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69400000006

第6章 刘墉人生曲:此生何必从头来(6)

第17节 别把自己锁在门内

有一天我到朋友家去,很惊讶地发现,他正喂怀里的娃娃吃乳酪。

“我只是给她尝尝味道,让她从小就习惯。”朋友笑道,“免得长大了,怕乳酪味道,还可能因此打不进洋人的社会。”

可不是吗?在美国处处看见中国人拒吃加了“乳酪”的东西,说又酸又臭,令人作呕。偏偏西餐里常加乳酪,连鸡尾酒会,都拿各种乳酪做点心。我们不碰任何有“乳酪”味道的东西,就造成许多食物都不能吃了。

乳酪与臭豆腐

相对地,“洋人”常是不吃海参、皮蛋和臭豆腐的。甚至在中国待上几十年的外国人,碰到这三样东西,都敬而远之。

于是,中国人常拿“洋人”开玩笑——

“您到中国多久了?”

“十三年了。”

“您真算是个中国通了。不过,您爱吃臭豆腐吗?”

“我不敢吃。”

“对不起!您对中国文化是一通也不通了!”

这虽然是个笑话,却有值得我们深思的道理。

为什么中国人非但不怕臭豆腐,而且觉得好吃无比,西方人又视乳酪为珍馐美味,甚至不可一日无此君呢?

当我们拒绝一种食物的时候,是不是也拒绝了一种文化?甚至因此失去了许多情趣?

同样的道理,当有一个人对你说:

“我不能吃烤的,因为会上火;我也不能吃炸的,因为会泻肚子;我更不敢吃生的,因为会恶心。”

于是,你不能请他吃蒙古烤肉、美国炸鸡,更不能请他上日本料理店吃“生鱼片”。

那是幸,还是不幸呢?

走向新一代

我有一位邻居,专门向大工厂推销经营理念,他对我说了一段很耐人寻味的话:

“当我去拜访时,有些工厂老板,无论多忙,都会安排时间,不但细细听,而且提出问题。相反地,有些老板只是一挥手:‘我没空!’”他语重心长地说,“对于后者,我只有同情。因为他不但把我关在门外,也把他接触一个新观念的机会,关在了门外。”

他的话使我想起一老、一少。

“一老”是叶公超先生。我记得他在过世前不久,还参加了“国立历史博物馆”的艺术家座谈会。

满头银发的叶先生,扶着拐杖站起来,很客气地“请教”一位新潮艺术家的创作理念。他很辛苦地站着,盯着对方,十分专注地听那个比他小半个世纪的年轻人分析。

我突然有种强烈的感动,觉得眼前这位外交耆宿,虽然已经七十五岁,却仍然站在时代的前端。

至于那“一少”,则是位文艺界的朋友。有一天,她很不屑地对着我批评一位二十几岁的新作家,说其作品太肤浅,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问题是,当我硬不信邪地看过之后,却发现那文坛新秀的作品好极了。

我开始了解:

当一个人追不上时代,他表现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否定新一代。他对新一代关上门,也把自己锁进了旧时代。

打开你的心门

只是令我惊讶的是,居然在新一代当中,也有人患了这种“关门”的毛病。

记得一群美术系的学生,曾对我说:“我们很讨厌阿璧那一套。”

他们说的阿璧,是老一辈的画坛宗师黄君璧先生。也记得一群某名校的学生得意地对我讲:“我们是不听国语歌曲、不看国片的。太没水准了!”

他们岂知道,当他们这么做的时候,也是关起了自己的门。不论对下一代或上一代,只要关起门,就使自己的眼界更窄、出路更有限。

其实我的儿子,也做过同样的傻事。

几年前,当我放国语歌曲给他听的时候,他很不屑地摇摇手走了。但是,没过多久,他到了中国台湾,接触了中国台湾的年轻人,也了解了中国台湾音乐制作的情况。

他突然改了,说中国台湾同时接受欧美和日本的最新资讯,在音乐创作上有惊人的潜力和成就。

他为什么会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因为他对台湾打开了心门。

用他们的眼睛看

“试着用他们的生活去生活,用他们的眼睛去看他们的世界。”

