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09600000004

第4章 沉下去得“蛟龙”脚板底下出精品

——新闻精品是用脚这样采写的

时下,“脚板底下出新闻”“脚板底下出精品”这样一句被新闻工作者信奉的至理名言,一个朴实无华的道理,却遭到了一些人的质疑和冷遇。这些人认为,在网络、通信设备高度发达的时代,再提“脚板底下出新闻”已经不合时宜了。在这种思想的误导下,一些记者靠从网上扒新闻,从别家报纸上摘新闻,从通讯员的来稿上窃新闻,从新闻发布会上“剪”新闻。难怪某报一负责人痛心疾首地说:最恨的是有的记者的“贪”“懒”“馋”。这些记者高高在上,不是大单位、大机关、大宾馆不去,没有好饭局不去,整天想的是赶场子、拿包子、拎袋子,写出的稿子不是应景,就是类同。这样枯燥无味、平淡无奇的稿件,报社的老总看了头疼,读者看了摇头,报纸在市场上卖不动。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假新闻、失实报道屡见“报端”。更可笑的是近几年来,我们有的地方每年都“评选”或曰公布“十大假新闻”。这在过去简直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事。从这个方面看,假新闻也好,失实报道也罢,为什么会层出不穷?究其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有些记者没有下到基层,没有深入到社会实际生活中去,没有拿到新闻的第一手材料。假新闻、失实报道(别有用心的除外)的出现,说到底,就是新闻工作者没有沉下去采访,丢弃了“脚板底下出新闻”惹的祸。为此才有了本文的题目,“脚板底下出精品”。

事实果真像有些人说的“脚板底下出新闻”“脚板底下出精品”过时了吗?回答是否定的。东汉文学理论家王充在巨著《论衡》中说:“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足行迹殊,故所见之物异也。”这段话说明,要擒“蛟龙”,就得到深水中去。同样的道理,记者要抓住“蛟龙”那样高质量的新闻报道,也必须沉到现实生活的“深水”中去。部分“中国新闻奖”的得主在谈到他们的成功经验时,都不约而同地说道:“脚板底下出新闻”“脚板底下出精品。”这就告诉我们,谁要想写出新闻精品,就必须践行“三贴近”,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舍此,别无其他捷径可走。

“脚板底下出精品”,也是新闻界前辈们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是指导我们采写新闻的诤言。不是吗?你看,大家知道,范长江写的中国新闻史上不多得的巨著《中国的西北角》,就是他用自己的两条腿,跑了2000多公里,历时10个月跑出来的,从而奠定了他作为一个名震后世的名记者在中国新闻史上的显赫地位。新华社前社长、著名记者穆青,据马艺撰文介绍说,在穆青后半生的30多年中,在河南一地,穆青就曾六访兰考,六下扶沟,六进辉县,四访宁陵,四上红旗渠,千里看麦浪,飞雪访农家……1993年秋冬,已经年逾古稀的穆青披着严霜,在中原大地奔走了22个县,行路近万里。他曾为采访焦裕禄,同冯健、周原一起,沿着焦裕禄走过的足迹,访问焦裕禄慰问过的农户。为采访长年累月与风沙搏斗的植树老人潘从正,穆青前后采访四次,前三次都是直接走进苗圃。正是这种不畏艰辛跑新闻的敬业精神,使穆青写下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记农民科学家吴吉昌》《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等新闻名篇,让人百读不厌;他笔下塑造的十个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感人至深,长留读者的心中。

已评出的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提供的下述跑新闻的经验,是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的。

只有迈开双脚深入生活,才能采访到鲜活的新闻事实。众所周知,新闻的主要特点是用事实说话,而事实应该是具体、生动、形象、真实的,如果采写者不迈开双脚深入生活,到新闻发生的地点去采访,又怎能发现和写出鲜活真实的新闻来呢。新闻的新鲜生动离不开作者的现场采访和现场情景的描写。

