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6000000002

第2章 阶级 流品与品度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中国史家总是习惯戴上阶级分析的眼镜把各色人群标签分类,谁一旦被扣上“剥削阶级”这顶帽子,就像惹上瘟疫,人人唯恐避之不及。实际上,“阶级”一词纯属西方舶来品,谈“阶级”首先得知道什么是“贵族”,才能按身份划分出个三六九等来。用这个标准看中国史,秦朝以前还讲“封建”,什么是“封建”?简单说,就是君王根据血缘的尊卑亲疏切割出一块块辖地,皇亲国戚在各自的封地里作威作福,说一不二。秦以后是流氓当道,连皇帝都丢了高贵的血统,一般人的血脉就更没什么正宗可言。艺术标准更是坏了章法,失了定力,在高低之间来回乱串,失去了贵族生活本来该有的味道。所以有人说了句极端话,认为秦以后根本没艺术可谈。

若换个标准,汉代以后还算是留着点贵族的尾巴,如魏晋时期仍讲“门阀”,做官选人都要看门第出身。血统品级虽早已不那么纯粹,没有了先秦那般严格的宗子继承关系,宗法谱系也丢散得几乎没影了,可场面上的事还得靠世家大族支撑门面。魏晋时期南北地理空间尽管裂成两截,二百年间相互对峙下来,双方人才的分布还是逃不出几个大姓的掌控,他们不但互相联姻,而且家教谨严,甚至在家里没事就操练朝章国典,门族个个正襟危坐,家中日日钟鼓礼乐,确是以后稀有的景致。所以从魏晋一朝历数下来,还是累积了一些对品味的甄别标准。

近世某些史家嗅到了这股残留的贵族气,钱穆先生就曾说过,西方有阶级无流品,中国有流品无阶级。“流品”往往表现得散漫无形,若隐若现,却是区分“雅”“俗”的标准,在日常生活中被活泼泼地用着,其中散发出的味道很难用西语刻画。如官和吏就分两途,给官员做跟班的吏胥被人瞧不起,教书人和衙门里办公文的师爷也有清浊之分,地位大不一样。在科举制度中同样有“清流”“浊流”之别,进士及第算是清流,秀才举人则沦为浊流,只能沉淀在底层。

最近重读邓子琴先生的《中国风俗史》,邓先生有一个近似的说法,他以“品度”“伦际”观察中国风俗之变。他的意思是,古人有自己一套品评人才事务的标准,每朝每代均不一样,没办法用现代词语准确描述。比如他概括南北朝的品度是“谐谑”“歌咏”“游陟”,北宋是“士气中心时代”,则有“宽厚”“沉静”“淡泊”“好学”之风,明代士人被说成“刚劲”“强毅”“刻苦”,清代流行“雍容”“细密”“推延”“条理”的风气,这些描述都是从古书中归纳凝练出来,非常符合当时人的生存状态。

如果细细按照品度赏鉴各朝人物,倒是像一幅形态各异的风俗百图。比如东汉的异议人士被形容成“匹夫抗愤,处士横议”,这些士子“激扬名声,相互题拂,品核公卿,裁量执政”,彼此借力推广声誉,如果一旦看不惯对方,动不动就绝交。天下名士,在他们的眼里统统被归类划等,用笔墨状摹其神态。如有“三君”(一世所宗)、“八俊”(人之英)、“八顾”(德行引人),“八及”(导人追宗)、“八厨”(以财救人)种种复杂名目,这种对人品性的归类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辨别其中的确切含义,只能揣测大概的意思,无外是说这些人的精神气质多么秀出于林,夺人眼球。

所谓“品度”应与君王的胸襟气象有关。东汉士林中还有“儒学”“文章”“推士”“纠违”“阴阳”“弘道”种种说辞,不过被子琴先生评为“谨严有余,恢廓不足,制行有余,风采无闻”,大致与学术一尊、国不两才的风气有关。汉武帝雄才大略,开疆拓土,自然需要笼络各类人才。汉光武帝抄袭先祖的管理手段,但人才的多样化建设就显得弱了许多,只是大致绵延上代的路子。一般来说,事业型人物少,道德型人物就多,东汉风气淳厚,竟还有“让官”的事情发生,有人拼命想推掉皇帝加封的官爵,让给自己兄弟。现在看来这行为有点犯傻,令人不解。还有一个故事说兄弟俩被饿疯了的劫盗掳获,匪徒正准备把他们煮了喂饱肚子,不料两人争着恳求匪徒说,吃掉我吧,放过我的兄弟,真是呆得可爱,匪徒更可爱,虽然饿得两眼发晕,还是觉得这兄弟俩太过仗义,干脆把两人全给放了。

