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6700000002

第2章 再见,原配的世界(2)

不过,我倒为陆氏门徒忧心起来,若活至今,莫非当绝茶断饮乎?君不见江河色变,水华尽殆,即便依庭灿所嘱,汲水时跑远一点,“须遣诚实山僮取之,以免石头城下之伪”。可如今从任一城池出发,方圆百里,恐难觅一活泉。至于那趋“山幽”、避“市喧”,更无从谈起了,凡奇山险峰和藏泉之地,哪个不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尘嚣甚上,真水绝矣。

《续茶经》里,陆庭灿还有段话,虽不经意,却让我吃惊,“余在京三年,取汲德胜门外水烹茶,最佳”。

德胜门,那地儿我熟啊,其水居然最佳?

不过联想其他旧事,便也不疑了,比如一本京城谈吃的书里就说:晚清时,阜城门外的河里产大青虾,东直门外产大白虾,皆有名,菜馆趋之若鹜。

旧京还有句俗话:玉泉山的水,东直门的冰。意思是东直门一带的冰最好,老北京过去有挖窖存冰、冬储夏用的习惯。冰好,水肯定也不差啊。

真是江河日下,恍若隔世啊……

可怜天下嗜茶人,生不逢水,为时晚矣。

4、桥是水的情书

桥,水梁也。

——许慎《说文解字》

在北方,有句长者讥笑后生的话:我吃的盐比你咽的粮多。到南方,这话换成了: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多。

南方水盛桥密,以桥佐证一个人的生涯和阅历,确不虚妄。如小城绍兴,古誉“三山万户巷盘曲,百桥千街水纵横”,至清代,尚存河道六十公里,湖池近三十,石桥逾二百。再看那描绘城郭的古诗,无不渠满塘涨,水色烂漫——

“据龙蟠虎踞之雄,依负山带水之胜。”(南京)

“片叶浮沉巴子国,两江襟带浮图关。”(重庆)

“五岭北束峰在地,九州南尽水浮天。”(广州)

“七条琴川皆入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常熟)

不过,前辈对小儿的上述矜夸,恐今后不宜说了。

因为水没那么盛了,水萎则桥颓。况且,桥的含义也变了。

孩提时,我用蜡笔在纸上画桥,末了,总要在下方仔细描几条曲线,象征波浪。近日观儿童画展,遇几幅桥,但觉哪儿不对劲,后倏醒:桥下无水!如今小儿画里,桥下已然旱地街衢,车水马龙。

白驹30年,桥的逻辑大变。水纹,被时间的橡皮擦去。

回头想,儿时的我脑子里是有定式的:水生桥,桥生水;无桥之水和无水之桥,皆为残疾。二者,天然即厮磨关系,仿佛姊妹,仿佛唇齿,仿佛伴侣。

也可以说,水是桥的魂曲,桥是水的情书。

这天设地造的姻缘,不仅是我稚时的天真,也是几千年的风物常态。

《说文》云:桥,水梁也。

一句话奠定了桥和水的组合。先人搭桥,最早以木,故落“乔”音。山涧遇一独木,即显示此处并不荒凉,有人已来过。后石桥渐多了起来,至明,文震亨《长物志》里说桥:“广池巨浸,须用文石为桥……小溪曲涧,用石子砌者佳。”

可见明人眼里,桥还是不脱水的,一定要以水为床,一定要娶水才行。

这部爱情,这门婚事,又是怎么散伙的呢?桥之背叛,还是水的嫌弃?

我想,更多还是水的早逝吧。

许多古老的桥仍在,以碑的名义,曝晒于滩壁。

水已遥远,像传说,像呜咽的风。

桥,不再波粼荡漾,不再烟笼袅袅,不再青苔漉染,不再垂柳映月。剩下的,是枯石的寂寞,是风化的煎熬,是皴裂的沧桑。

犹如鳏夫寡娘。

无数新桥轰鸣降生,钢筋水泥,旱地拔葱。

现代化的天桥、高架桥、立交桥,已完全和水没瓜葛了。其墩梁,已无水淫浸痕;其脑海,已无水之记忆。

从“跃水”到“凌空”,桥的古义已变。桥,不再是水的共栖词,不再留恋水的婚床。那条万年的丝带,涣散了。

没有爱情的桥,大概无须徘徊,甚至不值得看罢。

我从未在立交桥上散步过。它是物理的,无体温,无灵魂。你没法和它交流,一句也不想说。

老北京的地名多含桥,“白石桥”“虎坊桥”“高粱桥”“双桥”……说明旧时水是很盛的。现在桥更多了,从二环到六环,每个叠岔口都叫桥,但已和水绝缘,乃彻头彻尾的旱桥,也是最让人迷路的地方。

