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52200000001

第1章 在印度

出生在孟买的英国小孩

1865年12月30日,在印度孟买海边的一幢房子里,英国的伟大作家和诗人约瑟夫·鲁德雅德·吉卜林诞生了。

吉卜林的父母都是牧师的子女。他的母亲艾丽斯是一个大家庭的长女,童年时居所不定,因为父亲的轮调,不得不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她7岁的时候就已经到过伯明翰、伦敦、曼彻斯特等地。

当时的牧师家庭并不算多么富裕,不过艾丽斯的父亲有很多藏书,这使得她从小就喜爱阅读。艾丽斯的母亲一直教导孩子们要互相友爱,安于贫困。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艾丽斯成长为一位苗条貌美、才思敏捷、善于调解纠纷和矛盾的女孩子。

吉卜林的父亲约翰·洛克伍德·吉卜林是约克郡人,他热衷于雕塑,学习过绘画和雕刻。与艾丽斯相识的时候,他是孟买艺术学校的建筑物雕刻教授。

1863年春天,约翰和艾丽斯在一次野餐中相识,之后不久,他们就订婚了。艾丽斯的妹妹们都对约翰印象很好,于是,两个人的结婚似乎成了一种必然。他们婚后就去了印度。

吉卜林出生的时候,孟买正开始迈入极度繁荣的时代。那时候英属印度分成三个部分,长久以来孟买都不是什么重要的地方,一直被视为穷乡僻壤,直到19世纪工业文明兴起之后,孟买作为一个港口城市,才逐渐发展起来。美国内战时,英国没有办法从美国进口棉花,棉纺织业突显了孟买在交通上的地位;同时,通往孟买的铁路的建设,也使它成为印度西部的交通要道;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后,孟买更成为印度通往苏伊士运河的门户。

约翰在孟买工作,致力于印度民族艺术的复兴,使印度古老的文化能够保存下去,不被新的工业文明所湮没。他忙于雕塑纪念碑,绘制古建筑的图样,研究印度古代的工艺,以及举办古印度人生活方式的展览,他想要让旧式的生活方式适存于新时代中,而不是完全被淘汰掉。即便在今天看来,这也是一种崇高的理想。后来,约翰的这种理想影响到了他的儿子吉卜林,吉卜林的很多作品中对此都有强烈的表现,那是既热衷于科学技术,又怀念崇敬过去民俗的矛盾心理。

关于幼年的事情,吉卜林记得多少呢?大概70年后,他写下这样一段回忆:

我的第一个印象是破晓时刻的光和颜色,以及有我肩高的金色和紫色的水果。我在清晨和女佣,以及坐在婴儿推车中的妹妹一同走到孟买水果市场。回来的时候,我们买的东西高高地堆在推车的前面。这些就是我对那时候的记忆。

吉卜林幼年时,家里养了三只狗,两只是铁利亚犬,一只是京巴。吉卜林最喜欢小京巴了,约翰给他一根小鞭子,当京巴吃东西的时候,那两只铁利亚犬如果太接近,吉卜林就用鞭子打它们。但是,在吉卜林前往艺术学校的途中,碰到一只母鸡攻击他的时候,他就不那么大胆了:“那是一个有翅膀的怪物,和我一样大。”他哭着逃开了,父亲好不容易才把他哄得破涕为笑。

第一次英国之行

1868,艾丽斯带着两岁大的吉卜林回到英国。在伦敦,吉卜林的妹妹翠丝出生了,吉卜林则被送到他的外祖父母家里小住。

吉卜林对于他祖国的第一印象有点不好,他后来描写道:

一块阴暗的土地,房间暗且冷,一位身着白色衣服的妇人在生火。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壁炉的铁栏,因此怕得大声哭起来。

吉卜林对英国气候的敌视,一直延续到成年以后。

外祖父母一家似乎不太欢迎吉卜林的到来,当时住在同一屋檐下的包括吉卜林的外祖父母,以及他的两个还没有嫁人的姨妈。他们的房子很小,卧房不够,吉卜林不得不跟他的艾迪丝姨妈睡同一张床。吉卜林睡觉会乱踢,而且他习惯有印度仆人听他的支使召唤,夜里会不时要水喝。在英国,小孩睡觉时是不可以随便说话的,因此他被人看作被宠坏的、讨人厌的小家伙。

