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0500000008

第8章 消失在路上(3)

刘贝克也参加了那次救火,刘贝克也冲来冲去的,但是刘贝克没有往火海里冲,他是在火头子外面,帮忙递个水什么的,下来以后弄得一脸黑,出了满身的大汗,人却没伤着。

那一次浴血火海,朱思杨因为组织施救有方,控制了火势,而且表现顽强,使军备仓库没有受到损失,因而荣立了二等功,并被抽调到师“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标兵演讲团”,到各团队巡回演讲。朱思杨穿一身崭新的军装,胸前戴着大红花,一瘸一瘸地爬上连里送他去师部的卡车。朱思杨再回来时,是师里的小车送回来的,朱思杨还带回了师里的通知,命令他到师干部集训队去学习。指导员在全连大会上训话说,你们都要向朱思杨学习,你们都是一批的兵,人家入了党,当上了班长,立了功,调入干部集训队学习,人家是怎么干的?你们给我好好地掀起一个学习朱思杨的新高潮来。

晚上朱思杨和刘贝克在小河边谈心。刘贝克沮丧地说,你去师里学习,回来就能提干,你现在是前途无量。我已经完了,我也不想挣这份前途了,过年脱军装回家吧。

朱思杨很长时间没有说话。后来说,如果你拿定主意了,也好,回去以后好好干,不管干什么,前途总是由自己来掌握的,只是你的老毛病要改,做什么都得努力,都得认真,要不然这一辈子你就一事无成了。

朱思杨去师里报到前又到火灾现场看了一次,他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要去那里,火灾现场已经经过了重新收拾,过火林全都翻挖了,种植上了小树苗,烧毁的房子翻盖了,比原先的要结实,新挖了防火壕沟。朱思杨站在壕沟前,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山风吹来,小树苗一起生机勃勃地摇晃着,一些小鸟在林间扑来扑去,快乐地鸣叫着,这一切都让朱思杨产生了一种怀疑,他怀疑这里是否真的发生过一场火灾,即使有,它对他的意义他是知道的,它对那些小鸟小树的意义呢?他知道吗?

十二

我们现在可以这样说,朱思杨是一个经过了自己的努力不断在进步着的人,他在自己的理想面前很坚定,也很安宁,他知道自己要去做什么,他的困惑只是怀疑自己的努力,而不是理想本身和自己对于理想的向往,这样反而使他更加强了对自身的鼓励和约束。朱思杨的理想在少年时代是朦胧的,不确指的,其实他自己也说不清那理想究竟是什么。等到了青年时代,那理想成熟了,他对自己说他弄清楚了,但是成熟的其实还是那个朦胧,他不过是因为经过了那么长的生命时间,已经习惯了那个朦胧,他弄清楚的只是这种习惯。

不管怎么说,朱思杨是个有理想的人,他的一切生命,都维系在对自己认定的理想之上。因此,他生活得十分坦然,有信心,即使有烦恼,那烦恼也是纯粹的,何况那理想不那么确指,是像星星一样高悬在他的头顶上的,他看得见它,不会有看不见它的失落和摸不到它而引出的失望,用我们的话来说,他是踏实的。

朱思杨有没有踌躇满志的时候呢?答案是有。我们可以想见,在朱思杨以自己的理想为前导,不断去努力,并且因为这种努力不断取得进步的时候,他一定会在心里发出舒坦的微笑,他是相信自己离理想更进了一步:比如当兵八个月后他当上了班长,入了团又入了党,两年以后当上了排长,三年半以后当上了副指导员,四年以后当上了团政治部干事,五年零七个月后提升为指导员,八年零三个月后再度提升为营教导员;他不断地立功、受奖,被树为各种各样的标兵和先进人物,出席各种群英聚会的活动,被上级接见,被报纸宣传,他就像一个跑百米跨栏的运动员,跨过一个高度,又跨过下一个高度,不断超越着;在经历这些事情的时候,成就感使他相信自己的理想是正确的,他踌躇满志。有时候他想,我这一生是多么的有意义呀!