其实不该叫桥,叫啥都行。

走在福建,最惊讶的是,八闽先人竟如此舍得在户外下工夫,那么多银子和心思花在了桥这种公共设施上。而桥之精美、之文气,又远超实用,真应了《长物志》里那些讲究。

泉州古称刺桐,因海贸沸腾,有“市井十洲人”之说,在那儿,我偶遇两座宋代跨海石桥:一是当地郡守、书法家蔡襄督造的洛阳桥,长834米,阔7米,首创“筏形基础”以造桥墩,种植牡蛎以固桥基,虽沐千年风雨,岿然完好;另是号称“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藏于晋江安海镇,桥长2225米,俗称五里,它属漫水桥,潮起潮落,暮伏晨出,其龄仅比前者短80年。

洛阳桥、安平桥,其桥程和雕饰,仅走马观花就各耗我半日,尤其那五里桥,真是名副其实的长啊,幸好不断有桥亭歇息。立其上,遥想当年的烟波浩淼,先人的视界、手笔、匠心乃至消耗,皆让人动容。

古代纳富之地,必卧虹藏桥。如此浩大的石方工程和建筑标准,1000年前,除“东方第一大港”,谁还有实力和胸怀收留它们?

听说,这两座桥,都是民间集资修的。

而在福建的屏南、连城,我又屡屡邂逅世间最浪漫的桥——木拱廊桥,它们像是被鸟儿从某处叼来,突然搁在了那儿似的。这些空中走廊,衔山跃水,遮日蔽雨,专供旅者休憩。如今,仅屏南一地,尚存56座,至于早年多少,唯鸟儿知晓了。

如此深僻之地,如此精美建构,究竟要满足谁的目光、谁的验收呢?

无论海边的千年石桥,还是深山的木拱廊桥,我都钦佩那背后的完美主义和诗情画意,钦佩那打造永久性建筑的决心和定力。

它们不妥协,不打折,不偷工减料,不唯利是图。且有一共征:桥亭或桥屋,皆有记载建桥年月、工匠、董事和捐资人姓名的碑铭。为什么呢?

我猜有二:一是答谢和瞻仰,以激励过往,促人效仿;二是质量监督和舆论问责,谁直接或间接筑桥,名刻于上,或流芳千古,或速朽速亡,自个看着办吧。

诸桥虽逾千年却完好传世,是否和此机制有关呢?

不像现在的桥,虽说钢筋混凝土,却这儿塌那儿陷,人走着走着就掉下去了……

而且,也没听说古时哪些桥是收费的。

桥,作为跋涉必经,是人生最珍贵的路段之一。

桥,作为露天公器,是社会最重要的标点之一。

它的质量、美丑、品格,不仅是某个地域的名片,也是一个时代的脸面。

八闽,乃朱熹朱文公故里,桥好,理所当然。

为什么好建筑都是古人造的?

为什么好文章都是古人写的?

为什么好恋爱都是古人谈的?

……

最后,想起沈从文一句话来。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说得真好,轻飘飘的一句,把人间大美都串在了一起。

沈先生去世有年,也算古人了。

5、谁偷走了夜里的“黑”

1

你见过真正的黑夜吗?深沉的、浓烈的、黑魆魆的夜?