他的露意莎姨妈下了很大工夫才能继续容忍他,保持那种出于家族关系的慈爱。等到吉卜林离开之后,露意莎对艾迪丝抱怨道:“艾丽斯的孩子太吵闹了,把家里搞得一团乱。吉卜林动不动就乱叫,爸爸对此很不舒服。他终于走了,真是谢天谢地。一个没有规矩的孩子能制造多少混乱,我算是见识到了。”

吉卜林尽管常发脾气,但就像大多数给宠坏了的孩子一样,很能自得其乐。他在街上就曾经表演了一番。据说吉卜林踏着大步往前走,一边走一边高声叫道:“让开!让开!会发脾气的吉卜林来了!”吉卜林当时最崇拜的人是他外祖父的马夫,他常常用粗哑的声音模仿马夫说话。当吉卜林和他只有一岁大的表弟在一起时,他原本的好脾气显露出来了,他非常温和。其实,吉卜林只有在大人的世界里才表现出专制作风罢了。

回到孟买后,吉卜林与他的仆人成了亲密的朋友,印度语成为他的第一语言。约翰和艾丽斯的生活虽然不是很富裕,但还是很舒适的。通常上午孩子们不会来打扰他们,下午仆人把孩子们收拾得干干净净地来见他们。这时候他们会说:“现在跟爸爸妈妈说英语。”接着艾丽斯一边弹琴,一边唱歌给孩子们听。到了晚上,孩子们又交给仆人照顾,约翰和艾丽斯则外出应酬。

因为没有太多约束,吉卜林和翠丝常常在家附近乱跑。他们玩黏土,或缠着女佣给他们讲印度民间传奇故事,有时也让仆人唱印度儿歌给他们听,这些儿歌深深地刻在了吉卜林的脑海中。

晚上父母都出去时,吉卜林和翠丝就跟女佣到海边棕榈林中散步,常有风把棕榈果吹落下来,三个人一块儿逃到空地上,呵呵地笑。“我一直感觉热带黄昏时的黑暗会令人产生一种胁迫感,”吉卜林后来回忆说,“但我也喜欢夜风吹过棕榈和香蕉叶子的声音和树蛙的歌唱。”

那是一段简单而美妙的童年生活。1871年,吉卜林六岁时,全家回英国度假,吉卜林和翠丝没有想到他们即将要与这种生活永别了。

寄人篱下

1871年,吉卜林一家回英国度假。这次回国,除了度假,约翰还有另一个目的,他希望找一所满意的学校,送吉卜林去就读。

那时候,住在印度的英国家庭都要考虑是否把孩子送回英国接受教育,在印度没有令人满意的学校,更没有著名的学校,因此,如果在印度接受教育,孩子们长大之后是不可能得到应有的地位的。

从大多数19世纪英国人的观点来看,印度再好也比不上英国。尽管大多数真正有能力的将军早期都在印度服役,从与当地敌对势力的战斗中学到了军事战术,但人们仍然认为印度的陆军水平赶不上英国本土的陆军。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在印度受教育的孩子如果想回英国发展,就势必被本土英国人看不起。所以很多为孩子前途着想的父母,必然得想办法把孩子送回英国接受教育。

1871年夏末,约翰和艾丽斯结束度假返回印度,吉卜林和翠丝没想到自己会被留在英国。他们的父母回到孟买那幢漂亮的房子里去了,他们却必须住在海边一个不熟悉的市镇里的一幢又小又冷、不太舒服的房子里,由两位不认识的大人来照顾他们。约翰和艾丽斯事先没跟孩子们提过要把他们留在英国,离开时又是不告而别,这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我们不难想象。从好的方面来讲,他们的做法是想避免孩子们事先知道后不开心、不接受,但与此同时所造成的破灭、伤心与不知所措,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吉卜林和翠丝觉得被抛弃了。

我们可能会觉得疑惑,约翰和艾丽斯为什么让吉卜林和翠丝去跟陌生人住在一起?跟外祖父母住在一起不是更好吗?还有,为什么在他们还那么小的时候就把他们送回英国?吉卜林一定想在印度的阳光中多待一两年,翠丝还那么小,只有三岁。这些问题很重要,不过,首先要告诉大家的是,因为这个行为,约翰和艾丽斯被称为极为理想的父母。

艾丽斯曾经向她的一位朋友解释,说她从来没有想过把她的小孩留在她父母或妹妹家。是因为妹妹之前的抱怨吗?艾丽斯不希望因为孩子们的关系影响姐妹感情?还是她不愿意听到她的妹妹对她的孩子有什么不好的批评?也许两种情况都有,但是艾丽斯更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孩子们离开家庭,过一种相对独立的生活。