到了东汉末年,风气又有变化,影响到了对人物品度的评价。例如曹操用人只重“才”不重“德”,他说只要你有才,即使像汉初宰相陈平那样“盗嫂受金”,干出与嫂嫂通奸和疯狂敛财的不义勾当也没关系,那些“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都要荐举出来,不要有所遗漏。

随后的士人流品中有清谈之风,他们矜夸门阀,这与东汉士子好发议论批评时政的“清议”有所不同。这批门阀弟子,《庄子》中称为“膏粱之子”,相当于今天的“富二代”加“官二代”,无衣食之忧,才能放肆地胡乱说话。

魏晋士人的品度标准是要精读《老》《庄》《易》,蔑视儒家礼法,甚至对手也受了感染,好像不通晓老庄之学就根本上不了争论的台面。再有一个习惯就是重养生,大家一起吃一种药叫“寒食散”,味道和效果怎么样我们不得而知。这帮闲人对音律乐器如琵琶等极为精通熟稔,终日喝酒饮茶,放浪形骸,自有另一种风度韵味。有人形容王衍在众人中,如“珠玉在乱石间”。在姿势上,魏晋人身坐胡床,手执一种叫麈尾的道具,娓娓纵横辩论。有一次激辩正酣,热好了四次饭都顾不上吃,散伙后常常麈尾乱扔了一地。

南朝君臣有时会相互嬉戏调侃,完全乱了礼法秩序,如南朝一位皇帝召人通宵达旦地下棋,累得筋疲力尽,还做起打油诗嘲讽说,这模样“状若丧家狗,又似悬风槌”。士人还有游历名山大川的嗜好。谢灵运经常穿着木屐登山,上山去掉前齿,下山去掉后齿,有一次游览找不到出路,就专门带着数百人伐山开道,惊动了当地太守,以为是山贼出来打劫。

南宋以后,品度有变,文人开始把“道德”和“风俗”挂在一起议论。苏轼就认为国家的存亡不在武力的强弱,而在道德的高低,不在于是富是贫,在于风俗的厚薄,一看就知道是保守派的想法,常被改革派讥讽为迂阔忠厚,老成迟钝。改革派领袖王安石和司马光有个小小的争论,司马光说他好用“真小人”,王安石回答说:要行新法,旧人往往不敢向前冲,只有那些有才力的人敢于担当,等新法实行后,我会把他们统统赶走,换上老成持重的旧人守护,不是很好吗?他的原话是:“智者行之,仁者守之。”司马光说这你就错了,君子潇洒不恋位,很难说动他们出来帮忙,让他们再让位自然不难,如果小人一旦得势,就不会轻易言退,如勒令劝退,必反目成仇。后来果然有出卖王安石的小人出现,让他后悔莫及。

我们现代人习惯用忠奸善恶的品度衡量人才等级,其实是过于强调黑白两分了。邓子琴品评南宋人物时说:“主战者急君父之难,主和者审利害之势,均不必以贤奸论。”意思是,主张打仗的人固然有血性之勇,极力讲和的人也许更能审时度势,对这两类人物,应各有判断的品度。求和者的理由是,应把精力用于“内治”,休养生息,保境安民,所以南宋主和者中也有不少君子,不可纯以褒贬善恶简单对待。当然假借和议,想借机谋利者也大有人在,按品度而言,就有“柔媚”“险诐”“模棱”“怯懦”的划分。“险诐”的评价源于一个故事,说一个叫胡纮的人拜谒朱熹,朱熹一般用米饭招待学生,胡纮作为客人也不例外。胡纮很不高兴,不相信山中居然搞不到一只鸡和一杯酒,觉得太受怠慢,于是离开后上书大骂朱熹是煽动伪学的头子。

到了明代,特别影响品度判断的是一种“乡谊观”。同乡按照行省划分是从明代开始的,各护乡情的情况随处可见,这就超出了一般的乡土情缘,颇有一点政治联谊的味道了。

明代士人还有一个毛病是好在某个问题上争得你死我活,这一点与南宋辩论是“和”是“战”的国策大局,气象颇有不同。明代争的是帝王立统的家事,如明末的所谓“三大案”,就是在反复争执哪家皇亲宗室应该继承皇位,纯属宫闱私事,结果闹得鸡飞狗跳,撕破脸皮,最后沦为党争,沾染上恶名,所以才有东林未必皆君子,反东林未必尽小人的说法。加上受阳明禅风影响,一时间士风激荡,讲学以诳诞放逐为美,似乎满街都是圣人。有传说颜山农在收徒时必先打人三拳,才收为弟子,可见放荡得有些无边了。