以第7届中国新闻奖特等奖作品《岗位作奉献真情为他人》一稿为例,这篇人物通讯写的是北京市公交战线服务标兵李素丽的先进事迹。记者在接受采访任务后,先不同采访单位打招呼,迈开双脚以普通乘客身份乘车进行暗访。然后又跟随李素丽的车十余次,耳闻目睹了许多生动的素材之后,还采访了李素丽的同事及家人,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后又经多次修改润色而成。由于作者的深入采访,捕捉到许多鲜活的新闻事实,因而写出的报道读来真实可信,亲切感人。作者不仅把主人公满腔热情为乘客服务的言行写得活灵活现,还浓墨重彩地描写了李素丽把服务艺术化的过程和收到的良好效果,准确鲜明地反映在人物事迹的特点上,使作品主题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报道刊出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各行各业掀起“学习李素丽,岗位作奉献”的热潮,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报道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自然也就赢得了“中国新闻奖”评委们的眷顾和垂青。

只有迈开双脚深入现场,才能采访到感人的细节和场景,也才能写出有现场感的新闻来。新闻报道要成为精品,除了要舆论导向的正确性,主题思想的鲜明性外,还必须具有强烈的可读性和感染力。新闻报道中的现场感,是增强可读性和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要写出现场感来,记者就必须深入新闻事实发生的现场进行仔细、认真的观察,用自己手中的笔,将读者带到新闻发生的现场,让读者看到画面,听到声音,嗅到气味,感受到气氛,从而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

以第9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一等奖作品《长江上游仍在砍树》一稿为例,文中有这样两段现场描写:“见到江面漂浮着上游漂运下来上万根三四米长、脸盆般粗的木头,小舟左冲右突一个多小时后才驶离码头。行出不到1000米,数万根粗木密密麻麻地塞满了几百米宽的江面。”“记者在几天的采访中看到,雅砻江下游两岸目前仅有些残次林木,水土流失严重。”如此强烈的现场感,自然就会在读者心中引起震撼:照此滥伐,长江上游的森林还能剩下多少?保护长江上游森林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自然就会在读者心中引起共鸣。如果记者不迈开双脚深入现场采访,是决然写不出这篇新闻精品来的。范长江新闻奖得主、中国青年报记者中心副主任刘畅说:“在我的意识里,记者应该永远站在一个地方,那个地方,是职业价值的所在,它叫‘现场’。”这是经验之谈。

只有迈开双脚深入实际,才能抓到扎实的材料。那些习惯于跑会议、跑机关的记者(通讯员),从会议材料和机关的简报上抓新闻,这固然是获取新闻线索的一个途径,但要想抓到第一手材料,不跑向基层和新闻事实发生的现场,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报道来的。因为那些第二手、第三手材料,不一定能将那些新人新事、新经验、新问题反映上来。光靠这些间接的材料写新闻,就很容易造成抽象、空洞和一般化。有人将记者(通讯员)跑到机关去采访比喻为像看“索引”,而跑到实际生活中去采访是在看了“索引”之后去具体读“原著”。显然读“原著”要比看“索引”生动、有趣得多。

只有迈开双脚深入采访,才能弄到有关的背景材料,写出的报道才有深度。以第10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二等奖作品《中国地铁列车今天穿过天安门广场》一稿为例,据介绍,为写这篇消息,作者进行了采访前的认真准备、搜集、积累了大量的相关信息,反复提炼筛选信息之魂和最佳切入点,甚至为写好这篇消息而专门购买了大部头的城市地铁专业理论著作,并对背景材料拟写了初稿。举行地铁开通仪式的当天,作者提前到现场观察、捕捉鲜活的信息,并抢在首发地铁列车到达天安门站后的第一时间把稿件发回报社编辑部。直到报纸签发印刷前的最后一刻,作者还对这篇消息的标题、导语、正文反复进行了字斟句酌的推敲和修改。最后奉献给读者的是一篇信息量大、现场感强、可读性高、具有独家新闻特色的新闻精品。

关于采访与报道深度的关系,“中国新闻奖”得主、经济日报总编辑庹震说:“脚‘深’方能文不‘浅’”;“脚底板下是什么?是泥土。泥土者何?百木秀气之本,百花香气之源。万木千草,浓绿厚荫,姹紫嫣红,无泥无土,如何来?营养在泥土里,记者‘深’不下去,新闻作品也就没有了‘活力’和‘魅力’。记者不深入基层,不知大众所需所求、喜怒哀乐,如何能写出动人心弦的好作品?”