儿时是有的,小学作文里,我还用过“漆黑”,还说它“伸手不见五指”。

从何时起?昼夜的边界模糊了,夜变得浅薄,没了厚度和深意,犹如墨被稀释……渐渐,口语中也剥掉了“黑”字,只剩下“夜”。

夜和黑夜,是两样事物。

夜是个时段,乃光阴的运行区间;黑夜不然,是一种境,一种栖息和生态美学。一个是场次,一个是场。

在大自然的原始配置中,夜天经地义是黑的,黑了亿万年。即使有了人类的火把,夜还是黑的,底蕴和本质还是黑的。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

这是《诗经·庭燎》开头的话,给我的印象就是:夜真深啊。

那会儿的夜,很纯。

一位苗寨兄弟进京参加“原生态民歌大赛”,翻来覆去睡不着,为什么?城里的夜太亮了。没法子,只好以厚毛巾蒙面,诈一回眼睛。在他看来,黑的浓度不够,即算不上夜,俨然掺水的酒,不配叫酒。

习惯了夜的黑,犹如习惯了酒之烈,否则难下咽。

宋时,人们管睡眠叫“黑甜”,入梦即“赴黑甜”。意思是说,又黑又甜才算好觉,睡之酣,须仰赖夜之黑:夜色浅淡,则世气不宁;浮光乱渡,则心神难束。所以古代养生,力主亥时(约晚10点)前就寝,唯此,睡眠才能占有夜的深沉部分。

现代人的“黑甜”,只好求助于厚厚的窗帘了,人工围出一角来。

伪造黑夜,虚拟黑夜……难怪窗帘生意如此火爆。

2

昼夜轮值,黑白往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乃自然之道、人生正解。

夜,是上天之手撒下的一块布,一座氤氲的罩体,其功能即覆护万物、取缔喧哗、纳藏浮尘,犹若海绵吸水、收杂入屉。无夜,谁来叫停芸众的熙攘纷扰和劳顿之苦?何以平息白昼的手舞足蹈与嘈沸之亢?夜,还和精神的营养素——“寂”“定”“谧”相通,“夜深人静”意思是夜深,心方静远……而这一切,须靠结结实实的“黑”来完成:无黑,则万物败露,星月萎怠;无黑则无隐,无隐则无宁。

所以我一直觉得,黑,不仅是夜之色相,更是夜的价值核心。

黑,是夜的光华,是夜的能量,是夜的灵魂,也是夜的尊严。

“不夜城”,绝对是个贬义词。等于把夜的独立性给废黜了,把星空给挤兑和欺负了。它侵略了夜,丑化了夜,羞辱了夜,仿佛闯到人家床前掀被子。

将白昼肆意加长,将黑夜胡乱点燃,是一场美学暴乱、一场自然事故。无阴润,则阳萎;无夜育,则昼疲。黑白失调,糟蹋了两样好东西。

往实了说,这既伤耗能源,又损害生理。我一直纳闷为何现代鸡发育那么快。真相是:笼舍全天照明,鸡无法睡觉,于是拼命吃。见光吃食,乃鸡的秉性,人识破了这点,故取缔了黑,令其不舍昼夜地膨胀身子。

现代鸡是在疯狂的植物神经紊乱中被速成的。它们没有童年,没有青春,只有起点和终点。人享用的,即这些可怜的被篡改了生命密码的鸡,这些一声不吭、无一日之宁的鸡。毕其一生,它们连一次黑夜都没体会,连鸣都没打过。

我想,应给其重新起个名:昼鸡,或胃鸡。

无黑,对人体的折磨更大,可谓痛不欲生。据说逼供多用此法,不打不骂,只用大灯泡照你,一两日挺过去,第三天,你会哭喊着哀求睡一会儿,哪怕随后拉出去枪毙。

3

黑夜,不仅消隐物象,它还让生命睁开另一双眼,去感受和识别更多无形而贴心的东西。

成年后,我只遇上一回真正的夜。

那年,随福建的朋友游武夷山,在山里一家宾舍落脚。夜半,饥饿来了,大伙驱车去一条僻静的江边寻夜宵。

吃到一半,突然一片漆黑,断电了。

等骚动过去,我猛然意识到:它来了,真正的夜来了。

亿万年前的夜,秦汉的夜,魏晋的夜,唐宋的夜……来了。

此时此刻,我和一个古人面对的一模一样?

山河依旧?草木依旧?虫鸣依旧?