进入清代,君王以蛮夷身份继承明代大统,自然从心理上感到自卑,容易多疑猜忌,文人行为一旦放诞起来,常常激起满人联想,觉得汉人在重演南宋鄙视胡人的旧把戏,加之言路阻断,官僚苟且,品度的标准自然再起变化。清代多称赞某人谨厚、廉静、退让,认为是“大人”的品格。有人批评说,这种苟且不过是“乡曲之行”,哪里有什么大人的气象。“大人”的标准应该是在治理国家、维护社稷方面刚毅果决,为天下长久考虑,即使和皇帝闹翻散伙也在所不计,不会计较个人得失,投缘则留,不投缘则去。

事实却是,大多数官员左顾右盼,生怕乱发议论惹动众怒丢掉官位,不如貌显敦厚,静观不语,才能安坐无患,又可轻易博得廉退不争的美名。清朝被称为“贤人”的人物多属此类。有人感叹,当他们峨冠博带从容踱步于宫廷之内,真是仪态雍容万方,内心深不可测。故时人评价当时士风说:“无其才而冒其位,安其乐而避其患。”在此种风气之下,争论之风自然止息无闻。士人的品度是社会风气的一种风向标,由此可窥见清人的整体风貌。

晚清民国时期,西风已渐渐侵入国人肌体,功利思想流行无忌,越来越不受儒术枷锁的限制,品度自然又起变化。近人多把国人优胜劣汰思想的勃兴归于西方进化论的影响,实则中国先秦墨、法、纵横诸派都有肯定追求利益的言论,只不过不是中国文化的主流。功利思想被儒家“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观念压抑得太苦,无法抬起头来。牟利之人必须装扮成儒家才有发言的机会。西方天演竞争理论的输入,明目张胆鼓吹逐利优先,恰可与古代功利观接榫,摆脱儒术束缚犹如打开潘多拉的盒子,放魔鬼横行于世,遂使文人“品度”风格大变。

晚清面对西方势力的反复蹂躏,无法从容应对,历代品度中的“清议”一项自然增添了新的内容。如道咸以来,清议渐渐成为抵抗西方污染的代名词,只要批评西人器技之学就容易获得“清名”赞誉,犹如古人“气节”附体,顿时激扬亢奋。甚至以是否反对洋务作为区分清流浊流的新标准,如吴汝纶就说过:“近来世议,以骂洋务为清流,以办洋务为浊流。”清流党阵营内的辜鸿铭不满李鸿章的理由是认为他只知有“政”,而不知有“教”,用人完全出于行政能力的考量,但论功利,不论气节,但论材能,不论人品。看上去和过去讨论品度的词语很像,只是内容更显新潮罢了。

同类推荐
  • 百度宅男当崇祯

    百度宅男当崇祯

    百度在手,天下我有。 二十一世纪的宅男杨改革,穿越时空,附身崇祯,开始皇帝的生涯。 梦回百度,搜寻自己需要的东西,脚踏野猪皮,拳打李自成,踹翻明朝士大夫精英。 实现一个宅男心目中的大明帝国。
  • 麋1黑风

    麋1黑风

    群体中,人际关系都离不开一个三字,具体到一个人身上就是三分之一的人喜欢,三分之一的人对你一般,三分之一的人讨厌你。好的要掏心,中立的要争取,敌意的要进攻。因此生活有一个原则,及去彼取此的原则。
  • 异闻秘录

    异闻秘录

    《看历史》创刊8年来积累了大量优秀文章,这些文章在挖掘新史料的基础上往往会发表许多新观点,让读者获得新感受,受到新启发。杂志编辑部从几千篇文稿中进行精华筛选,并针对不同主题来展开作品的集结。《异闻秘录》则是其中一辑。
  • 北唐天下

    北唐天下

    第四本新书《六贼纨绔》准备签约了,希望可以得到朋友们的认可与支持,多多收藏与推荐,感谢支持地朋友,有你们,我才一路坚持!
  • 唐朝小庄主

    唐朝小庄主

    在一个诗仙、诗圣、诗佛并立的时代,在一个豪放与腹黑到了极致的时代,穿越过去的吴天发现自己啥也不是,只能看着别人风骚显摆,自己默默的转身种田、赚钱
热门推荐
  • 天使不再有泪