在研究落后民族文化的时候,我接触到这句人类学的名言,也被它深深地影响。

我发现当我们嘲笑那些原始民族,为什么只会叉鱼,不会网鱼,为什么对死人有那许多奇怪的禁忌时,常因为我们不了解他们。

每一个民族,都是人类,都经过千万年的岁月,绵延到今天。我们会想,他们也会想。我们有我们的价值观,他们有他们的价值观。

我们应该谅解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和习俗,都有他们的道理。而当我们有了“文化谅解”,也就有了同情,以同一种情怀、同一个角度,去看这个世界。更可以说:

我们对世界的每一种文化,打开了心门。

新人类的语言

打开心门,真是太重要了。

无论多忙,我每天总要抽时间看报纸、看电视、看杂志,也常常借录影带回家欣赏。

看报纸的时候,我不但看大新闻,也看小小的分类广告。因为在那里,我可以见到许多“社会角落”的动态。

看电视的时候,我常转到服装表演的频道。虽然知道自己不会,也不敢穿那样新潮的衣服,但我要看看现在流行什么,我相信那流行一定有它的道理。我可以不跟,但不能不知。

看杂志的时候,我会注意“新人类”的语言,也常看看新人类餐厅的介绍。我会想,在那小巷里开了这么一个很新潮的咖啡店,会有怎样的“酷”人往那里聚集?又会在他们交会时,发出怎样的闪电?如同三十年前,武昌街的明星咖啡屋,灿烂出多少文艺的火花。

至于我看的电影,常是由美国图书馆借来的。许多是法国、德国或意大利的作品,必须跟着英文字幕欣赏。

许多片子,好冷、好平、好枯燥。

许多次,我才看一下,就想关机。

许多片子,我看完十分之九,都觉得烂。

但是,我相信,它一定有它的道理,于是坚持看了下去。

妙的是:看完那最后的十分之一,我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动了。我发现自己最想半途关机的,常是留给我最深印象的电影。

我真庆幸自己没有关机,否则,我就关上了自己的机会。我也真庆幸自己,总能欣赏年轻人的作品,表示我还年轻。

而每当我听朋友说“我不看某人的作品,我不吃某种东西,我绝不跟某人交谈”的时候,我都会对他们说:

“别将别人关在门外,也把自己锁在了门内!”

第18节 写有你自己的文章

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我家因为失火,什么都烧光了。有位好心的邻居,拿了他家孩子的旧制服给我穿。

本来当时社会的经济情况就不好,又是旧衣服,所以有不少破绽。我至今都忘不了,母亲在灯下为我缀补的画面,以及第一次穿上那套旧制服的感觉。

新补的地方,厚厚的、硬硬的。虽然母亲缝得很小心,但是还是可以看到一圈圈的线痕。尤其是两个膝盖,左一块、右一块,让我觉得人人都盯着看,好自卑。

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

所以现在每次我见到年轻人,故意把牛仔裤的膝盖用刀片刮破,再一丝一丝地拔,硬是弄成两个破洞,心里都想,如果“当年”能像今天该多好。

三十六年间的变化有多大啊!以前的人唯恐穿得不好,被人瞧不起。现在却随便穿,说:“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

这句话其实大有学问。我发觉只有到了富裕的社会,人们才不会以“衣冠取人”。因为大家知道人人买得起好衣服,所以“穿得旧”“穿得破”,一定不是因为穷,而是“他喜欢”。

不令我感动,我就不欣赏

这道理也反映在许多事情上。

以前买画,先问画家是不是有名,似乎画不重要,名重要。

现在不同了,买入的画主要是为自己喜欢、看了舒服。有时候在联合画展里,大家价钱差不多,但是新秀的作品卖光了,老一辈的名家却乏人问津。

买书也一样,许多年轻人会问我:“为什么你喜欢某人的作品?我们就不觉得他怎么样。”

“他写得好啊!你看他用词、用典,就知道他古文基础有多深厚。”我说。

“深厚有什么用,它不让我感动,我就不欣赏。”年轻人摊摊手,“只要我不喜欢,伟大又如何?”

我听了,吓一跳,觉得新新人类真厉害。可是后来想想,他们说的,也不是全没道理。

我最近在报上看到一位著名学者的作品,通篇是“四字成语”、专有名词和典故,让我读来叹服不已,可是读完了,却不知他到底要说什么。接着又看到一篇小说,数千字读完,才发现不是翻译作品,而是道地本土的东西。只是,他为什么要用那么多“奇特的语法”?怪不得年轻人不喜欢。

时代毕竟不一样了。以前听学生的演讲比赛,都是手势比得大、口号叫得响的人得奖。现在却是由那些娓娓道来、说理清楚,能够“服人”“感人”的得奖。

这些现象,不都与前面所说的“不再以衣冠取人”的道理一样吗?