只有迈开双脚深入采访,才能不断发现有价值的报道题材。以范长江新闻奖得主、《中国铁道建筑报》总编辑朱海燕的事迹为例,朱海燕同志为采写青藏铁路建设者的先进事迹,他不顾糖尿病、高血压、心梗等高原之大禁忌,连续5次走上青藏线,10次翻越唐古拉山,奔波150多天,从海拔2800米的格尔木,一站一站往前走。3400米,3800米,4600米,5072米,随着海拔的升高,每前进一步,他都是在大口大口喘气、大把大把吃药、大瓶大瓶吊水的过程中坚持现场采访,一路艰辛,一路壮歌,写下了80余万字的作品。其中《青藏铁路全线开工》《请过路吧亲爱的藏羚羊》《中国铁路实现飞天梦》三篇作品,先后荣获第12、13、16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二、三等奖。朱海燕笔下的一篇篇有关青藏铁路的报道,筑成了新闻中的一座高峰,那是他用生命打折的代价铸就的一篇篇新闻精品。朱海燕的事迹再次说明,“脚板底下出精品”不仅是新闻采写技巧问题,也是一个工作作风问题。它强调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主动性,体现其职业精神。“七分采访,三分写作。”只有深入、深入、再深入,才会有写不完的好题材,才会不断有新闻精品诞生。

迈出双脚深入采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跑得扎扎实实。有的记者(通讯员)常常一天跑好几个地方,由于是“蜻蜓点水式”的飞跑,是走马观花,抓到一点表面现象就进行报道,因而写出的稿件就不可能有深刻的内容,有时还会出差错。尽管写的数量很多,但由于质量不高,故成功率自然就很低,更谈不上出精品了。

二是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地进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论做什么事情,事先有计划和准备就能成功,没有计划和准备,就做不成,做不好。新闻采访也不例外。以第12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二等奖作品《义乌外来务工人员当选人大代表》一稿为例,2001年12月初,浙江外来民工较为集中的地区——义乌市大陈镇570多家个私企业50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将首次参加现居住地的乡镇人大代表选举。记者捕捉到这一重大线索后,提早查阅了有关法规和背景材料,做了采访前的充分准备。稿件中写的:“大陈镇是著名的‘中国服装之乡’。据了解,在大陈镇8万多常住人口中,外来务工人员达3万多人”,“为方便外来人员参选,有关选民登记及资格证明等手续由乡镇选举工作委员会发函与他们的户籍所在地联系;被确定为正式候选人的派专人进行调查;并在外来人口密集的工业园区内划分选区,设立固定投票点和流动票箱”等背景材料,加上以“新闻链接”形式提供的法律依据,都有力地深化了新闻主题,增强了新闻的价值,从而使这篇报道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和评委们的厚爱。

三是需要带着高度的新闻敏感,即灵敏的新闻鼻跑,一旦嗅到了“新闻味”后,就要跟踪采访,将新闻事实弄个水落石出。如果不带着灵敏的新闻鼻跑,跑也只能是白跑,再好的新闻线索也会从自己的眼皮下溜过去。以第11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一等奖作品《法警背起生病被告》一稿为例,据介绍,2000年12月14日,该文作者在北京西城区法院看到一位法警背着一名生病的女被告爬楼出庭,职业的敏感,促使他迅速用相机拍下这一感人的瞬间。而后,报社又派出两名记者赶到法院采访当事人——那位法警及他所背过的女被告;同时,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与此相关的司法界一系列变化;接着又采访了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一位厅长,对此现象所包含的重要意义请他作了进一步阐释。最后写成这篇新闻价值很高的报道。设想一下,如果作者最初看到这个新闻线索的一刹那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习惯性地而且毫不犹豫地一走了之,显然,就不可能有这条新闻精品的诞生。