朱思杨的想法,其实在很多时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想法。

十三

朱思杨被提升为指导员那一年,回家探了一次亲。

朱思杨回家探亲,朱兆和和周素琴十分高兴。朱思杨提着印有一架飞机和北京字样的行李包跨进门的时候,周素琴眼泪都差一点淌了下来。两口子杀鸡炖髈,忙里忙外,整天围着儿子转,这种快乐的日子是不言而喻的。

周素琴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儿子在外当兵,把母亲的一颗心带走了,周素琴经常有一种心疼的感觉,她在晚上一个人坐在灯下的时候,总是觉得心里空空的,想流泪。现在儿子回来了,儿子高高大大、英武成熟,嘴角上生出好看的胡碴,举止自信有力;儿子当上了军官,还给她买了衣料、毛线,给他爸爸带回一双上好质量的军官短筒皮靴,这样的儿子,不仅仅让她心疼,同时也让她骄傲。

朱兆和不同。朱兆和没有心疼,只有骄傲。朱兆和是个铁打的男人,一辈子崇尚轰轰烈烈,崇尚男儿当自强。朱兆和在儿子小时候也不是没打过儿子,但朱兆和打儿子,是为了儿子能够出息,当儿子出现这样的苗头时,比方说,儿子在十二岁那一年从长江大桥上跳入江中的时候,他就再没打过儿子了。朱兆和对自强和出息的认识就是进步。朱兆和的进步观既朴实又具体,那就是总在提升自己。比如说,朱兆和自己,三十多岁的时候当上了大组组长,当到五十多岁,还是大组的组长,一点也没有提升,这就是没进步。周素琴说他要是有点文化就好了,或者他要是别老和领导顶牛就好了。朱兆和不同意这个观点,朱兆和说中央领导一半以上和他文化水平差不多,中央领导差不多全顶牛。但是朱兆和并没有因为世界上有这样的先例就原谅自己,他承认自己进步太少,远不如儿子,儿子三天两头写信回家来,先问父母大人好,再谈思想情况,最后说自己入团了,入党了,立功了,提干了,总有提升,总有盼望,总有新鲜的事情说出来,那才是真正的进步。朱兆和在进行着自我批评的同时,当然有足够的理由为儿子感到骄傲。

朱思杨说,妈,您别一天杀一只鸡,您这样我也吃不了。

周素琴说,吃不了用劲儿吃,多多吃,吃胖点儿,回部队你再想吃也没处寻了。

朱兆和说,你这是什么话?你把部队说得连只鸡都吃不上呀?别说如今咱们部队是什么情况了,战争年代,人家红嫂还熬鸡汤送去呢,再说,吃也不能盲目地吃,吃就吃腿儿,吃翅膀,吃了能跑能飞。

朱兆和严肃地对朱思杨说,儿子,你吃腿儿,吃翅膀,吃了跑得更快,飞得更高。

周素琴说,老朱,你别一口一个儿子儿子的,人家思杨如今是教导员,人家是军官,你这么叫,要让别人听见了,多不好。

朱思杨说,妈,不是教导员,是指导员。

朱兆和说,管他是什么,就算将来他当上了总司令,我该叫儿子还得叫儿子。

周素琴说,你将来再这么叫,人家总司令的警卫员就不同意了,人家非把盒炮拔出来,推你出门不可。

朱兆和瞪眼道,他敢!

朱思杨看看守在左边的爸爸,再看看守在右边的妈妈,朱思杨在灯下看出爸爸妈妈的脸上已经生出了不少皱纹。朱思杨心想,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家庭呀。

十四

朱思杨回家探亲那几天,去找了好朋友刘贝克。

刘贝克两年前就复员了,回家以后分到卫生局工作,在一家医院里做保卫科的工作。刘贝克不喜欢这份工作,通过父母的关系,活动到局里坐办公室。对此他还是不满意。刘贝克自己也不清楚他究竟想做什么,也许做什么都不合适,都让他心烦,他说他是一个飘在空中的人。

全国恢复高考的那一年,刘贝克和科长吵了一架,他不想再待在科里了,就临阵磨枪复习了几天,参加了高考,居然就考上了城建学院土木工程专业。

在此之前,刘贝克已经开始恋爱了,谈了好几个,都没成。刘贝克自己说是久经沙场,伤痕累累,当然不光他自己伤痕累累,对方也同样如此。刘贝克现在的女朋友是应届高中毕业生,比他小好几岁,叫王宁。

刘贝克当胸给了朱思杨一拳,说,你妈的真的前途无量了,连上级都干上了,今后还不飞黄腾达呀。

朱思杨也当胸还了刘贝克一拳,让干上天也就是四个兜,哪像你,少三个兜,多两管笔。

刘贝克把双手操进兜里,说,别寒碜我了,这学期我已经有两门补考了。辅导员天天找我谈话,谁再逼我我真跳楼去。

朱思杨请刘贝克到汉口的邦可西餐馆吃俄式烧兔,喝扎啤。刘贝克爽快地同意了。本来刘贝克也准备请好朋友去吃一顿,但他最近热恋烘烘,开销太大,兜里没剩几个钱,要请朱思杨只能请他吃热干面和凉粉,这样还不如去邦可吃一顿牛排肉饼,反正朋友之间,钱是唯一不能算数的东西。