约翰和艾丽斯的办法是在报纸上登广告,替孩子们找寄养父母。住在朴次茅斯的何洛威先生退休之前是一位船长,为了贴补退休金的不足,他和妻子为在殖民地服务的人看管照顾孩子,并送这些孩子到附近的学校上学。何洛威先生家的房子不算大,增加两个孩子已经够多了。何洛威先生的儿子哈利,在吉卜林和翠丝到他们家的时候已经12岁了。等到吉卜林像他这么大时,哈利已经在一家银行里工作,并离开了朴次茅斯。

从表面上看,这个安排很令人满意。何洛威夫妇对照顾孩子很有经验。何洛威先生正是好幻想的孩子们所喜爱的那种罗曼蒂克的老水手,而且照顾小孩极为可靠。他经常带吉卜林到海军基地去看海军的活动情形,教他唱海军军歌,给他讲自己做船长时的故事。何洛威太太则把家管理得很好,孩子们营养均衡,衣着干净整齐,而且没有受到溺爱。吉卜林之前那些显得有点没有礼貌的行为也有了显著的改正。

外祖父和姨妈们都曾到何洛威先生家,看这两个孩子是不是过得很好。大家对看到的情形都很满意。“孩子在态度上改进了很多,似乎也都很快乐,”外祖母的信上这样说,“他们似乎与何洛威太太分不开,她也很喜欢他们。”露意莎在她的日记上也这样记载着:“吉卜林家的小孩很好而且很快乐,每天都有进步。何洛威太太真是一位极好的家庭主妇。”鉴于上面这种几乎一边倒的赞扬之声,当大家看到吉卜林对在何洛威家的生活加以直接而清楚的指责时,不免大吃一惊。

后来,老船长死掉了,我很难过,因为根据我的记忆,在那幢屋子里,只有他对我说过慈爱的话。

由于那个女人,那幢屋子里完全实行严格的宗教管理。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地狱,而在那幢小屋里,我见识到了地狱里的一切恐怖。

这并不是一个被宠坏的小孩对于没有关爱的那段童年所提出的抗议,而是一个成人在回忆那段被无知、愚蠢,以及残酷的成人所欺凌的时光,这段生活使他在11岁本该无忧无虑的年纪,居然有了神经衰弱的毛病。

究竟是哪里不对劲呢?根据吉卜林在作品中的描述,何洛威先生的形象是“高大、清瘦,头发灰白,一条腿跛掉了”。何洛威太太在整个家庭中占据主导位置,由于她已经有了一个儿子,因此可爱的小翠丝能够立刻赢得她的喜爱。但是吉卜林的顽皮却让何洛威太太极为厌恶,甚至不能忍受。吉卜林幼年时到底顽皮到什么程度呢?又或者其实顽皮的标准在每个成人心中各有不同?总之,何洛威太太非常不喜欢吉卜林。她发现吉卜林的父母未教他认字,居然出言羞辱这个只有六岁的孩子,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吉卜林这段时间的生活并不快乐,甚至有些寄人篱下的悲哀感。

何洛威太太这样对待吉卜林的理由是什么呢?仅仅是因为她已经有了一个儿子,所以不喜欢男孩子吗?容我们私下揣测一下,她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妒忌吉卜林比她的儿子出身更好,前途更远大呢?这一点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吉卜林幼年生活的不愉快,以及他的神经衰弱的毛病,却是可以算在何洛威太太头上的。

何洛威太太不能令人原谅的错失可以归纳为以下几项。第一,也是最糟糕的就是在感情上把吉卜林孤立起来,甚至想办法使翠丝和她哥哥敌对。何洛威太太表现出很喜欢这个小女孩的样子,并很快获得了翠丝的敬爱,此后翠丝就对吉卜林的顽皮表示不悦,但她太小,搞不清楚她哥哥做了什么坏事让她不高兴。翠丝无心的疏远造成了一种状态,吉卜林也觉得自己犯了错,可是错在哪里呢,他也不知道,这使吉卜林以后的生活都受到了不好的影响。

在何洛威太太的不信任、唠叨和严格纪律的压力之下,吉卜林变得精神不安,并且养成了说谎的习惯。一次,何洛威太太在吉卜林的外衣背后贴了一张“说谎者”的标签,让他穿着去上学。这种侮辱人格的教育手段,为现在的很多父母所不齿。吉卜林每犯一次错,何洛威太太就叫他背一篇祈祷文,以增强他对英国国教的信仰。关于后一点,吉卜林多年以后觉得还不错,因为他晚年的时候还可以清楚地记得那些祈祷文。