四是既要跑上面,又要跑下面。只有这样,才能跑到真实、准确、全面的生动材料。以首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二等奖作品《李润虎的几幕人生》一稿为例,作者在采写这篇通讯时,跑到李润虎所在的部队,做广泛的调查研究,还同主人公一起生活了十多天,做倾心的交谈,以便准确理解和把握人物的心灵世界。之后又跑到上级领导机关,找集团军首长做深入的采访。由于作者跑的面广,从多层次多角度了解主人公的事迹,因而写出的报道具有内涵深沉、细节感人,并渗透着作者的人生体验和意境新解的特点。这篇报道被新闻界同行和读者认为是同一人物报道中写得最好的一篇精品。

五是需要有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要想采访地质队员,不上高山是体会不到他们那种情怀的;要想采访矿工,不下矿井是很难体验到他们那种艰苦的生活的;要想采访边防战士,不深入到边疆哨卡是很难理解干部战士的奉献精神的。

六是需要闻风而动,连续战斗。如果慢慢腾腾,再好的新闻,一旦失去时效,犹如将鲜花放蔫再卖,将鲜鱼变成臭鱼再出售,就会无人问津,失去其价值。只有闻风而动,发现新闻线索后就立即采写,才能受到读者的欢迎。

对于迈开双脚跑新闻,有人将它曲解为跑编辑部,跑熟人拉关系。这样跑的结果,必然陷入歧途,终将无好结果。我们应该警惕和摒弃这种不良的采访作风。

多彩的生活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新闻资源。记者(通讯员)只有牢固树立“脚板底下出精品”的观念,将脚板勤动起来,走出办公室、走出机关门,走向工厂车间、走向农村田间、走向施工工地、走向商店柜台、走向学校课堂、走向连队班组,并以满腔的热情拥抱火热的生活,大量鲜活的“大鱼”、带刺的“玫瑰”、流淌着露珠的“鲜花”,就会奔涌而来。新闻精品和名记者就会不断出现。

同类推荐
  • 公民的责任与权利:中小学法治教育漫谈

    公民的责任与权利:中小学法治教育漫谈

    对责任的理解通常可以分为两个意义。一是指分内应做的事,如职责、尽责任、岗位责任等。二是指没有做好自己工作,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教师个人不能任意选择,也不能自行放弃,而且权利和义务具有交叉性,如教师教书育人既是其权利也是其义务。学校是享有一定权利并承担一定义务的社会组织,属于教育法调整的重要对象。我国是一个法治的国家,公民享有基本的权利,但权利与义务并存,在享受权利的同时,我们也要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本书就是从公民的权利与责任出发,让广大青少年更好的了解自己能做什么,要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把我国的法治发展推向更好的发展。
  • FBI身体语言密码(插图版)

    FBI身体语言密码(插图版)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在人际交往中产生误会和 摩擦,是因为我们没有读懂对方的真实想法。而观察 和分析一个人的身体语言,则是读懂人心的利器,当 我们能够通过一个人的身体语言读懂他内心所想时, 我们与人的交流一定能够*加顺畅。《FBI身体语言 密码(插图版)》教你美国FBI超强的识人术,让你能 够**时间探知他人的内心世界。表露人真实想法的往往并非人嘴里说出来的话, 而是身体语言。一个手势,一种坐姿,一个眼神,一种声音,并 非偶然,都是内心的外在呈现。
  • 中国广播影视发言人答问录

    中国广播影视发言人答问录

    广播影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人们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产品。坚持导向和面向市场并不矛盾,受众就是市场,占领市场就能够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大局服务。
  • 和谐社会视野下社会体育的未来发展研究