这不再是“掉书袋”的时代

想想过去数千年,能受教育的有几人?再想想五六十年前,能受完整教育的有几人?怪不得人们要由文章中“书袋掉得多不多”来衡量作者的学养,甚至品评文章的好坏。

只是到今天,人们都受了完整的教育,你会的我也会,你读过的我也读过。于是,“既是真理,何必问是谁说的”,你的名声再大、学问再好,如果不能让我心服,我就不认为你高明。

你为何写、为谁写

“不重形式,重内容,这必然是时代的趋势。”许多年轻朋友,问我怎么把文章写好,我总是这样回答。

这是个重效率的时代,你能用三百字讲清楚的事,何必用六百字去说?你能用人人可懂的文辞说明的事,何必用艰深的词语?你文章再长、辞藻再美,如果不能感人、服人,又有什么用处?这不就好比在台上顿脚捶胸,却不能感动听众的演讲,它既然与读者、听众“脱了节”,也就一无是处。

我觉得今天不论你是写课堂上的作文,或是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在一开始,都先得把“卖弄学问”的想法去除。

你应该先想,我要写什么?为什么写?对什么人写?

你可以像《诗经》用“兴”的方法,先说别的事,慢慢营造气氛,再把读者带入主题;也可以用“比”的方式,用大家熟悉的事物去比喻;更可以用“赋”的方法,开门见山地去说明。

但无论你怎么做,都不能忘了自己写那篇文章的“主旨”。

为文如登山

写文章就像爬山,你可以带一大堆登山工具去攀险峰,也可以徒手走上山头。不管你怎么做,最重要的是带领你的读者,走向你的目标。你既不能因为太拘于形式、辞藻、典故,而像是行囊太重的人,到头来半途而废,也不能连基本的登山训练都没有,就去涉险。

由日记开始

所以我要建议年轻朋友:

你应该由平实做起。先用自己最有把握的文字,尽量把心中的道理说清楚,再进一步求形式和风格的变化。

你应该每天写日记。时间多,写几百字;功课忙,写三五十字。既练习长篇的严谨,也锻炼小品的精简。

最重要的,因为那是写日记,你只求记下事情、写出心声。所以必定最真实,也最能接近你的心灵。

如果你记事能清楚、抒情能感人,不是已经成功了吗?

说出心里话

我也建议老师和家长,不要希望在孩子的作文上见到“课本中的古人”,而要盼望在纸上做心灵的沟通。

人生的岁月是一去不返的,许多情怀也是一去难追的。如果十六岁的孩子,不能在他们的文章里表现十六岁的心灵,却要套用六十岁老人的感觉,会是多大的损失!

“掉书袋”“喊口号”的时代过去了,每个人都该做他自己,走他自己的路,说他自己的话。

品评文章很容易——

在你对别人说之前,你应该先问问自己,信不信你说的道理。

在你写完文章之后,你应该自己先读一遍,看一下你想说的事情说清楚了吗?

在你想用文章感动别人之前,你应该自问:“有没有先感动自己?”

如果你写了又写,改了又改,认为自己实在写不好,那么我问你:“如果你用说的,能不能把心里话说清楚?”

如果你说可以,那么,把那心里话,一字不漏地写下来。我保证,那会是一篇毫不造作的好文章。

第19节 一句话让你成功

“秦小姐好!”小康堆上一脸笑,“王总来了吧?对不起,我提早到了。噢!对了!我叫工厂送样品过来。”小康东张西望地说,“是不是还没送到哇?”

秦小姐摇摇头。

“什么?还没送到?唉!他们老是拖。”小康立刻拨手机,才拨两下,看小廖进来了,立刻停止动作。

“小廖居然也来这里抢生意,”小康心想,“他跟我从同一个地方进货,麻烦了,他报价会不会比我低?”心里想,表面还是堆一脸笑,跟小廖握了个手。

小廖的手又湿又滑,他也去向秦小姐示好:“秦小姐好!”然后也一样小声问秦小姐,“请问我那样品送到没有?”

秦小姐也照样摇了摇头。

就在这时候,门开了,王总走了出来,居然没叫两个人进去,只是匆匆忙忙地说:

“你们推销离心果汁机,有没有附加切菜功能的那种?”