当吉卜林和翠丝初到何洛威家的时候,哈利还是一个又黑又滑头的小孩,和他母亲一样喜欢搬出宗教的教条以大欺小。他跟吉卜林住在同一间卧室里,常常用严厉的逼问的语气询问吉卜林白天做了些什么事,如果吉卜林回答得前后矛盾,他就报告他母亲,说吉卜林又说谎了,然后吉卜林就会受到责罚。吉卜林私下称哈利为“小恶魔”,称何洛威太太为“恶魔之母”,称何洛威家为“孤寂之屋”。吉卜林后来多次到过朴次茅斯,不过他从没有去探望一下何洛威家的想法。想来是在那里受到了很大伤害。

阴霾中的一线光明

当然,在这段时间里,吉卜林也有过轻松和快乐的时刻。他自从识字以后,就持续不间断地看书。他的父母从印度寄了许多书给他,他喜欢上了华兹华斯的诗,以及《鲁宾逊漂流记》一类的小说。

吉卜林最快乐的时候是圣诞节和其他节日,因为他可以到乔琪姨妈家的农庄去。乔琪姨妈很喜欢这个已经变得温顺的外甥,无微不至地照顾他。表哥菲尔和表姐玛格丽特也非常友善,吉卜林和他们相处得很好。姨父常常作画逗孩子们开心,晚上也和他们一起做游戏。

乔琪姨妈家的农庄和“孤寂之屋”之间的差别真是太大了。在农庄里,家具可以斜过来,当做滑梯戏耍;当乔琪姨妈弹风琴的时候,孩子们为她拉风箱,“如果风琴发出不悦耳的声音,可爱的姨妈只是难过而已,却从来不会生气,更不会对我们发脾气”。

农庄里的欢乐时光总有结束的时候,吉卜林总是要回到何洛威太太那里去,接受她的询问和处罚。如果吉卜林在“孤寂之屋”说起在乔琪姨妈家那些快乐的日子,他就会被指责为炫耀;如果他提到自己曾在乔琪姨妈家遇到许多他那时候文学界和艺术界的知名人物,他就会被指责为吹嘘。何洛威太太和哈利总是说——“那样一个有声望的人是不会和小孩子玩的”,对吉卜林来说这真像是被泼了一头冷水。

吉卜林的视力日益减弱,这对十岁的小孩来说是很少有的,而何洛威太太竟然以此为借口禁止吉卜林看书。看书是吉卜林逃避痛苦的唯一方式,他怎么可能放弃呢?于是吉卜林开始偷偷地跑到光线不太好的地方看书。他的功课也因此受到了影响。吉卜林屡次将成绩单丢掉,各种迹象显示他的压力已经超出了他能够承受的范围。他开始看不清楚东西,眼前总是有幻影出现。当吉卜林再次到乔琪姨妈家时,乔琪姨妈也看出了他的反常,并写信告诉艾丽斯。医生的诊断结果显示,吉卜林已经“半盲”了。1877年,艾丽斯在离开孩子们六年之后,终于又回到了英国。

她看到两个孩子神情不安,对她并不亲昵,反而显得很陌生。是的,吉卜林看到母亲回来居然非常害怕,因为他已经相信自己正如何洛威太太所说的那样顽皮,那样朽木难雕,他怕母亲会比何洛威太太更加厉害地处罚自己。吉卜林也一直没有告诉过乔琪姨妈他在“孤寂之屋”的生活,他怕姨妈以为是他任性,从此不让他再到农庄去。所以,艾丽斯对吉卜林和翠丝的真实情况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她晚上到楼上来亲吻吉卜林的时候,吉卜林深信她是要在黑夜里打他,并举起手臂来抵挡。

艾丽斯带着吉卜林和翠丝出去度假,这使吉卜林得以康复,并逐渐快乐起来。在一个森林农庄里,吉卜林认识了一位吉卜赛朋友,他喜欢听他说买卖马匹时作弊的情形。吉卜林被何洛威太太压制的喜欢胡闹的本性又恢复了,农人们发现他是个难驯的小孩子,每每都要防备他趁着牛在野外吃草的时候挤牛奶。露意莎姨妈家的表弟斯坦利·鲍德温来到这里以后,两个小男孩更是到处乱跑。在斯坦利·鲍德温来以前,吉卜林回到家里靴子上不是沾了大便就是猪油,已经够艾丽斯受的了,现在两个小孩在一起,更是满身是泥,一身臭味。尽管如此,艾丽斯还是不忍心处罚孩子,她只好叫没有结婚的妹妹艾迪丝来帮忙。艾迪丝对如何让小孩子听话似乎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她到来之后,吉卜林和斯坦利·鲍德温变乖了很多。