是,应该是。那种弥漫天地、不含杂质、水墨淋漓的黑,乃我前所未遇。

星月也恢复了古意,又亮又大,神采奕奕。还有脚下那条江,初来时并未听到哗哗的流淌,此刻,它让我顿悟了什么叫“川流不息”,什么叫“逝者如斯”,它让我意识到它已在这儿住了几千年……

我被带入了一幅古画,成了其中一员,成了高山流水的一部分。

其实,这不过是夜的一次显形,恢复其本来面目罢了。

而我们每天乃至一生的面对,皆为被改造过的不实之夜。

几小时后,灯火大作,酒消梦散。

21世纪又回来了。

这是一次靠“事故”收获的夜。

对都市人来说,这样的机会寥寥无几。第一,你须熄掉现代光源,遭遇或制造一次停电。第二,你须走出足够远,甩掉市声人沸的跟踪,最好荒山野岭、人烟稀少,否则一束过路车灯、一架红眼航班,即会将梦惊飞。

所以,这是运气。

4

夜的美德还在于,其遮蔽性给人生营造了一种社会文化:个体感和隐私性。

如果说,白昼之人,不得不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下演绎集体生活模式,那么,黑则让人生从“广场状态”移入角落状态,夜成了除住宅空间外更辽阔的私生活舞台。所以,“夜生活”即同义于“私生活”。

我向来觉得,生活的本质即私生活,私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白天,人属于人群,不属于自我,正是夜,让世界还原成一个个私人领地和精神单元,正是黑的降临,才预示着生活帷幕的拉开。

但棘手的是:现代之夜的“黑”,明显减量了,不足值了。

现代生活和城市发展的一个趋向是:愈发地白昼化,愈发地广场性。风靡各地的“灯光工程”“不夜工程”、无孔不入的摄像头,即为例证。

凡诱惑之物,必成为一种资源,进而孕育一份产业。

终于,有人瞄上了“黑”,并把它变成巧克力一样的东西——

2005年,北京商务区开了一家名为“巨鲸肚”的黑暗餐厅,顾名思义,这是个伸手不见五指的人造空间。该餐厅分亮光区和黑暗区,客人先在亮区点餐,将手机、打火机、表链等发光品存储,再由佩夜视镜的侍者引入暗区。

一时间,该餐厅生意火爆,预订期长达一周。说是进餐,不如说猎奇,因为没人把吃当回事,据说饭菜并不可口,大家消费的是黑——绝对的、久违的、正宗的、业已消逝的“黑”。

我想,谁要打造一个名叫“夜未央”的诗意空间,肯定更卖座。

我也会去消费。夜如何其?夜未央,夜未央……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一点不厌光,相反,我深爱星月之华、烛火之灿。

夜里,微光最迷人,最让人心荡漾。

我厌倦的是“白夜城市”“不夜工程”,它恶意篡改了大自然的逻辑和黑白之比,将悦目变成了刺眼。

对“黑”的偏见和驱逐,让这个时代有点蠢。

我觉得,人类应干好两件事——

一是点亮黑夜,一是修复黑夜。

同属文明,一样伟大。

6、追着井说声谢谢

掘井而饮,耕田而食。

——《击壤歌》

“井”,一个标准的象形字。

犹如大地突然睁开了眼睛。

若没有井,人类生活会是个啥样子呢?

恐怕仍是逐水草而居、顺河沿一溜排开的格局罢。

井,改变了栖息,结束了游荡和漂移,使人过上了定居的小日子。有了井,才诞生了宅,“家”一词才有了“地点”的涵义。

渐渐,井成了锚,成了根。远走他方又称“背井离乡”。

建村落,筑城池,首要事即挖一眼井。

有了井,家才有据点,人生才有了地址。而后,才有街衢和商铺,才有了社区景象。所以,民间有个代词:市井。

据说一些边寨,至今还有这样的习俗:新娘进寨后第一件事不是入洞房,而是赴井挑水,目的并非解渴,而是认井——认井即认家,或者说让井认一下这位新成员。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和朱熹是老乡,同住闽西的五夫镇。那村子我去过,柳荷生烟,街心必遇古井,水澈见鱼,汲饮延今。少时我不懂“井饮”和“柳词”有何瓜葛,多年后才醒悟:井即人烟啊,这是在说一个人的知名度呢。

如此看来,柳永的粉丝比刘德华多,且世世代代。

北京乃胡同王国。称街谓巷的暂不算,直接叫胡同的,明代有四百,清代近一千,现今一千三百多。胡同之说,元代即有,元剧《沙门岛张生煮海》中,张羽问梅香:“你家住哪?”梅香答:“我家住砖塔儿胡同。”砖塔儿胡同在西四南大街,至今未改名。但有件事一直折磨史学界:“胡同”怎么成为街巷名的?这个古怪的发音究竟何意呢?

