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底是什么人?”
“我是九州合法公民,现在是一名学者。”
“你接近秦泠雅有什么目的?”
“这个的确不能怪我,当时只是路过。”
“果然,你去那个地方,是另有目的。”
“这么说吧,李欣妍小姐请放心,秦辰飞清楚我一些信息,对我的身份有一些认知。”
“辰飞?”听到“秦辰飞”这三个字,李欣妍有一丝复杂的情绪涌上来。“好吧,打扰了,今天我不会再问了。”
现在云生的身份还不能公之于众,上次网红事件的影响还没消除,已经让云生不太安稳了。如果真实身份被公开,云生则更加不可能自由自在生活了。
而现在,云生准备好投简历给一些公司,收到了问机阁的邮件。点开是一个全息视频,大概介绍了他们这个势力,并且表示对云生在学者认证时,用手势控制整个气轨小球技术点比较感兴趣。
云生去了解一下问机阁。这个势力和秦家以及零钥集团又不同。秦家以炁动源核闻名于世,炁动源核的标准规范定制当然也是秦家,使得其他企业更倾向于让秦家的人,参与他们产品引入炁动源核的研发过程。因而秦家虽然共享了这项技术,但换取了更多其他领域的技术。因而产品的面涉及也比较广。而零钥集团虽然也比较庞大,产品涉及面也不小,但更集中于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
问机阁则是不太一样,输出商用产品很少,主要是输出一些前沿技术学术报告。就连炁动源核的专利也少不了问机阁的一份,虽然占比1%,但这1%带来的收益相当可观。问机阁一向也相对低调,民用产品也少,大众则接触不多。
但云生做为学者,更加容易获取学术界一些信息。才知道这绝对阴极这种物质是由问机阁的人发现的,包括稳定绝对阴极的方法也都是由问机阁的提出的。还有细胞机器人技术整个迭代演变史,问机阁一直稳定持有部分专利。这个问机阁的实力显然也是不容小觑。
云生去问机阁,但问机阁不在青城,问机阁在楚南,以现在的交通,横穿九州也需要8个小时。去问机阁,青城直飞楚南也要3个小时,青城公交绕一下,然后楚南公交绕一下,加上候机换乘,那也要六七个小时了。
到了问机阁面试,居然是一个女面试官,看样子较云生的成熟,一种温和的笑意。“你就是云生吧!”
“是的,才通过学者认证。”
“云生之前在社交平台上还颇火。”
“那些事我也是一时没有弄清楚原委,后续又出现一些荒唐事,不提也罢。”
“哈哈。”
云生没有说话,只是看着那个面试官。
“那你什么时候能来上班?”
“我的情况不用了解一下吗?”
“之前有了解过了。”
“我来上班,那以后工作负责哪一块呢?”
“你的话,我们这边有个细胞机器人控制协议还在演进,以后就转给你做研发了。薪资的话,你先接手下来,每月4w。如果版本演进后,被认证为新规范,你就会获得贡献点,但由学术会评定。但此外我们也会给你相应的奖励,同时会提高你的薪资。如果你的累计贡献点达到中级薪资也会提升。”
“细胞机器人控制协议?”
“是的,问机阁在整个细胞机器人演进史一直都持有专利。整个技术栈涉及硬件,软件控制,同时还会与其他产品交互。这个控制协议,是对于软硬件约束的标准,而这演进也是解决现在标准带来的问题。”
“原来如此。”
“还有什么问题吗?没有的话就说说什么时候来上班。”
“我的情况,我租了房子应该就可以过来。”
“这样啊,你要是不清楚可以私下找我。我帮你推荐。”
“那就多谢了。”
“不客气。”
“那看三五天时间应该没有问题吧?”