斯坦利·鲍德温离开之后,吉卜林开始失眠,此后,他一生中常常犯这个毛病。

艾丽斯带吉卜林和翠丝去博物馆看艺术展览,两个孩子沉迷其中,流连忘返。在那些珍藏之中,吉卜林看到了狄更斯的手稿。他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

度完假之后,我得知我母亲曾经写过诗,我父亲也写过东西。那些书和图片是世界上许多重要东西的一部分。我想看多少书就看多少书,而且可以请教我所遇到的任何人。我也发现一个人可以用一支笔,把他所想的写下来,没有人会说他在炫耀。

艾丽斯在回印度之前,把吉卜林拜托给朋友照顾。吉卜林开始在一所寄宿学校上课,假期就由母亲的朋友照顾。艾丽斯的这几个朋友都是有教养的人,他们喜欢哲学和诗歌,对19世纪80年代的一些著名作家都很熟悉。吉卜林不是一个温顺得没有缺点的孩子,但他在那里很快乐。

令人疑惑的是,翠丝被送回了“孤寂之屋”。吉卜林有时候会去看她。

同类推荐
  • 百位世界杰出的科学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科学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明天的世界令我们无比期待。从历史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追求真理,是每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在无比灿烂的历史星空中,众多世界杰出人物犹如明烁夺目的明星,让历史的时空如此地浩瀚,并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智慧结晶。期望本书能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从世界杰出的人物身上,学习与借鉴人生的智慧,创造卓越的人生。
  • 卫国英雄:丁汝昌(青少版)

    卫国英雄:丁汝昌(青少版)

    每次看中国地图,我都深为祖国的地大物博、山河壮美和历史悠久而自豪。中华民族是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这个过程充满了血与火的战斗、生与死的考验。面对侵略敢于战斗,面对强敌敢于亮剑,方显英雄本色。卫国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华民族不可侮,中国人民不可欺。
  • 千古英雄

    千古英雄

    郑成功既是一个顶级英雄,又是一个完人。他不但文武双全而且品德高尚,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难得的人物。郑成功最突出的是忠君爱国,在国难当头时他挺身而出,力挽狂辛阑;劝降面前,他大义凛然,铁骨铮铮,是中国人民族气节的典范。占领金门、厦门后,他不是偏安一隅,而是挥师北上抗清复明,志在中兴,可见他对国对人民的忠心。更可贵的是,收复台湾时,危难之际,他身先士卒,导航在前,不愧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他既有雄心壮志,又善于隐忍磨砺,十年生聚,卧薪尝胆,枕戈泣血十六年终于收复了台清。更难得的是他既是大将,又是模范丈夫,家庭和睦,夫妻恩爱。他还是个孝子,是个忠孝两全的人。他既指挥作战,又体恤下士。他是一个最关爱兵士的将领。
  • 李彦宏传

    李彦宏传

    他,坐拥六百多亿资产,执掌世界上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引领全国互联网发展潮流。李彦宏,已成传奇。一个“海归”,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张丽编著的《李彦宏传》详尽剖析了李彦宏的创业历程和他的管理智慧,让每一个想从他身上汲取经验和力量的读者,都能有所收获。一起来翻阅《李彦宏传》吧!
  • 菲律宾总统夫人的悲歌

    菲律宾总统夫人的悲歌

    一九八六年二月二十六日,对伊梅尔达而言,是个最为悲惨、最为狼狈的日子。清晨,她和丈夫马科斯以及八十多个亲信随从,乘几架美军直升飞机逃离总统府马拉卡南宫,来到了美军驻菲律宾的克拉克空军基地。在成千上万群众的咒骂声中,灰溜溜登上去美国的飞机。马科斯统治菲律宾的历史从此结束,伊梅尔达的“第一夫人”桂冠化为乌有。最不堪忍受的,是她和马科斯不仅不能长驻马拉卡南宫,而且无法在菲律宾呆下去。为了保全性命,不得不开始茫茫无期的政治流亡生涯。飞机按照他们的要求,在马尼拉上空转了两圈。
热门推荐
  • 你是我一生荣耀