后研究出来了:“胡同”最初非汉语,乃蒙古语“忽洞格”的变音,而“忽洞格”的意思即井。建元大都时,北京一片荒野,紧挨“海子”(蒙语,意湖)的地盘优先给了皇宫,百姓街区则掘井吃水,渐渐因井成巷,取名时自然也不离“井”字了。

另外,有些胡同名颇让人费解,要么很难听,要么讲不通,比如“屎壳郎胡同”“巴儿胡同”“碾儿胡同”“帽儿胡同”……其实,也是蒙语作祟,意思分别为“甜的井”“小的井”“细的井”“废的井”。待至明清,蒙语渐去,但被汉语修正的巷名仍恋“井”字,什么“三井胡同”“四井胡同”“七井胡同”“甘井胡同”“湿井胡同”“沙井胡同”“铜井胡同”“罗家井胡同”……因重名太多,只好将字更易,比如今天的“镜儿胡同”“景儿胡同”“前井胡同”,原先都叫“井儿胡同”。

着实意外啊,京城表面是胡同的天下,幕后的操盘手竟然是井。

井,谋划和布局着“城”这盘大棋。

同类推荐
  • 哥们儿心态好极了

    哥们儿心态好极了

    最年轻的“金话筒奖”获奖主持人海阳首次出版的随笔作品,呈现了一位优质暖男对于生活、情感、时事等诸多社会问题的态度。文笔温暖亲切,既诙谐幽默又犀利深沉,颇富哲理,仿佛在与你促膝交谈,让读者在开怀一笑的同时,又能引起共鸣。具有健康正能量!
  • 时光随想

    时光随想

    《时光随想》本书主要分为五章”从业絮语“”人生感悟“”读书有得“”春秋记忆“”韵满情怀“。
  • 塞纳河畔的无名少女

    塞纳河畔的无名少女

    本书收录了著名文学家冯至先生的近百篇散文随笔作品,内容涵盖了从自然散文到杂文、文艺杂论等多种不同风格却又各具特色的文章。本书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对当代读者全面了解冯至的散文随笔创作及其一生的文艺道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由著名德语翻译家杨武能先生作序。
  • 旧事新知风雨声

    旧事新知风雨声

    本书汇集散见于数十种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版物刊载的文人原创作品,包括鲁迅、梁遇春等多位大师和学人,他们共同学习文化的本质,学习哲学的本义,学习研究国故的方法,了解科学以及科学研究的含义,了解心理学的真正意义。这是一本围绕文化、哲学、科学、心理学等诸多常识和新知而展开讨论的文集,是大师和学人奉献给我们的新知盛宴。从中我们不仅能够看到他们对于科学对于真理孜孜以求的认真负责的态度,也看到了他们对于各种知识不止步于权威和众论的可贵思想。
  • 工厂女孩

    工厂女孩

    为深入理解东莞工厂女孩的生活,诗人丁燕先后在两家电子厂、一家注塑厂打工,经历了200天最真实、最深刻的工厂生活,记录下这些工厂女孩青春、爱情与梦想的萌生与破灭,也是对裹挟了无数人命运的现代工业洪流的追问。
热门推荐
  • 医学源流论