朱思杨找到刘贝克,除了老朋友叙旧,还有一件事,就是托刘贝克帮忙打听一个人的地址。

朱思杨回家探亲,和母亲周素琴拉起家常,周素琴除了关心儿子的进步,还关心儿子的另一件事,那就是个人问题:朱思杨那一年已经二十二岁了,已经到了处理个人问题的年龄。朱思杨在这个事上不是没有想过,他身体很结实,发育正常,没有什么毛病,不想这方面的事没道理。问题是朱思杨没有目标。朱思杨自己要求进步,他胸怀大志,想干出一番事业来,但是个人大事不光是他一个人的事情,事情牵涉到两个人,朱思杨没有目标,想也是白想,他一个人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朱思杨就想到一个人,这个人是苏小苏。

苏小苏在朱思杨当兵离校那一天送给朱思杨一个笔记本,上面写着:愿你在革命的大熔炉里百炼成钢乘风破浪。按照一般的情况来说,一个女同学平白无故送一个男同学礼物,而且这个女同学是红着脸送的,这里面肯定有原因,至少说明这个女同学对这个男同学有充分的好感。这一点朱思杨开始不太懂,后来才渐渐地懂得了。朱思杨现在可以说也百炼成钢了,也乘风破浪了,他很感激苏小苏过去对他的鼓励。朱思杨在懂了这一切之后认真地回忆过苏小苏这个同学,可惜无论怎么回忆,都对苏小苏这个同学没有太深的印象。事实上,从小学到中学,他们同学了十一年,一共也没有单独说上过几句话,朱思杨后来一直是班里和年级里的学生干部,能和他单独说上话的女同学不算太多。在朱思杨的回忆里,苏小苏不是一个出众的女同学,她好像一朵淡黄色的雏菊,一直是安静地成长着,这相反对朱思杨产生了一种隐隐的诱惑。既然如此,朱思杨现在要考虑个人问题,苏小苏就肯定成了他首选的对象。

唯一的问题是,朱思杨从来没有和苏小苏联系过,苏小苏在送给他的笔记本中没有留下地址。朱思杨也不知道苏小苏的家住在哪儿,她现在的情况怎样,朱思杨只能请老朋友刘贝克帮忙,为他找到苏小苏的地址并打听清楚苏小苏的近况。

朱思杨和刘贝克约好在邦可门口见面,刘贝克到了之后要朱思杨先进去找桌子,他等女朋友王宁。一会儿刘贝克和王宁扯扯绊绊进来了。

王宁是那种大大咧咧的女孩,明明比刘贝克小不少,却像大姐姐一样牵着刘贝克,还拿餐桌布给刘贝克揩眼屎。王宁还是见面熟,很大方地和朱思杨打招呼,说咱们是老熟人,刘贝克没少在我这儿说你的好话。这女孩也不忌讳什么,一坐下就从书包里翻出一大包东西,当着朱思杨的面塞给刘贝克,说,大号的,害我跑好几个药店,你放好,别一到用的时候没处找,憋得嗥嗥狼叫。刘贝克嘻嘻笑着接过去塞进自己的书包里,就势还一嘴说,公狼叫得不中听,哪有小母狼叫得中听,基本上就是英雄交响曲。

两个人在那里打情骂俏,朱思杨不习惯,装作没看见,叫服务员过来点菜。服务员过来了,朱思杨接连点了奶油泡芙和苹果饼鸡肝饼都说没有。朱思杨说,你这样好不好,我们这里是三位,你后面有什么我不知道,能不能麻烦你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和我的实际情况替我们安排一下。第一,我们三人全不忌口;第二,你别替我们省钱,你看这样合适不合适?服务员走了以后刘贝克和王宁哈哈大笑。

刘贝克一听说朱思杨要他帮忙找苏小苏就愣住了,他那时刚吞下一大块肉饼,正大口喝着啤酒,差点没被啤酒呛着。刘贝克瞪着眼看朱思杨,手里的啤酒扎像大号手雷似的举在空中。

王宁拿叉子捅刘贝克,说,嘿,嘿,我说你犯什么呆,就允许你吃蜜桃咬一口丢一口,人家找一个女同学,还没涉及实际问题呢,你就犯上醋了?