    你是我一生荣耀

    三年前,“夏安知,谈恋爱吗?”“谈”三年后,“夏安知,结婚吗?”“结”在后来,“夏安知,造娃吗?”夏安知一枕头丢在顾夜韩身上“你自己造去”
  • 豪门童养媳

    豪门童养媳

    近来a市本阜最大新闻不得不说就是恒森伟业的首席执行官顾北辰的婚姻问题。啊?你问顾北辰谁啊,一脚踢飞你。如果在a市你连顾北辰都不认识的话,那就证明你不是地球人。顾北辰啊!十六岁就成为了墨顿米勒奖学金获得人,十九岁同时获得了中南工业大学学士学位和国防科技大学硕士学位,二十岁跻身于华人著名经济学家之列,q大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耶鲁终身名誉教授,二十一岁创……
  • 快穿女王:危险消除吖

    快穿女王:危险消除吖

    “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真的好好阿。”付芍低头看着红润的手指,眸色淡淡,但若是熟悉她的人(作者)都知道她此刻心情不差。――来自那个世界的人,为什么一直追杀我呢一个金色眸子的男人。第一个世界见面时他是个鬼马少年,被她各种欺负。第二个世界见面时他是个高冷反派,与她斗智斗勇。第三个……――edCbAS“那么多个世界,我穿梭的意义是什么呢。”“为了遇见我。”――欢迎来到,快穿世界。
  • 碧落霜华

    碧落霜华

    碧落抚苍穹,霜华漫天……江湖路远,是非成败转头空!对的都是错的,错的却那么悲壮,是非对错间什么才是真实?十年之约,为了自认的真像与昔日同伴执剑相对,却不知这又是一个错误……江湖之大,只剩下神剑碧落霜华世间独鸣……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Augustus Does His Bit

    Augustus Does His Bi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婚后相爱:冒牌小萌妻

    婚后相爱:冒牌小萌妻

    男友结婚了,总不是我。这俗套的段子,林星莫想不到会出现在自己身上。大婚之日,新娘跑路。侯俊楠没想到,这样狗血的剧情,会发在自己身上发生。就是这样“共同患难”的一对,一赌气,领证结婚了。可是他们的关系,却是姐夫和小姨子,而且他们一个是年轻总裁,一个是集团千金……好吧,本书甜蜜宠文,超含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绝世大小姐邪王追妻

    绝世大小姐邪王追妻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微微一笑倾城也。曾经的废物,一朝之间脱胎换骨,艳绝天下,倾国又倾城。当众人恍然发现她才是那倾尽天下的红颜,踏入她家里提亲的人络绎不绝,却发现佳人难再得,名花已有主。场景一“江山与美人,孰轻孰重?”女子巧笑嫣然,说出的话却是暗藏玄机。男子却笑得分外宠溺,毫不犹豫的答道:“美人若要这个天下,我必双手奉上。”场景二一道道天雷劈下,狰狞恐怖,那天空之下的女子脸色苍白,看着身边那个替自己挡雷劫的男人,想推开他。 男子却只是笑:“我说过,碧落黄泉,天涯海角我永远陪着你,话已出口,怎能食言?”
  • 灵异档案之鬼探笔记

    灵异档案之鬼探笔记

    阴司殿,愁怨念;弃生死,方轮回。许绍洋偶然间收到了一本血红色的无字之书,从收到这本书的那一刻开始,他卷入了一个又一个奇怪的事件当中。
  • 美好新世纪

    美好新世纪

    活着从来就没有希望,世界只能迎来灭亡,苟延残喘的活下去,接受命运给你的安排。
  • 被改变的人生: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生活史

    被改变的人生: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生活史

    本书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历史纪实作品。本书通过为数不多至今健在的幸存者的证言、大量详实、缜密的历史档案资料,详实地还原了南京大屠杀前后南京市民的生活场景与人生故事,用完整详实的细节揭露了日军侵略暴行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与此前的种种大屠杀幸存者口述不同的是,此次口述资料的收集、整理、汇编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与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共同主持,每一位口述者的经历讲述均由专家审读,并核准相关史实细节。幸存者的口述从大屠杀前的平静生活开始讲起,直至大屠杀过后多年,更为完整、详实、准确地反映了南京大屠杀给亲历者一生造成的无法逆转的巨大心灵伤痛。习近平同志在《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铭记历史,是为了向世人宣告“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的心愿。我们今天记录历史,记录下大屠杀幸存者最后的证言,是为了记录生命,传递和平,坚守正义,守望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