    和谐社会视野下社会体育的未来发展研究

    体育运动锻炼,既可以帮助人们强健筋骨,又可以帮助人们健美心灵,还可以有效的帮助人们融入社会群体当中。因此,在此种意义上来讲,体育这项运动是可以起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的。本文主要研究社会体育方式休闲化发展趋势、体育选择多样化发展趋势、体育区域扩大化发展趋势、体育性别鲜明化发展趋势、体育职业多元化发展趋势、体育健身科学化发展趋势。从这些方面研究体育对和谐社会构建起到的作用。
热门推荐
  • 红颜怒之女帝传

    红颜怒之女帝传

    君曾言“迟暮枯骨皆做陪”!我亦倾心“凤冠霞帔为君着”!亲人逝,挚爱亡,屋漏又缝连夜雨,蛇蝎美人毁其容,!恨悲欢,叹离别,两行清泪,何日君再来!红颜殇,风波起,鲜衣怒马江湖路,娇羞身姿战苍穹!一朝风云裂变,凤鸣九天谁与争锋!
  • 让学生团结友爱的故事

    让学生团结友爱的故事

    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个人的能力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但生产的社会性和科学研究的社会性也随之加强,任何活动,都不是单个人的力量所能胜任的。因此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共存共荣,才能达到共赢的局面,整个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 风易归之

    风易归之

    如果这个世界上有后悔药的话,云轻浅表示绝对绝对不会再一个人出门旅行。可惜,没有如果。
  • 大瓦山(二)

    大瓦山(二)

    大瓦山像一叶孤舟游弋在茫茫云海之上,耸立于圣洁的雪原之巅,远处群山环绕,巍峨耸立,此情此景,我拙于用文字的排列来描绘它,只能唏嘘慨叹,得此美景,此生足矣!艾祖国在他的日记本上继续写道:我没去过天堂,但我知道它很美。自从见到大瓦山,她大气磅礴,浩浩荡荡,让我知道之前所见过的雄浑不叫雄浑;她美轮美奂,韵景非凡,让我见识了以前见过的精美不算精美;她气韵流动,变化莫测,让我明白了之前所见过的幻境不是幻境。于我而言,也许这就是一种颠覆。可惜,面对颠覆,我似乎还没有做好准备,只能睁大双眼,却总也看不够……
  • 桃花痴痴笑

    桃花痴痴笑

    当岁月如流沙般从我们身上泻过,种种关于成长的故事,像烙印一样深深铭刻在我们的心灵,直到我们穿越风雨,长大成人,直到我们通往直前,把石头磨炼成金子。本书是为读者朋友献上的一份精美新鲜的小快餐,滴水藏海,小中见大。在轻松的阅读中,有一份新鲜的感觉,愉悦的享受,不知不觉中,为自己点一盏心灯。
  • 乾清宫女官

    乾清宫女官

    婚礼前的小小心愿,竟把夏小西带回了将近六百年前的大明朝永乐年间。小西整理好心绪,开始坦然的面对熟悉的陌生人。信心满满的她幼稚的以为可以掌握全局,却不知道一股强悍的力量正一步步的向自己逼近。局面陷入混乱,小西只得低头求助。大局稳定后,小西却再也不能淡定,只一个眼神就被彻底俘获,乖乖袒露了心事。不计一切的默默守护真的能换来如愿以偿的结果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学霸录

    学霸录

    (重生苏爽文)一睁眼,发现自己变成了小屁孩,不好的人生可以重新开始。颜值高,男女老少通吃;智商高,打脸老师。玩转世界,大神表示,什么麻烦都不是事,苏墨轻挑嘴角,一切就绪,请抱好大腿。
  • Twilight Land

    Twilight La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乐夜

    乐夜

    由樂生夜,鬼魅无影,只手遮天,耀尘天运降,世局变
  • 斗武战神传

    斗武战神传

    林以宇本是四大家族之一林家族长林南阳的嫡子,说来也是有点名气,只不过这名,不是什么好名威名,也不是什么恶名,而是庸名,他竟是这城中出了名的废材。但是他不甘心,凭什么要遭受陌生的白眼。直到他捡到一枚戒指,他竟然是吞噬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