刘贝克没理王宁,一伸脖子把啤酒咽下去,大惊小怪地俯身对朱思杨说,我刚才说什么来着?我说朱思杨你进步了,我是乌鸦嘴,我还真说准了,朱思杨你不是一点进步,你是进了一大步。

朱思杨有点窘,端起啤酒来掩饰,说,我也没说什么,也就是王宁说的,老同学联络一下,你弄得惊惊乍乍的,至于吗?

刘贝克把啤酒杯往桌上一推,说,你那联络一下的意思我懂,你也用不着遮遮掩掩的,在座除了你,全是这方面的高手,你遮遮掩掩到天上去也白搭,好了,我也不管你联的什么络,这事包在我身上,两天之内,带人来见你!

朱思杨连忙说,贝克你千万别胡来,你对人家要有礼貌,别乱说话。

刘贝克嘻嘻笑道,放心,我就像对待**一样地对待她,只管接头,不管工作。不过事成之后,你还得请我在这里撮一顿。

王宁叫道,还有我。

十五

两天之后,刘贝克果然带来了苏小苏的消息,但那不是朱思杨想要得到的消息。

刘贝克进门的时候朱思杨就看出情况不对了。刘贝克和朱思杨的父母热烈地扯了半天天气菜价之类的闲事,扯完了就灌白开水,然后不断地往厕所跑。朱思杨冷笑着在一边看着,直到刘贝克再也热烈不下去,父母回到自己房间。

朱思杨说,说吧。

同类推荐
  • 废土之春

    废土之春

    寒冷的风拂过灰色的荒野,石化的树木毫无生命的气息。盖革计数器发出的沙沙声在旅行者的耳边回荡,深入核污染区的风险,在过去的一百年中从未减少。抬头仰望,被辐射尘覆盖的天空灰蒙蒙的,重金属云正在从天边飘来,给荒芜的大地带来剧毒的雨水……一个世纪过去了,核冬天仍在持续。模糊的人影出现在荒野中,他一副旅行者的装扮,背着一个大包,坚定地前进着。核对了地图,旅行者将目光投向远处的废城,内置于眼睛中的传感器捕捉到了能量反应。北方的湖岸边有一座设施,那座设施由钢铁和各种废弃的建筑材料堆砌而成,看起来应该是战后才建造的。
  • 马桥词典

    马桥词典

    本书是“韩少功作品系列”第七卷。此书彻底颠覆了传统长篇叙事文本,处发时招致各种非议,并因此引发官司。《马桥词典》后来荣获“上海市第四届中长篇小说优秀作品奖”中的长篇小说一等奖。1998年获台湾最佳图书奖。2010年获美国第二届纽曼华语文学奖。
  • 残疾的村庄

    残疾的村庄

    一切都死过去了。这是蜗牛湖建村以来最宁静的一个夜晚,没有吵闹,没有喧嚣,没有孩子的哭,没有猪的叫。星星点缀下的村庄格外宁静,宁静的像一幅静止的画,宁静的连狗都进入了梦乡。睡梦中的人们都沉浸在熟睡的甜蜜和幸福中。梦,就是在这种状态下,进入人们的世界的;梦,美丽、幸福、淫艳、迷人,像一个爱动的小姑娘。就好比饥渴的人拿到了一瓶冰镇啤酒,十分劳顿的人泡了个温泉澡,热恋的情人在进行幸福的拥抱;入梦的人无法从梦中自拔,任由梦在体内行走,按摩每一个器官。梦是天外使者吗?还是梦替代了整个世界,整个宇宙?没有人知道,因为其他一切都不存在了,只有梦。
  • 佳肴与谋杀

    佳肴与谋杀

    1946年,二战后的美国某地小意大利片区。索菲亚·曼奇尼和安吉罗·曼奇尼兄妹的私家侦探社正在举办盛大的开业仪式,文森佐餐厅的大厨却在此时遇害。最后一道甜点尚未享用,宴席的大厨背上就被刺了一刀。满城流言蜚语,从佳肴到谋杀,不一而足。同时,索菲亚发现自己被黑帮老大弗兰基·文东尼跟踪。她决定去找弗兰基的情妇玛利亚打探虚实;但她不仅要警惕玛利亚的大嘴巴,而且还要避开弗兰基的手下穆奇·蒂玛西奥。最后,索菲亚怀疑到了……为了找到真凶,无论什么危险她都要勇往直前!本书为索菲亚·曼奇尼探案集第一部,悬念重重,惊心动魄,精彩纷呈,余味不绝!
  • 吸血鬼的牙印