“有有有!”小廖和小康一起答。

“那就现在拿一台来看看,我急需。”王总说完,居然又进去了。

小康反应快,一个箭步,跳出门去,躲在一角打手机:“喂,我是小康啊!我要你们出的那台机器送来了吗?什么?出来了?你们不是总拖吗?怎么今天那么快?麻烦你们再出一趟车送一个A3型过来,拜托!拜托!”

小廖在会客室里也没有闲着,他向秦小姐借了电话:

“喂,我是小廖,我急着要补一个A3型切菜机,如果来得及,你们跟离心机一起送过来好不好?”

两个人打完电话,都继续在会客室里等。

突然电话响,秦小姐进去几秒钟,便见王总穿得整整齐齐地冲出办公室。

又过几分钟,进来七八个洋人,看王总的样子,必定都是大客户。王总的办公室门关上,接着又打开。王总探出头来,低声吼:“切菜机和离心机呢?”

“立刻到!立刻到!”小康和小廖赶紧报告。

果然,正说呢,东西就送到了。三个大箱子抬了进来。

“康先生一台离心机,廖先生一台离心机,加上后来追加的切菜机,”送货员说,“请签收。”

有话好说

你猜,这笔大生意,小康做成了还是小廖做成了?

当然是小廖。

可是你想通了吗?同一个送货员,同一辆车,由同一个公司出的货,两个人又在同一时间打电话,要求加送一件。

为什么小廖的赶上了,小康的没赶上呢?

如果你是商场老板,一定早知道答案了——

因为他们说话的方式。

当一个公司送货总是迟、总是慢,总挨你骂的时候,有一天,你居然盼望他还没出发,希望他加送一件东西的时候,千万别一开口就问:“东西送出来了吗?”

当你这样问的时候,明明东西还没出门,他怕你骂,也会说:“走了!走了!”

这时候,你要他加一件,他好意思改口就说“正巧,还没走”吗?

但是,当你换个说法:“我急着要加一件,如果东西还没出门就好极了。”对方则可能说:“真巧!车子正发动,我叫他等一下。”

于是,你赶上了。

当你又要迟到的时候

换个角度。如果以前约会,你总迟到,今天你又要迟十五分钟,为了怕对方着急,你打电话过去,说话的技巧也很重要。

假使你电话一接通,就说:“对不起,我今天要迟一点。”

你猜对方会怎么反应?由于他已经很痛恨你过去迟到,他八成会立刻冒火:“怎么搞的?又迟到。你不是说这次会准时吗?”

但是当你换个方式,说:“老张啊!我准三点一刻到,堵车,稍迟十五分钟。”

他一听,只迟十五分钟,则可能高高兴兴地说:“好!我等你。”

当你只考六十分

又比如,你是个学生。

今天考数学,考了六十分,你回家要怎么说?

如果你开门见山:“爸爸,我数学考六十分。”

搞不好,啪一声,一记耳光过来。

但假使你拐个弯说:

“今天数学考试好难哟,多半的人都不及格,连向来第一名的王大毛都只考六十五分。”

你老爸问:“那你考几分?”

“刚好及格,六十分。”

相信,那一巴掌绝不会过来,老爸当天如果情绪好,还能赞美你两句呢!

当场砸了宝贝

一个女学生上课时对老师说:“我昨天打破了我爸的古董茶壶。”

“你父亲有没有很生气?”老师问她。

“没有耶!我对他说:‘爸爸,我给您泡茶,泡了这么多年,都很小心,可是今天不晓得怎么搞的,把茶壶打破了。’”女学生说,“我爸爸先一怔,然后笑笑,故作没事地说:‘破了就破了,东西总会破的,改天再买一个新的吧!’”

她这话,全班都听到了。

无巧不巧,隔几天,另外一个女学生也为她爸爸泡了好几年的茶,也打破了古董茶壶。

她想起前面女学生说的话,照样去向她的爸爸报告,却被臭骂一顿。原因是,她把同样的话,换了个前后次序说出来——

“爸爸!我打破了茶壶。”她战战兢兢地报告。

“什么?把茶壶打破了,那是古董耶!”她老爸脸色大变。

“爸爸!可是我今天不晓得怎么搞的……”她解释。

“你心不在焉!粗心!”

“可是,我给您泡茶,泡了这么多年……”她又解释。

“你还强辩?”老爸吼了起来。

坏话要缓说

好!现在让我们回头看前面的四个故事——

“你们送货车出来了吗?”