    天使不再有泪

    是希坦创造了我,但,那只是希坦的一丝厌倦。我没有幸福女神的祝福,但那只是一瞬息的时间罢了。遇见他,凌乱又华丽的色彩再一次的掀起,也预示着……仇恨的来临。
  • 在全世界的边缘呼唤爱

    在全世界的边缘呼唤爱

    本书讲述作者因为爱情、家庭等变故,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的场景美轮美奂,醒来后,她决定去找寻梦中的地方,借以疗伤。她走遍欧洲,最后来到非洲,终于找到了自己梦中的地方!书中记载了她旅行期间的思考和感悟,以及对过去美好爱情的回忆。在非洲野性天然的美景中,她对人生、爱情都有了新的顿悟。全书文字优美,感情充沛,堪称一部关于爱与人生的逐梦之旅。
  • 偷拍男神99次

    偷拍男神99次

    第一次见面,是在偷拍现场。她拿着蛋糕,想要和他来张合照。第二次见面,是在片场。她把她爱吃的冰激淋分给他,而他竟然对她说,要负责——“先生,你是来搞笑吗!”男人抬眸看她,纤纤玉指甩出了一张支票:“一千万,协议结婚,有名无实,到了合适的时候我会和你离婚。”一千万……“啪——”雪糕落地,她呆若木鸡,等回神之后,手里就多出了一张红果果的结婚证——她瞪大了眼睛,满脑子都是——这特么是九块九买来的!
  • 妖孽神君归来

    妖孽神君归来

    这一世,她本可以修成正果,重回至尊之位,因他而改变……这一世,他本可以袖手旁观,它日与她见面问声:“上神,欢迎回归。”但,他做不到,所以这一世她注定无法修成正果。
  • 师父个个太绝色

    师父个个太绝色

    一觉醒来发现自己一个陌生男人压在身下,反射性的便一脚将人踹飞了出去。姐的便宜也敢占!当二十一世纪的第一女保镖穿越到一个废材大小姐身上会发生什么样的碰撞?修灵术,习剑法,拜神山圣君为师,只是这学艺之路好像……雾气氤氲的温泉池内“小鹿,进来给为师搓搓背。”“大师父,这种粗活怎么能让徒儿来做呢?更何况男男授受不亲……”“嗯?”“是!这种粗活当然是徒儿做了!”【特别注明:此文主角性别为→_→女。】
  • 关键在于落实

    关键在于落实

    本书为2006年出版的《关键在于落实》的修订版,全书诠释了落实的真谛和落实的现实意义;提示了落实不力带来的危害,探寻了落实不力的根源,并为有效落实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同旧版相比,本书的思想观点更为新颖,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更为紧密,书中提供了更具操作性的指导建议,比如书中为如何做一个落实型的员工和落实型领导提供了修炼的路径,为如何构建良好的落实文化提供了方法,为如何打造高效落实的团队提供了经验,等等。
  • 盛世邪宠:嫡女十四

    盛世邪宠:嫡女十四

    本以为是魂归九天,谁知是凤鸣九霄!族中长辈,抢钱、抢人、抢地拉,东西抢光之后,袖子一抽,快滚!陆千主面无表情,看似绝望,“你们当真要如此做?”长辈叫嚣,“你们四个废物,已被除名,废话少说,滚!”听完这些话,陆千主嘴角一勾,二话不说,带着家人离开,另起炉灶。再见面时,谁是本家,权倾天下,谁是天才,绝世惊华。。。茶中八卦:“听说了吗,陆千主是个武修天才,十四岁便进入青阶,踹了上一任的屁股。”“据说,陆千主是个奇才丹师,与天乾国第一丹师斗法,生生把对方气得吐血了。”“听闻陆千主制出的不知道什么等级的法器,把天乾国皇族的灵蛇宝剑给断成碎片。”“还有!陆千主是个念师,只是看了那个刁蛮公主一眼,刁蛮公主便跳起脱衣舞,直到今天都不敢出门。”“我靠,这陆千主到底是什么人啊,这不是全才吗!!!我们这些人还怎么活啊?”精彩片段:原陆家看上了陆千主所制的筑基丹,恬不知耻地上门讨要,“你们这些年吃陆家的,喝陆家的,用陆家的,也是你们做出贡献的时候了。从今天起,每月给陆家本家提供一百颗筑基丹,我让你们回本家。”陆千主挖了挖自己的耳朵,“是你蠢啊,还是你蠢啊,还是你蠢啊。我的一颗筑基丹要十万两—黄金!想要银子是吧?来人啊,换十万两碎银子,给我砸!”【二】极品十年竹叶青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十七八岁半裸的绝色少年,头顶一对红通、毛绒的耳朵。陆千主一把扯起少年的耳朵,“还我竹叶青!”“疼疼疼。”少年醒来,食指十对,可怜兮兮地看着陆千主,“我小狐家家的,哪知道什么竹叶青,我就是喝了,喝了点水。”“五马分尸,炮烙,天马流星拳!”陆千主对着那少年的脸猛一阵蹂躏,“还我的竹叶青!”“停停停。”少年眼泪汪汪,好不惹人怜爱,他放软身子,靠向陆千主,头枕在陆千主的胸上,蹭了蹭,“那我用身体偿还吧。”陆千主眯起眼睛,敢占她便宜?陆千主一把揪起少年的狐狸尾巴,把他打回原形。看到陆千主凶狠的样子,小狐的爪子死死抓在地上,被陆千主扯出条条抓痕,于是,一人要一狐签下了不平等条约,一辈子为奴为婢,直到陆千主满意为止。
  • 异种骑士团

