菲尼根的醒来》。后又在《新诗》杂志、燕京大学《文学年报》等陆续发表中西诗论和文学评论文章,从中可管窥他在中国古代典籍上深厚的学问功底,也可见他自如进出古今中西诗歌渊薮的文学眼界和鉴赏力。
  • 她们知道我来过:中国首部高危老人深度关怀笔记

    她们知道我来过:中国首部高危老人深度关怀笔记

    本书作者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关怀近百位八十岁以上的老奶奶,他发现:高龄奶奶的精神世界异常丰富;她们的烦恼与痛苦非常复杂;她们身上的人性温情与生命力量让人震撼。本书将大量实用关怀技巧融入到生动的故事中,把“高龄老人关怀”这一涉及每个家庭的艰难事情变成了“人人皆可做好”的事情,是每个家庭必备的教科书般的关怀宝典。
  • 何建明报告文学论

    何建明报告文学论

    何建明是中国当代报告文学领军人物。作为一位“国家故事”讲述者,他“四十年只做了一件事,讲述国家故事”。《何建明报告文学论》汇集了何建明40年来的报告文学创作实践与理论思考,共70余万字,是全方面、多角度了解何建明报告文学的必读作品。这部创作专论集分为四个部分:创作谈、访谈、评说论道、作品评论。第一部分“创作谈”是何建明现身说法,谈报告文学的创作,第二部分“访谈”是各大媒体记者对何建明的访谈,第三部分“评说论道”是何建明为其他报告文学作品所作的序和评论,第四部分“作品评论”是关于何建明报告文学的解读和评论.本书既是研究中国当代报告文学的重要史料,也是为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
  • 聪明人?傻瓜?

    聪明人?傻瓜?

    每一种能走、能呼吸,能理智处理信息的生物,都有自己不断更新的故事,故事里有着或积极或者消极,或理智或不理智的结论。我们能在生命中取得最惊人的进步,也经常灵感涌现,然而,我们也都是有缺点的凡人,被命运玩弄于股掌之间,缺乏激情,经常以满足一己私利为目的,直到我们一无所有。斯蒂芬·克拉克·布兰得利在17年时间里游历了35个国家,包括巴基斯坦、伊拉克、土耳其和西非。他就是这样一部活着历史。他是一个普通又不普通的人,他是传教士、教师、无家可归者、作家、政治家、环游世界的旅人,那个最聪明的傻瓜。
  • 海边有座红房子

    海边有座红房子

    《读·品·悟相约名家冰心奖获奖作家作品精选:海边有座红房子》收入相裕亭短篇小说十余篇。所选之作,散见于国内各大报刊。作者的这一组短篇小说,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鲜明的时代精神。《读·品·悟相约名家冰心奖获奖作家作品精选:海边有座红房子》中既有作者青春岁月中的浪漫情怀,又有现实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既有好读好玩的情趣故事,又有清新隽永的语言意境;既折射出都市的焦灼和浮躁,又蕴藏着乡村的醇厚情感……读来赏心悦目,荡气回肠,回味无穷。
热门推荐
  • 天朝神医

    天朝神医

    一粒阿莫西林可抑制呼吸道感染,一片奥美拉唑可治疗胃病,一针麻醉药镇压世间病痛!一个少年携带着医院穿越到天朝,故事就此开始……范坚强脑中闪过这样的念头,觉得自己当真是气运之子!可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他再不努力赚钱,他可能会饿死。……“小姐姐,来,打针了,就一下,不疼哦!”“呸!臭流氓!泥奏开!”
  • 从前记

    从前记

    就像擅长和美丽的姑娘周旋,我哥朱中跟质地善良的老头也能打成一片。杨纯田喜欢上我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有人说我哥本来就长得花眉大眼,对人与事心肠柔软,理解得过于肤浅,的确,只要看到他们谈吐不俗,嘴角没有白沫,我哥就会觉得对方多少有些动人之处。但是,我哥对杨纯田的好感并不是完全出于偏爱。头一回见杨纯田,是我妈带他去打针。那时,杨纯田四十多岁了,刚把杨纯武家的大儿子杨祖献过继到自己家。
  • 冬季营养食谱

    冬季营养食谱

    《家庭美食坊丛书》根据四季的特点、不同的家常菜式、南北方的不同饮食习惯,精选了一千多道家常菜。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富含营养,又有保健功效,让你吃得美味,吃出健康。《家庭美食坊丛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还有相关的营养知识,是家庭食物调养的有益参考书。
  • 诡案录:民国那些奇案

    诡案录:民国那些奇案

    民国时期,中华大地扰乱不堪,内忧外患,政党林立,明争暗斗,局势动荡,人民身陷水深火热之中。在乱世的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上演了不知多少扑朔迷离的奇案。作者从浩瀚的民国史料中选取了广受关注的十四个人物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悬疑案件,带读者一起挖掘其背后隐藏的秘密,还原民国时期动乱的历史,重新解答这些不解之谜。重重疑云,惊心秘闻,一部部诡异档案勾连缠绕,呈现出一幅生动鲜活的民国画卷。
  • 淡定的女人最幸福

    淡定的女人最幸福

    本书是一本写给女人的心灵鸡汤,书中选取了88则浓缩了生活智慧与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涵盖了心态、爱情、婚姻、事业等方方面面。一个个深刻的寓言故事,给女人醍醐灌顶的彻悟,告诉女人幸福的奥秘,帮助女人解决生活中的困惑,体悟到生命的真谛。
  • 亲亲小丫头:爱上霸道少爷

    亲亲小丫头:爱上霸道少爷

    涩涩新文《首席一吻成瘾》正式发布了,欢迎新老读者入坑哦~【已完结】“原谅我的懦弱,原谅的我放不下,对不起,是我没有守住我们的爱情!”某女含泪说出。“也许还是我不够好,才是使你一次两次的放弃我,离开我,是我不够好,我不怪你!”某少爷望着天空。“如果爱上你是我犯罪的开始,我也从来没有后悔过,就算爱你爱到下地狱,我也回不了头了。”某富家千金强忍泪水。“原谅我再也无法远远地看着你,守护着你,原谅我也是一个人也有想要霸占你的爱,也想住进你的心里。”某少爷用力的嘶吼。一段你爱我,我爱他,他爱她的倾世虐恋,一点点拉开帷幕。
  • Innovative State
  • 风小叶游记

    风小叶游记

    老师说了,不能浪费粮食,当初要是能有这点东西,卖火柴的小女孩就不会死了……
  • 长寿之城

    长寿之城

    光盘,广西第四、六、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获广西、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以上30余次。创作及出版长篇小说6部,在花城、上海文学、作家、钟山、北京文学等中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迄今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
  • 余生有你刚好

    余生有你刚好

    某天,李楚窈问周跳跳,“你说你哥当初为什么选我?”周跳跳笨手笨脚的在李楚窈头上编了个巨丑的麻花辫,话不过脑子的回答,“大概是因为你跟我一样不学无术,没有野心,好拿捏。”周厉走近抬手给了周跳跳一个暴栗,也不知打的是她说的话还是她在李楚窈头上搞的小动作。然而不久后,却是周厉亲手教会她商场里的尔虞我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