“没问题。”
不知道为何这个面试官怎么着急想要确定云生什么时候上班。
云生没有多想。便又去租了房子。这楚南房租虽然不贵不过问机阁这一块所在这个区,消费丝毫不输青城。思来想去,云生觉得时间宝贵,能多睡觉多花时间在其他事情上就不要花在交通上,于是就近租了房子,虽然贵一些,还沿着问机阁后方大湖,没有建筑遮挡,视野开阔。比起酒店宿舍,还是好得多。
现在东西不多,一个包就能放下。所以真就拎包入住。弄完这一切,云生晚上休息。却发现这湖底下不简单,应该是有什么东西。但一来没有声音,二来没有光,其他人倒是发现不了什么。这湖水给人一种很冷的感觉,让人感觉到一种宁静。云生也没有管那么多便睡下了。
后续打开录用通知凭证办理入职。流程倒是比酒店还快,有些东西只要授权就可以了,不用各种填表。然后就被带去参观学习。
进了一座电梯,因为这电梯轿舱太大了,里面有座位,还有安全带。和一些茶具。同时座椅上有终端,接入内网,可以登录自己办公账户在电梯里办公。
“啊,新同学。这个电梯下落时间有点长,约十分钟左右,太快了一般人身体不能承受。这有时一些重要会议,如果与会人刚好进了电梯,可以在电梯继续进行。”
“十分钟。”云生大致估算了下,这落差也有几百甚至上千米了。这问机阁是要采矿吗?
云生和领着他乘电梯的人,坐上了电梯。对方打开一个终端,给云生看着电梯的结构和下方一个巨大的空间。
“下面也是一个实验室。不过在湖底,这户看起来不大,但中间极深,七百多米。而三号实验基地就在这个湖底。”
“为啥在湖底?”
“这个就不知道了。这个三号基地建了有几十年了。在问机阁注册之前就有了。”
“原来如此。”
“之前负责细胞机器人的人协议的人,倒也是离职了,不过整个细胞机器人这一块,还是有不少人。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韩组长。”
“好的。”
“生活物资还有公司流程这些,找李姐就行。”
“嗯,好的。”
二人来到这个所谓三号基地。这里是一个巨大的水下堡垒。好像是水下玻璃屋。不过以这种压强应该某种特殊材料,而且这个顶部整个光亮应该是用类似光缆一样的东西在地面采光经过不断折射反射传来。这个整个水下堡垒在七百多米深的地方却很亮。还有一些陆地植物正常生长。而看整个天幕,应约间,应该也是一个全息投影的屏幕,标记着外部水中的情况。同时有不少水下飞行器在外部遨游,这些水下飞行器戴着着监控相关的硬件和通讯模块,相当于可移动监控终端。
云生对这个实验基地在这里觉得会比较诧异,不说云生其他工作人员也并不知道为啥要建在湖底,而且湖底居然这么深。不过他们工作流程也很正常,再加上有这么一个地方,倒也是一个奇景,这工作环境的确是独一无二。不过只是拿来做招人的噱头也太大题小做了。
云生终于找到了他的实验室。里面也有一些硬件计算机。可能计算云实例太贵,使用硬件服务器成本会低一些。还有一些机器人硬件,和一些半成品。
云生开始对接完自己办公账户与这些硬件管理后台。找到了前一位同事留下的文档。大致看了看需求和问题列表。然后开始调试起那个半成品的机器人。这个运行环境与他经常使用的虚拟实验环境不太一样。他在虚拟实验环境的模板中也找到了细胞机器人实验的模板,看来秦家也是有类似产品研发。经过半天折腾,云生终于让机器人运行起来,把一个问题搞清楚了。
细胞机器人单元太多,调度核心在通讯能力和调度运算上,比较吃力,一旦有一些负荷,调度核心就开始卡顿,导致整个细胞机器人动作出错。因为这个协议是考虑脱云运行,如果依靠太虚云运算,一旦网络中断,机器人就直接挂死。但一味提高调度核心的硬件配置,只是治标不治本。
这个问题主要是量变造成,一个核心能力有限,一定的场景总能测到它的性能阈值。前一位同事借鉴应用级别的分布式和集群系统设计方法,移植到细胞机器人调度上,使用多核心分摊压力。这个思路的确可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个问题。
但一方面,一旦在核心切换,交换数据这些过程植入太多内容,就降低了很多细胞机器人拓展能力。如果对每种常用场景都做定制兼容,会使细胞机器人协议过于笨重。
想到这里,其实云生早已有了参考的方向。不过仅仅把问题理了一遍,看着周围其他人也纷纷离开岗位,才知道,这是下班时间到了。
“云生,可以下班了。”这个是韩组长,收拾着东西过来。
“韩组长。”
“还习惯吗?有啥问题都可以和我说。”
“还好。”
“嗯,那你早点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