    医学源流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征战天下之英雄无敌

    征战天下之英雄无敌

    文章简介李漠本是地球上一个混世魔王,一生行侠仗义、打抱不平,是Z国KM市第一高手,一次在英雄救“美”的时候,救到一个“极品MM”,当场被“极品MM”吓死。想我们的主人公李默,一世英雄,竟然这样死法,天理何在。临死之前的一瞬间回想起自己活了27年,还没有拉过MM的手,不觉死不瞑目,发誓如果有来生,定要御女无数,泡尽天下美女·····去到地府,阎王一查生死薄,忽然大惊,生死簿上写着“李默,永生不死云云···”。阎王无奈,着黑白无常送他回归阳间,黑白无常送李默到还阳路上,李默走上还阳路,居然被一道气墙反弹回来,顿时满头星星,晕头转向之间失足跌落轮回门,消失在无边无际的黑洞之中······魔法纪年1257年9月6日,我们的主人公李默因失足跌落轮回门,没有喝过孟婆汤,带着记忆重生异世,开始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 医妃惊世

    医妃惊世

    她本是实力强悍,医术超群的世家家主。一朝穿越成将军府的废柴嫡小姐,成为第一位被退婚的太子妃,人人嘲讽!选秀宴上,她被赐嫁给鼎鼎有名的残废王爷。众人笑:瞎子配残废,天生是一对。却不知她手握失传丹方,能练绝顶丹药;家养神级萌宠,天下独一无二!更可怕的是她家残废王爷——一肚子的腹黑坏水,外加逆天修炼体质,秒杀一众天才。白天坐轮椅,晚上却缠着她要亲亲、抱抱、举高高……
  • 爱得对,父母不会累

    爱得对,父母不会累

    亲子教育圣经!本书内容提要:现代父母常感叹和孩子之间出现了代沟,种种以“爱”之名但掺杂了太多的期望的行为。反而让孩子产生了抗拒。父母对孩子的爱出自于本能,但并非所有爱的方式都是正确且理智的。爱得对,爱是最好的沟通方式;爱得不对,爱反而会变成压力和障碍。本书分成七大部分,从42个法则,指导父母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爱孩了,教养孩子不仅变得轻松、愉快,也能培养孩子乐观且正向发展的人格。
  • 这个王妃没档次 (全本)

    这个王妃没档次 (全本)

    一穿越来,她直接成了新娘。没有伴娘,没有家人,甚至直接躺在冷冰冰的地上!睁开眼眼,她更夸张地看到一个虚弱的病美男在她面前上吊自杀。有没有搞错呀,她可是是响当当的人物!虽然她彪悍了点,嚣张了点,几个哥哥管太多了点,以至于她至今剩女嫁不出去——但——她指天大骂:“你丫的,我要的是老公,你给我一个病秧子干什么?”啥,他就是她老公,那个病得要死的七皇子就是他?如果是这样,那她身边愤怒大骂贱人的俊美男子,又是谁啊?这是哪出狗血戏码……她恼得大吼一声:“都给我住嘴!”------
  • 韩娱之2015

    韩娱之2015

    2015年的某天,一个普通的留学生无意间闯入韩国娱乐圈,从此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不灭魂帝

    不灭魂帝

    万物有天地本源化生而成。身是生命之本,魂是生命之源。修行便是要壮源还本,朔本归源,本源合一,方可长生不死,神通造化,通达万界,超脱天地,不入轮回。故事从天魂大陆上,一位意外获得吞天兽魂珠重生的少年说起……
  • 进阶游戏系统

    进阶游戏系统

    召唤游戏人物,召唤建筑。从人到神,从我的空间到我的世界。ps:烂尾了。。。勿入。。。
  • 冷妻价到,总裁请认输

    冷妻价到,总裁请认输

    他是这座城市举足轻重的慕氏继承人,而她,不过是一个家庭破碎内心受创的人。六年的离开,原来是为了更好地重逢。只是到底是什么让他们整整分开六年?又是什么让他们重逢以后却又爱恨纠缠?苏末兮,我可以爱你,也可以恨你,但就是不能离开你——慕少峰。
  • 我是天文知识大王(青少年科学小百科)

    我是天文知识大王(青少年科学小百科)

    科普读物从来不拒绝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三者的完美统一,它强化生动性与现实感;不仅要让青少年朋友欣赏科学世界的无穷韵律,更关注技术对现实生活的改变,以及人类所面对的问题和挑战。本书的出发点正是用科学的眼光追寻青少年心中对这个已知和未知世界的热情和关注,共同了解军事科技的相关知识,帮助他们认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了解人类社会,插上科学的翅膀, 去探索科学的奥秘,勇攀科学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