    吸血鬼的牙印

    被吸血鬼咬过的人,无一例外地,都会加入到夜行的行列中……他的故事十多年前,像他这么大的少年,敢于做出同样抉择的并不多。他和别的孩子不同,从差不多记事开始,就不曾因为打针之类的痛苦而掉过眼泪。他对周遭的白衣人们有着一种天生的信赖,无论面对的是他们挂在脸上的微笑,还是捏在手上的针尖。他就这样仰面躺着,仿佛睡在小船里一样悠哉,唯有不断闪现的刺目灯光能在他心头扬起微澜。与他的淡定相比,周遭那些神情严峻的医生、护士们倒更显得紧张。
热门推荐
  • 万里随波行

    万里随波行

    经历了另一重人生,滕琰觉得,世上的事情,在哪里都是一样,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不管如何的际遇,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才干的女人,都要努力地拼博,总会有达到胜利彼岸的那一天。而在奋斗的路上,不管是累了,还只是单纯地想放松,千万不要忘记时常停下来看看风景,再顺便找到揩手同行的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悟空看私聊

    悟空看私聊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郭大路的山寨手机被一道闪电劈中之后,微信好友里莫名其妙地多了一个名叫“孙悟空”的人。孙悟空性情乖张,一言不合就发红包,什么请仙问卜、什么参禅练功、什么朝真降圣、什么筋斗云、什么七十二变、什么琼浆玉液、什么蟠桃人参果、什么九转金丹、什么仙肴仙酒……可谓应有尽有。“悟空看私聊,我还要红包!”于是,某人的幸福生活,从这里正式开始了……
  • 重生之夺夫

    重生之夺夫

    十年婚姻,她疲惫不堪。再世为人,回头却已是物是人非。因果循环,究竟是前世的因还是今生的果?剥丝抽茧,改变我们的命运!掌控全局,我要找回我的完美人生!
  • 地表最强的自我修养

    地表最强的自我修养

    资源枯竭,灵气乍现。凡人修仙,众神现世。为人为己,群雄并出。与神同座,与天同齐。“诶?这是什么?”唐剑看着手上这本满是涂鸦的书喃喃自语。在疑惑中,唐剑翻开了这本书,开始了地表最强的自我修养之路……
  • 不生气,一切都会好

    不生气,一切都会好

    在面对矛盾、面对挑衅、面对指责、面对谩骂、面对一切不利于自己的事情时,能始终不生气,能始终保持自己“真心”不变,这便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毕竟,生气也是要花力气的,而且生气一定伤元气。没有价值的生气就是对生命的一种浪费!所以,聪明如你,别让怒火冲昏了你的头脑,当你又要生气之前,不妨轻声地提醒自己一句:“生气就是认输。输给谁?输给你自己的人生。”
  • 走进电学世界(物理知识知道点)

    走进电学世界(物理知识知道点)

    《物理知识知道点:走进电学世界》是一本介绍各种电学现象和电学知识的科普书籍,书中用语浅显易懂,内容上突出了趣味性和科普性,图文并茂,更有助于引导广大青少年朋友爱上电学科学,进入电学世界,研究和发现新的科学知识。
  • 2014语录

    2014语录

    这是新周刊唯一一个不以杂志形式发行的内容读物,国内外时事政治,文化生活,娱乐体育,包罗万象,有趣有种,好看好玩。在最热辣最过瘾的语录中,感受2014嘴上风暴。
  • 明伦汇编人事典齿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齿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每天一堂生活经济课

    每天一堂生活经济课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经济学的运用,经济学是每个希望生活更幸福的人的学问。经济学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经济学规律对生活的巨大作用。本书的文章大多以短论为主,针对经济与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引起作者注意的事件,探讨经济中的一些问题。文章既有经济学之内的经典解释,又有经济学之外的通俗剖析,文词符合作者一贯的风格,流畅简洁,大处着眼,小处入微,让读者在坐而论道中轻松地领会经济学的高深内容。
  • 太阳有泪

    太阳有泪

    《太阳有泪》收录了“品味青藏花草”、“花泉”、“情断无人区”、“歌祭”、“永远的遗像”等作品,真实生动地再现了那里的自然景观,记叙了那一方土地上藏族同胞、解放军官兵等众多人物的生活现状。