“我今天要迟到。”

“我数学考六十分。”

“我把茶壶打破了。”

这些都是他们说话的重点。如果是播报新闻或开会,这些重点都必须先说。但是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为了减少“冲击”,却不得不后说。

也可以讲,令人敏感的结果,最好不要单刀直入,你可以先“设定底线”,使对方知道糟也糟不到哪里去,或者经过“对比”,使那原本听起来很突兀的结果,显得不那么刺耳。

当然,还有许多情况,需要你先隐藏谈话的目的,一点一点,制造气氛,引导对方进入你的主题。

同类推荐
  • 选择力:你可以选择成为任何人

    选择力:你可以选择成为任何人

    在传统的经济学理念看来,选择的多样性使得理性人的收益最大化——每个人都能选到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然而,过多的选择不仅常让我们感到迷惑,还让我们的生活不堪重负,每次创业、升职、跳槽,最终的现实和最初的愿景往往失之千里;陷入生活的困境……鉴于此,本书探讨了有关选择的全部秘密——正如同有些人善于从货架上拿到价廉物美的商品,也总有人总是做出明智的选择,迎接越来越幸福的人生!
  • 懂礼仪到哪里都受欢迎

    懂礼仪到哪里都受欢迎

    礼仪是生活的需要,是工作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的需要。随着人际交往范围的扩大和交往层面的拓宽,社会文明礼仪规范愈加显示出其特有的必要性和实用性。尤其对年轻人而言,缺乏礼仪修养,必然会影响到人际交往的效果。
  • 不成功你找我

    不成功你找我

    古往今来,以成功为目标,引领无数帝王将相、英雄豪杰乃至黎民百姓前仆后继!千百年,人们从未停止过对成功的探索与追求。为了成功,为了实现美好的理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勇敢前行,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千古绝唱!有人成功了,成为人们传颂的楷模;有人失败了,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感叹。人们在敬仰诺贝尔成功的同时,也应该钦敬失败的索布雷诺,即使失败了,也要在失败中度过辉煌的一生!成功的秘笈究竟在哪里?人们开始反思。终于有一天,人们似乎悟出了成功的天机,原来成功的秘笈就在我们身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愿每个奋发图强的人都能把聪明才智无限地发挥出来,从而让心灵和财富都能获得巨大成功!
  • 商务口才训练

    商务口才训练

    商务演说是一门被赋予生命力的艺术,“生命力、活力、热情”,是赋予它生命的首要条件。听众的情绪完全被演讲者左右。人们聚集在讲演者的四周,就像野雁会围着秋天的麦男打转一样。
  • 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烦恼始于“心灵的反应”,痛苦源于“不满的心”。日式“佛系”快乐思考法,传授“清·简·行”的健康生活理念,帮助现代人缓解因社会压力、人际关系、资讯爆炸而带来的焦虑不安。清——清理内心多余的烦恼,感受“被欲望所驱使,感到不快乐”和“享受快乐”的两种心理状态:“快乐”是指感到喜悦或欢乐时的心理状态,也就是幸福。“不快乐”是指内心充满愤怒、恐惧或不安时的心理状态,也就是不幸福。简——简洁理性的正面思考,放下多余的执念、妄想,将合理的欲望转化为能量。行——践行重视快乐的生活方式,以“慈、悲、喜、舍”之心与世界相处,享受当下的圆满。
热门推荐
  • 快穿系统之男神别乱撩

    快穿系统之男神别乱撩

    [1v1甜宠撩]我简兮再次发誓,无论你是小狼狗还是小奶狗,都对你不离不弃,不论是否贫穷……系统:请你把你那(春)(心)(荡)(漾)的表情收起来,ok?
  • 猜凶4

    猜凶4

    如果世界没有罪恶,我宁愿我不曾存在。梦中出现的幽灵般的小女孩,她神秘的手势到底是什么意义?无论走到哪里,你的身边都会发生凶杀案――这恐怕真是西门通无法摆脱的梦魇了……
  • 一刹花火