    异种骑士团

    生命工程专业的副教授,穿越至中世纪欧洲的异世界,利用现代生物化学技术,发现人类历史上早已灭绝的病毒、细菌、寄生虫,居然是异能力的来源。他挽救并整合了被俗世称为“异种”的人群,建立起横扫千军的异种骑士团,在中世纪里掀起了一场革命的狂潮。架空世界、奇幻背景、称霸主线、剧情稍稍严肃、略微涉及生化知识。前面的章节有些沉闷,越往后越精彩。
  • 倾歌天下

    倾歌天下

    一场声势浩大、旷年持久的纷争,一曲悲欢千愁、家国兴衰的咏叹!一切的一切,皆起源于这个被满门抄斩,株连五族被贬黜冷宫,终身不孕更被奴才凌辱而死的女子!父兄势力的丧失,使她从贵妃沦为了废妃一道圣旨,更将她从妃嫔变为了和亲女一万石粮食,她就仅只这一万石粮食的价值?!是谁在爱恨中迷失了前路?又是谁在权势下臣服了欲望?用血铺成的复仇之路,又是谁,握紧了死神的利刃?……三国之乱,始于此女,亦终于此女。赔百姓千万人之命,丧军士之血染风延山脉万里雪红。后人称其,倾歌天下!—————————————————————————————凌晚蓝,百折而后强大起来的奇女子:“尊严诚可贵,生命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利飘雪,胤国的四王爷,满头白发的阴霾男子:“你想要的不就是自由吗?只要你助我夺得大胤、乃至于这天下,我给你!”楚御天,大楚的皇帝,幼年为质的变态皇帝:“朕幼年在衡国为质时,哪一天不被你这个高贵的相国千金欺负个三五回的,现在好不容易有了机会,岂能轻易便放了你?朕的爱妃!”宇文飞逸,衡国的皇帝,忍辱负重的少年天子:“朕立你作皇贵妃,无非是看着你那野心勃勃的父兄的兵权罢了,现在他们既然已死,你于朕,又还有什么意义呢?能换得一万石粮食,也算是物尽其用了!”推荐瑜自己的完结红楼V文《红影黛姿潇湘月》:强力推荐金多多巨彪悍巨好看的文《冷宫虐妃》:好友沧海明珠的红楼新文《红楼之黛色倾城》:好友银色月光的新文《娥妃》:好友诺诺宝贝超级无敌彪悍的好看文文:《血色妖瞳》精妙林兮巨好看的现代文:《美人宠》(瑜天天追的文,就是她丫的更新太慢,哎!)好友落花楼主的精彩正剧新文:《狠轻绝》(精彩不容错过哦!)四川老乡好友殷紫的青春幽默搞笑新文:《天杀的冤家》
  • 大卫·科波菲尔

    大卫·科波菲尔

    讲到英国文学,不能不提到狄更斯;讲到狄更斯,不能不提到《大卫·科波菲尔》。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曾把本书和《圣经》并列,誉为:“一切英国小说中最好的一部。”的确称得上是文学史上的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主人公大卫,是一个善良博爱、正直勤奋、务实进取的知识分子典型。他虽然也有过错误的念头,荒唐的举止,但妻婆的“无论在什么时候,决不可卑鄙自私,决不可弄虚作假,决不可残酷无情”成了他的座右铭,手向上指着的爱格妮斯就是他的“指路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