    一刹花火

    他是玩世不恭的富二代,别扭、暴躁,我行我素,在开学第一天就跟她结下大梁子。 他是温暖干净的优等生,体贴、温柔,暗含伤痛,如天使般屡伸援手令她情愫暗生。当人如其名的简单无意间闯入他们的世界,一切便不再简单。 胞弟的意外身亡让简单无法释怀,誓要找出凶手封沉的过往折磨着已沉眠和苟活的人们 神秘的背影、陌生的校徽、封沉的记忆,当真相层层揭开…… 那个藏在心底最深处的天使,却深陷其中 那个玩世不恭的富二代,却倾尽全力守护 在爱与恨间浮沉,简单该如何面对?这个夏天,一场名为青春的盛宴,唯有我们才懂得如何纪念。
  • 读素问钞

    读素问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至尊邪帝

    至尊邪帝

    【RN一组出品】无尽的杀戮;冷酷的手段;蔓延的血腥;强势的毁灭;坠落的灵魂,谱写了他一曲永恒的邪帝神话。励志少年行,饮亢青春歌;热血英雄路,转眼逝千年。美人江山渡,世间爱恨长;一丝情残泪,只为俘红颜。一曲曲生死不弃的绝尘恋歌,一段段恒古流芳的战雄美谈,一幕幕醉意迷离的花花尘世,一天天毫不停滞的新更传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浩瀚的魔法异世,与云雷纵横于异世天地之间,逍遥于异世万花丛内。【抱歉,暂时变热慢型。】
  • 侯门庶谋

    侯门庶谋

    她助丈夫登上王位,却遭背叛惨死?重生到病秧子庶女身上却受尽欺辱!哼!看她遇神杀神,遇佛杀佛,渣男王位坐的太稳,她来帮着松松土;继母姑母陷害,她来帮着除除害。当她一路从后宅朝堂斗到高位,与倾心之人揭纱而对,他是舍江山,还是舍她?
  • 水云: 沈从文散文

    水云: 沈从文散文

    本书为沈从文散文集,选篇均以沈从文的生命轨迹与故土情结为背景。沈从文是在沅水上毕的业,数次在沅水上走走停停,记下途中所见、所感。所选散文有作者《湘西往事》中的回忆、《湘行散记》中的写意,也有水云流动的四处风景和从文长居城市后的人生感悟。通过这些散文,可以清晰的感受到作者对水这一审美意象的眷恋,也可以体会到虽然离乡多年,但深刻于作者骨血中的、对故土无法割舍的情结。
  • 多情总裁,千亿老婆要离婚

    多情总裁,千亿老婆要离婚

    倒霉的乔舒被自家老公推了一下,结果弄到失忆了!失忆中的乔舒只将一件事进行到底,那就是离婚!离婚!可是乔舒完全想不到自己离个婚会离得那么一波三折,眼见着都要拿到离婚证了,突然被闹事的人撞了一下,特么的居然恢复记忆了。不过这种勾搭初恋,无视家规的老公完全就不是她想要的类型啊!这婚还得离!“太太,首席说不离婚。钱给你,房子给你,车子给你,公司给你,孩子也跟你姓。”“这个嘛,我得考虑考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搞鬼:废柴道士的爆笑生活2

    搞鬼:废柴道士的爆笑生活2

    史上最废柴的道士——马力术,是一个以贴小广告为生的“文化工作者”。他出生在一个历代都有一个有通灵能力传人的道士世家,而这一代的通灵能力又刚好遗传到了马力术身上,于是他继承了他爷爷的二叔的大爷的曾孙子留给他的一座二层小楼,开始了他的道士生活。这座二层小楼位于极阴之地,里面住着一个大舌头吊死鬼、一个男人头、一个没舌头的小鬼、一个狐狸精、一个画皮妖,还有一个神兽——貔貅,这些鬼和妖各自都有一段既纠结又爆笑的故事,请听马力术为您娓娓道来……
  • 挣扎

    挣扎

    名牌大学毕业的朴博,蜗居在大都市——新安市,身处繁华喧嚣的大都市,也算是常人眼里的一名白领,为了生活过得好些,为了努力攒够买房的首付,从公立医院跳槽到了一家当下最火的移动医疗公司上班,经历了种种新奇、荒诞的故事,经历了种种想得到和想不到的痛苦和快乐,经历了世态的炎凉和百态的人生,然而,买房的首付,依然遥遥无期。为了生活,为了不确定的未来,为了将人生过得像样点,身处水深火热的生活中的他,和妻子顾佳,努力地挣扎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挣扎在一个无数人趋之若鹜的大都市,不懈地奋斗,执着于相信生活总会好起来的信念,坚守在房价高不可攀竞争异常激烈的大都市,默默地守望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